-
1 # 楚邾
-
2 # 社會生活博覽
1、努爾哈赤,年號天命
努爾哈赤,1616年建立後金政權,建元“天命”。所謂“天命”,寓意為:君權神授。也就是,統治者自稱受命於天,故謂之天命。通過“天命”二字,可見努爾哈赤受漢文化影響之深。
2、皇太極,年號崇德
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1626年即汗位,1636年改國號“金”為“清”,稱皇帝,並改年號“崇德”。皇太極認識到後金政權是在馬背上打下來的,要實現長治久安。所謂,“崇德”即“崇尚德化”,反映了皇太極當時的政治理念。
3、順治帝,年號順治
順治皇帝,是皇太極的第九子,“順治”是其年號。在崇德八年即位,次年改元順治。所謂“順治”:順,順利;治,治理;即“治國順利,實現華夏一統”。
4、康熙帝,年號康熙
康熙帝,在順治十八年即位,次年改元康熙。所謂“康熙”康,安寧;熙,興盛;即“萬民康樂安寧,天下興盛”。
5、雍正帝,年號雍正
雍正,康熙的第四皇子,借權臣的力量繼位,所以,雍正帝即皇位的正當性,在當時就受到很多人的懷疑。所胃“雍正”,是“雍親王得位正、為君正”的意思,所以雍正想以此強調自己皇位的“正當性”。
6、乾隆帝,年號乾隆。
乾隆,雍正十三年即位,次年改元乾隆。乾隆的使命是增強國力,讓國家進入全盛時期。“乾”表示“天”,所謂“乾隆”,意思是“天道昌隆”,反映了乾隆的治國理想。
7、嘉慶帝,年號嘉慶。
嘉慶帝,乾隆六十年冊立為皇太子,次年即位,改元嘉慶。所謂,“嘉慶”的意思是“嘉親王即位,國泰民安,普天同慶”。
8、道光帝,年號道光。
道光帝,在嘉慶十八年被封為智親王,嘉慶二十五年即位,明年改元為“道光”,意思是“大道光輝”。
9、咸豐帝,年號咸豐
咸豐帝,道光三十年即皇位,明年改元“咸豐”。鹹,普遍;豐,富足。所謂,“咸豐”意思是“普天之下,豐衣足食”。其實,咸豐皇帝是一位“苦命天子”,“咸豐”二字反映了,他渴望國家與百姓安康的願望。
10、同治帝,年號同治
同治,五歲時便即位,按咸豐帝詔命,由肅順等八大臣輔政。但是,慈禧聯合恭親王發動政變,逮治了肅順等八大臣。政變之後,慈禧垂簾聽政,取消“祺祥”年號,改用“同治”,隱含兩宮太后與眾大臣共理朝政之意。
11、光緒帝,年號光緒
光緒,在同治十三年登基,次年改元“光緒”。由兩宮太后“慈安”“慈禧”垂簾聽政。所謂“光緒”,即“光大未竟之功業”。可見,“光緒”這個年號,反映了清廷重振國力的願望。
-
3 # 冷眼旁觀醬油客甲
奴爾哈赤。號“天命",和劉邦斬白蛇一樣,告訴大夥,當皇帝是那個叫“天"給的,不當不行。
皇太極,天聰。可能是受漢武帝完了漢文帝啟發。文治天下。
福臨,順治。位上,陳近南組織了天地會正反清復明。希望撥亂反正,順利平安,治國。
玄燁,康熙。天下熙熙一派熱鬧景象,安康富熙!
雍正,老康的四兒子。其上位眾說紛雲,死後據說腦袋讓呂四娘搬走了。這年號,應該是說我當皇帝是我爸的意思,實在沒辦法!
乾隆,弘曆。同樣是老雍的四兒子。你看皇帝就喜歡四兒子。乾表示天的意思,隆好理解吧!天下興之意!
嘉慶。看年號就像過年放煙花似的。可能慶自己殺了口姓和名坤的肥豬,過了個好年。
道光。感覺和星光大道一樣。
咸豐。又是四兒子。希望大四喜吧!
同治。可憐的娃兒,從你開始,天下就被慈禧心機婊掌控了。意為一個女人、一群男人共治天下。
光緒。聽這年號就是追逐太陽的餘輝!
宣統。宣一宣大清,想一想江山一統。好像皇帝的新衣一樣!在吶喊,在裸奔,可是天色已變!!
個人感覺大清的年號很有特點,好像先定調子,在邁步子似的。
隨筆一說,切務當真。(真是服了,稽核你牛,我又改!)
-
4 # 桃花塢主6
康熙,康的意思康樂安寧,熙就是永久,就是希望永久治理。
雍正,當皇上那天坐歪了,群臣一擁,正過來了,擁正。
乾隆,皇上有錢啊!大概他是一個聾子。有錢的聾子。
嘉慶,他還是皇子的時候,喜愛古銅。有一次到一個廟裡,看見老和尚有一個罄,一敲“鏜鏜”響,一定是好銅。看了一下四下沒人,夾走了。後來他當皇上了,人們問誰當皇上了,有知道的人說就是夾罄的那個皇上。
道光,領兵出去打仗,攻不下城來,他就說“你們攻進城去,殺光,燒光,搶光”。後來人們就說了,到哪就光,到光。
咸豐,他不能閒著,沒事就抽風。咸豐。
同治,這人沒能耐,只能文武大臣共同商議,共同治理。
光緒,慈禧太后拿他當一盞燈,快沒油了,就續上點。光了續,光了續。
-
5 # 真我85918
順治,順,一脈相傳,與逆相反。意思是大清不是奪的大明天下,是幫大明報了仇接過來的社稷江山;治,安定。順治,統緒合法,順天意合民心,天下安定。
康熙,康,安寧;熙,興盛。康樂安寧,天下興盛。
雍正,是“雍親王得位正”的意思。
乾隆,“乾”表示“天”,“乾隆”的意思是“天道昌隆”。
嘉慶,是“嘉親王即位,普天同慶”的意思。
道光,意思是“大道光輝”。
咸豐,鹹,普遍;豐,富足。“咸豐”意思是“普天之下,豐衣足食”。
同治,慈安與慈禧垂簾聽政。並取消“祺祥”年號,改用“同治”,隱含兩宮太后與眾大臣共理朝政之意。
光緒,光,光大;緒,未竟之功業。“光緒”即“光大未竟之功業”。
“宣統”,溥儀是旁支過繼來的,和光緒一樣不是正根。前面有個光緒帝讓老佛爺不省心,後面得給溥儀提個醒,既是勉勵他要光大清朝統緒,同時也是對其身份的一種提醒:你繼承的是大清帝系的統緒。
-
6 # 這些歷史要讀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年號: 天命
解釋:君權神授,造反的人要想取得合法地位都要自稱受命於天,故謂之天命。
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年號: 天聰,崇德
解釋:天聰取“天賦聰明”之意,代表自己才是正統。後來覺得不雅,改年號為崇德
崇德取“崇尚德化”之意,反映了皇太極當時的政治理念,治理天下要——以德服人。
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年號: 順治
解釋:“治國順利,實現華夏統一”。這個年號表明了順治的理想和目標。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年號:康熙
解釋:康,安寧;熙,興盛,即“萬民康樂安寧,天下興盛”之意。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年號:雍正
解釋:雍正即“雍親王得位正、為君正”的意思,雍正這年號就是在強調自己皇位的“正當性”。
清高宗: 愛新覺羅·弘曆,年號:乾隆
解釋:乾即為天的意思,乾隆的意思就是“天道昌隆”。以此為年號,反映了乾隆的治國理想。
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年號:嘉慶
解釋:“嘉親王即位,國泰民安,普天同慶”,個人感覺這是清朝歷代年號中最沒有水準的一個了!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年號:道光
解釋:意思是“大道光輝”之意。寓意很美好,結果很悲催。因為在道光朝,咱們中華一點光明都沒瞅見,倒是西方人打來了,開啟了侮辱和黑暗的近代。
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年號:咸豐
解釋:鹹,普遍;豐,富足。因此,“咸豐”意思是“普天之下,豐衣足食”,結果咸豐年間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導致大量百姓死亡,全國各地也是天災不斷,百姓連飯都吃不上,還豐什麼豐!
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年號:同治
解釋:以肅順為首的八大輔政大臣有自己的想法,他們準備以“祺祥”作為幼君的年號。結果慈禧發動政變,改用“同治”二字,隱含兩宮太后與眾大臣共理朝政。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年號:光緒
解釋:光,光大;緒,未竟之功業。“光緒”意思是“光大未竟之功業”。這個年號反映了重振國力的願望。年號很有理想,光緒皇帝也是一心想振興清朝,無奈被老太婆打壓,最終失敗。
清憲宗: 愛新覺羅·溥儀,年號:宣統
解釋:宣統即“大統”。溥儀即位時,反清風暴席捲華夏。“宣統”這個年號是對清王朝統治的正當辯護。結果沒到三年,袁世凱就告訴溥儀,何為“正統”。
-
7 # 五味社
從漢武帝使用年號開始,歷代帝王均通過年號來表達自己“受命於天”的使命,同時宣示治國理念和對江山穩固,國家太平的政治願望。
清朝皇帝的年號基本都是“一帝一號”,且多出自《周易》。
努爾哈赤為天命,寓意是受命於天。
皇太極為崇德,寓意是崇尚德化。
福臨為順治,寓意是治國順利,華夏一統。
玄燁為康熙,寓意是萬民康樂安寧,天下興盛。
胤禛為雍正,寓意是皇位合法性。
弘曆為乾隆,寓意是天道昌隆。
顒琰為嘉慶,寓意是國泰民安,普天同慶。
旻寧為道光,寓意是大道光輝。
奕詝為咸豐,寓意是普天之下,豐衣足食。
載淳為同治,寓意是兩宮太后與大臣共理朝政。
載湉為光緒,寓意是光大未竟之功業。
溥儀為宣統,寓意是宣揚清朝的正統性。
-
8 # 季我努學社
中國是歷史上最早使用年號紀年的國家。漢武帝“建元”(前140年—前135年)年號的使用開創了中國曆代帝王以年號彰顯其“受命於天”的使命。歷朝歷代,每逢新君登基或統治期間遇到祥瑞災異、政局變亂而改元。年號因事關重大,新年號多為皇帝親自命名,或大臣擬定供皇帝欽定選用。漢至元朝帝皇年號因各種原因更換較多,一帝多年號,至明清之後逐步固定下來,一帝一年號成常態,一帝擁有2個年號已屬少見。清王朝自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至清末帝溥儀共歷十二帝。十二帝年號多出自《周易》,清王朝帝王年號知多少?
1、努爾哈赤:清王朝的奠基者,1616年建後金。建元“天命”。“天命”年號源出於《周易》無妄卦“彖傳”,意為“大享以正,天之命也”。即帝皇以為“君權神授”,自命“受命於天”。
(努爾哈赤)
1、皇太極:後金第二位統治者,努爾哈赤的第八子,1626年即汗位,年號“天聰”,意“得上天之智慧輔助”。1636年改國號“金”為“清”,稱皇帝,改元“崇德”。“崇德”即“崇尚德化”,指皇太極在“國立之初,崇尚德化”,是他當時政治理念的反映。皇太極也是有清一代帝皇中為數不多的有兩個年號的皇帝之一。當然,有學者考究認為“天聰”不算年號,有興趣者或可查閱史料瞭解,此不贅述。
(皇太極)
3、順治帝:大清入關後第一位皇帝,皇太極第九子,名福臨。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薨,福臨繼位。同年清人實現了入主中原的願望,福臨昭告天下,定明年改元順治。順,順利;治,治理。順治,即“治國順利,實現華夏一統”。在位期間肅清前朝殘餘及各地方反抗勢力,基本實現了“華夏一統”的願望。
4、康熙帝:名玄燁,順治帝第三子。在順治時期,前朝殘餘勢力及各地方武裝反抗勢力已進本肅清,華夏實現了一統,打下“江山”後實現國泰民安,是新的時代主題。“康熙”二字就反映了這一理想。康,安寧;熙,興盛。康熙,即“萬民康樂安寧,天下興盛”。
(康熙)
5、雍正帝:名胤禛,康熙第四子,封雍親王,康熙六十一年(1722)繼位,次年改元“雍正”。“雍正”是“雍親王得位正、為君正”的意思,他想以此強調自己皇位的“正當性”。但不可否認的是他是清朝列帝中最勤奮之人,《清世宗實錄》記載他得病時“仍照常辦事”,設軍機處,火耗歸公,攤丁入畝、改土歸流等之政事或是世人多所知之。
6、乾隆帝:名弘曆,雍正第四子,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明年改元乾隆,乾隆帝的使命是如何進一步增強國力,讓國家進入全盛時期。“乾”表示“天”,“乾隆”即“天道昌隆”之意,以此為年號,同樣反映了乾隆的治國理想。乾隆在位時間長達60年,還當了四年太上皇,他是清朝皇帝中文治武功均有成績之人,號稱“十全老人”。
7、嘉慶帝:名顒琰(原名永琰),生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帝第十五子,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被封為嘉親王,乾隆六十年(1795年)冊立為皇太子,次年即位,改元嘉慶。慶,普天同慶。“嘉慶”的意思是“嘉親王即位,國泰民安,普天同慶”。
8、道光帝:名旻寧,生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嘉慶帝次子,嘉慶十八年(1813年)被封為智親王,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即位,明年改元為“道光”,意為“大道光輝”。但諷刺的是,道光在位期間沒有能夠讓清王朝走回光輝軌道上,反而是清朝走向衰落。
9、咸豐帝:名奕詝,道光第四子,生於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三十年(1850年)即皇位,明年改元“咸豐”。鹹,普遍;豐,富足。“咸豐”即“普天之下,豐衣足食”之意。“咸豐”二字反映了他渴望百姓安康的願望。
10、同治帝:名載淳,咸豐帝和慈禧之子,他是清代帝王中最順理成章、最沒有爭議的一個(咸豐皇帝共有兩個兒子,同治是他的長子,次子出生之後未命名就夭折了)繼位者。即位時僅5歲,按咸豐帝詔命,由肅順等八大臣輔政。同治也是算是清王朝帝王中有兩個年號的君王。祺祥年號原是以肅順為首的八大輔政大臣為幼主載淳準備的年號,但慈禧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政變(辛酉政變,又叫祺祥政變),逮治了肅順等八大臣。政變之後,慈安與慈禧(咸豐帝的皇后和貴妃,慈禧在同治帝登基後被尊為太后)垂簾聽政,並取消“祺祥”年號,採納大學士周祖培的奏議,改用“同治”,隱含兩宮太后臨朝同治之意或者說兩宮太后與眾大臣共理朝政之意。
11、光緒帝:名載湉,是醇賢親王愛新覺羅·奕譞與慈禧胞妹葉赫那拉·婉貞的兒子,出生於同治十年(1871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登基,明年改元“光緒”。光,光大;緒,未竟之功業。“光緒”即“光大未竟之功業”。“光緒”這個年號反映了當時清臣希望清廷重振國力的願望。
12、宣統帝:清末代皇帝,名溥儀,清宣宗道光帝的曾孫,醇賢親王奕譞之孫,光緒帝弟弟攝政王載灃之子,1908年12月2日至1912年2月12日、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中國封建王朝最後一位皇帝。九一八事變之後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年號康德(1934年—1945年)世人多稱其為清廢帝或宣統帝,又稱“康德皇帝”。一生擁有兩個年號,即宣統和康德。宣,大之意;統,帝位、帝業。根據《清史稿·德宗紀一》:“傳懿旨,以上繼文宗為子,入承大統,為嗣皇帝”(德宗為光緒帝,文宗指咸豐,即宣統帝過繼於同治帝載淳,同時兼承光緒帝之祧,一人祧兩房)。但溥儀繼位時,反清浪潮席捲華夏,大清王朝已經風雨飄搖,搖搖欲墜,因此,“宣統”二字即有“大統”之意,又有為清王朝統治正當性辯護的意思。
(晚年溥儀)
-
9 # 電視劇裡看歷史
康熙皇帝是順治帝的第三子,滿清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從1662年至1722年,共六十一年,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作為千古一帝,自登基起就給自己定下來長遠嚴格的目標,所以他給自己的年號也是有意義的。“康”代表安寧;“熙”代表興盛。所謂康熙者,連起來就是“萬民安寧,天下興盛”的意思。當然康熙帝也基本做到這一點,他在為期間勵精圖治,穩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疆域和團結,開創了康乾盛世。當然,康熙帝晚期好大喜功,連連征戰,導致國庫空虛,民生困苦。百姓不滿,也把康熙的年號戲稱為“康熙康熙,吃糠喝稀”。
-
10 # 榮耀歷史
年號,始自漢武帝,是皇帝和大臣們向天下宣示治國理念,政治訴求的一種方式。每一個年號都有背後的美好寓意,然而有的時候皇帝施政不當,年號也會被用來調侃。比如說明朝海瑞諷刺嘉靖皇帝“嘉靖嘉靖,家家乾淨”,意思是老百姓窮死了;還有清朝康熙期間“吃糠喝稀”也是在諷刺時政。
清朝自努爾哈赤建立後金一直到被辛亥革命推翻,一共有12位皇帝,明清兩代皇帝的年號是取得最有水準的。
1、清太祖努爾哈赤在東北的黑土地上崛起,掙脫明朝的束縛,建立了後金政權,給自己取得年號為“天命”,意思很明確“君權神授,天命所歸”,這是在嚮明朝強硬宣示自己的存在。
2、清太宗皇太極他有兩個年號,作為後金大汗時,年號是“天聰”,可以解釋為“天資聰穎”或者“得到上天的智慧”,其實也有一股天命所歸的意思在內,這是因為他的大汗之位也是經過一番爭奪才得來的;
建立清朝,稱帝后改元“崇德”,可解釋為“崇尚德育”,此時皇太極地位已經穩固,清朝又剛剛建立,需要向子民宣示自己以德育民的理念。
3、清世祖福臨滿清入關第一位皇帝,女真人入關,第一次面對這這麼大的國家,也是花姑娘坐轎子——頭一回,所以君臣上下就有了“順利治理國家”的美好願景,年號定為“順治”。
4、清聖祖玄燁年號康熙,雖然被調侃為吃糠喝稀,可是本意非常正面。康,本意為安寧、和樂,熙,本意指光亮,後面引申為興盛,兩者結合則是希望國家安寧強盛。從康熙執政61年的成績來看,還是對得起他的年號的,只是後期不免享樂之風盛行,造成國家財政危機。
5、清世宗胤禛年號為“雍正”,這就有點意思了。登基之前,胤禛爵封雍親王,康熙末年轟轟烈烈的九子奪嫡世人皆知,康熙到底傳位給誰眾說紛紜,胤禛上位後就需要向天下人說明“雍親王得位正”,故取年號“雍正”。雍正皇帝是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他的一生都被“雍正”兩個字束縛了,他要向天下人證明,康熙傳位給他是正確的選擇,很明顯他做到了,正是他的大無畏改革,改變了康熙晚年的諸多不正之風,將國家帶回正確的軌道,這才有了後面乾隆朝的盛世。
6、清高宗弘曆雍正皇帝為他打點好了一切,他只需要做一個太平皇帝,安心享受盛世。他給自己定的年號為“乾隆”,乾指的是天,指的是大清,指的是他弘曆,而隆的意思是盛大、興盛,綜合起來就是大清昌盛,皇帝萬歲。可能乾隆忘記了物極必反的道理,自他之後,清朝步入下坡路,一年不如一年。“乾隆”這個年號也成為大清最後的輝煌。
7、清仁宗顒琰年號嘉慶,登基之前顒琰爵封嘉親王,他年號的寓意比較簡單,“嘉親王登基,普天同慶”,他的施政成績和他的年號一樣,平淡無奇,然而平靜的湖水下,危機已經來臨。
8、清宣宗旻寧年號“道光”,寓意大道光輝,想要把清朝再次帶領到康莊大道上,但是他所做的只是自己少添一件衣服,後宮少買一件首飾,對朝政卻無力變革,只能任由其墮落下去,終於鴉片戰爭開始了華夏民族屈辱的近代史,而太平天國運動也在醞釀之中。
9、清文宗奕詝年號“咸豐”,鹹,本意為“都”,登基之初奕詝是希望天下百姓都能富足,然而登基之初便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英法兩國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攻入北京燒燬圓明園,咸豐帶著一家老小逃到熱河,國家內憂外患,何談百姓富足?
10、清穆宗載淳剛登基時年號為“祺祥”,兩個字都是吉祥如意的意思,這是輔政八大臣選定的年號,然而沒用多長時間,慈禧聯合恭親王發動“辛酉政變”,廢黜了輔政八大臣,由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年號改為“同治”,即共同治理,是皇帝與大臣共同治理天下,還是兩宮太后共同治理,自然不言而喻。
11、清德宗載湉年號“光緒”,緒指的是剛開始的事業,光緒即光大事業,慈禧安排這個年號恐怕是希望向天下人說明,在她慈禧的治理下,大清朝的事業也能光大興盛。然而說是一套,做是一套,慈禧老佛爺只顧著自己修園子享樂,不問前往北洋將士的死活,大清朝已經搖搖欲墜。
12、清廢帝溥儀清朝末代皇帝,年號“宣統”,這是清朝對世人最後的吶喊掙扎,他要告訴世人大清朝才是正統,但是歷史的車輪還是無情碾過,辛亥革命後清帝退位。
但是溥儀卻被日本人利用,做了偽滿洲國皇帝,年號“康德”,至於這個年號,還有解釋的必要嗎?漢奸的年號不配有美好的寓意。
-
11 # 坦坦蕩蕩的尚格
想起了劉寶瑞與侯寶林的相聲《講帝號》,而年號就屬於帝號。在明清兩代一個皇帝一般只用一個年號,所以我們也經常用年號代替廟號或諡號稱呼他們。
《講帝號》中劉寶瑞先生戲謔的很妙,比如他說順治的意思:
“剛進關,沒底,空虛,他希望老百姓都是順民,他好容易統治。這麼講。”
而侯寶林老先生說的其實是對的:
“順治嗎,一順百順,順順當當地治理天下,順治嘛。”
接著侯寶瑞戲說“康熙”的意思是“糠心兒(蘿蔔)”,“乾隆”是“有錢的聾子(錢聾)”,“道光”是馬上皇帝“到哪兒,哪兒就光,道光,到了就光”等等。可見年號不僅是君主的“一廂情願”,更是後世人茶餘飯後插科打諢的話題。
比如嘉靖年間因朱厚熜不理朝政,到後來民生凋敝,也被挖苦“嘉靖嘉靖,家家皆淨”,而《尚書》中的“嘉靖殷邦”其實是使國家繁榮昌盛、長治久安的意思。
清朝關內十帝分別是——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與宣統。
其中康熙,康是“康樂安寧”,熙的意思是興盛,即萬民康寧、天下興盛的意思。
雍正的意思大概是九子奪嫡後,“雍親王”得位正,正統、正當。
乾隆乾隆,天道昌隆。我們經常說的“乾坤”就是“天地”的意思,隆字,“豐大也”,所以有“興隆”這樣的詞。
嘉慶,即抄和珅家的那個皇帝,嘉慶這個詞本來就有吉祥與喜慶的意思,晏殊有首詞就有“世間榮貴月中人,嘉慶在今辰。”但是嘉慶的年號卻是乾隆取的,他之前也叫“嘉親王”,嘉慶繼位之時依然被乾隆控制著。
道光——大道光輝,《易》中有“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咸豐,“鹹”是“都”的意思,“豐”是“富足”的意思。
同治當然是老佛爺垂簾聽政,共同治理的意思了。
光緒則反映了重振國力的願望,《出師表》中“以光先帝遺德”,“緒”如《詩經》中的“纘禹之緒”,指未完成的事業。
宣統,宣告大統、正統,宣統三年武昌起義就爆發了,這個年號也有為帝制辯護的意思。
-
12 # 逆流的魚L
年號是中國古代使用的一種紀年方法,從漢武帝創立年號紀年後,中國一直使用這一種紀年方法,甚至於這種方法傳到了國外,包括北韓越南日本在內,日本到現在還在使用可以說影響巨大。
年號後來更是成為王朝和皇帝正統的象徵,新皇帝登基第一件事就是更改年號表示開始自己的時代,一個政權使用另一個政權的年號,代表著臣服。
年號一般由兩個字組成,也有三四個字甚至更多的。不過字數雖然不一樣,但是含義都是好的,必須是好字眼,組合在一起含義吉祥美好。
在明朝以前,皇帝可以有多個年號,並沒有使用規律,因為“天降祥瑞”或內訌外憂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號,改年號很頻繁。而在明朝開始到清朝皇帝開始使用一個年號一直到統治結束(明英宗和皇太極因為特殊原因除外)。
天命
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年號。1616年,努爾哈赤經過多年征討決定建立自己的政權。他在赫圖阿拉即位稱“汗”,國號“大金”,後金政權正式建立。他同時仿效明朝給自己取了年號“天命”。
古代君王講究受命於天,君權神授。努爾哈赤取這個年號就是表明自己建立政權,是上天授予的,是合法正統的政權,自己是受到上天保護,天命在自己這裡。
天命年號使用了十年。
天聰
天聰是清太宗皇太極第一個年號。啟用於1627年。這個年號取“天賦聰明”之意,其實這正是皇太極的寫照。
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第八個兒子,而努爾哈赤一共十六個兒子,每個兒子都有優點,都為努爾哈赤建國立下大功能夠從兄弟們中脫穎而出,足見皇太極的聰明才智。並且皇太極在繼承了父親留下的基業後,經過他睿智的努力,進一步鞏固了後金政權,並且將後金改造成了大清,為清朝入主中原奠定了基礎。
崇德
是皇太極第二年號,同時也是清朝第一個年號。
皇太極有些入主中原的野心,他認為後金已經無法適應新的統治環境了,於是將後金改造成為了清朝。並且皇太極知道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要想成功的治理天下還有看恩威並重,還要靠德。因此他決定貫徹這一理念。改元“崇德”,意思是崇尚德化。
崇德一共用了八年。
順治
順治是清世祖福臨的年號,他在經過激烈的宮廷鬥爭後登上了帝位,此時他才六歲。
此時清朝因為皇太極猝死局勢混亂,六歲天子為了鞏固皇位,最後改元“順治”,順就是順利,治就是治理國家,合起來就是順利治國,華夏一統。
順治年號使用了十八年。
康熙
康熙是清聖祖玄燁的年號。也是中國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長達六十一年。
順治十八年,玄燁繼承了皇位,成為清朝入主中原第二位皇帝。
宣佈第二年為康熙元年。康是安寧的意思,熙是興盛的意思,合起來就是萬民康寧,天下興盛。表示在他的統治下百姓安居樂業,天下興旺。
雍正
雍正清世宗胤禛的年號,使用了十三年。
不過這種說法很牽強。雍正是在繼承皇位不久就宣佈第二年改元雍正的,而他弒父奪位殺死兄弟那些傳說都是在他登上皇位後過了好多年才傳出來的,雍正總不能未卜先知自己會有這些謠言提前取個這個年號表明清白吧。再說雍正即使提前知道這些謠言他也不會取個這樣的年號給自己辯解,畢竟這些謠言都是胡說八道,你要是理了,越辯解越說不清,雍正年號倒是有欲蓋彌彰。
至於雍正到底是什麼含義,應該只有雍正知道,因為這個年號在康熙死後不久就公佈了,雍正帝也沒有說過是什麼意思。不過雍肯定是指雍親王,而正估計是正統。畢竟雍正帝是經過奪嫡勝出的,本來皇位是廢太子的,他經過一番鬥爭打垮了皇八子十四子等人,登上了帝位,向天下宣佈雍親王才是正統,老八老十四這些人不是。
乾隆
乾隆是清高宗弘曆的年號,是中國使用第二長的年號,共六十年,
經過三代皇帝的努力到了弘曆這裡,清朝開始了全盛階段,故此弘曆可以大展宏圖。
乾代表天,隆就是興隆。合起來就是“天道昌隆”。也就是說在在他的統治下,清朝是上天保佑的興盛時代。
嘉慶
嘉慶是清仁宗顒琰的年號,共使用二十五年。
這個年號其實是乾隆制定的。乾隆在位六十年,為了不違反不超越祖父康熙六十一年記錄的諾言主動退位,他選定的接班人是十五子顒琰。
清朝以雍正開始實行秘密立儲,因此顒琰秘密被封為皇太子,表面上被封為嘉親王。
乾隆宣佈退位後,顒琰登基,這是一件大喜事。於是乾隆替兒子制定了新年號“嘉慶”,意思就是嘉親王登基,普天同慶。
道光
道光是清宣宗旻寧的年號,共使用三十年。
旻寧是嘉慶的嫡次子,也是清朝唯一一位出身嫡子的皇帝。他在嘉慶十八年(1813年)被封為智親王,嘉慶二十五年即位,大臣擬了四個年號分別是紹德、建恆、道光、智臨。群臣普遍看好智臨。因為嘉慶就是嘉親王登基普天同慶,現在則是智親王君臨天下了。不過道光帝沒有采納,而是選擇了道光,因為這個年號含義是“大道光輝”,寓意清朝在自己統治下一片光明。
咸豐
咸豐是清文宗奕詝的年號,共十一年。鹹的含義是普遍;豐的含義是富足。“咸豐”意思是“普天之下,豐衣足食”這個年號寄託了咸豐帝的美好願望,可以咸豐帝生不逢時,咸豐年間天下大亂戰爭迭起,最後他丟失都城逃亡承德最後死在外地。
同治
同治是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的年號,共13年。
同治帝是咸豐帝唯一存活的兒子,當時年僅六歲。為了讓兒子當皇帝,咸豐帝制訂了一套輔政制度,讓肅順為首的八大臣輔政,讓為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牽制八大臣。
八大臣最初為同治帝制定的年號是“祺祥”,選自《宋史·樂志》:“不涸不童,誕降祺祥”,意思是物阜民豐,國泰民安。
不過慈禧太后為了攫取權力聯合恭親王發動辛酉政變以後,
作為被推翻的一方提出的年號自然不能用,於是大學士周祖培的提出改用“同治”年號。
“同治”,表示兩宮太后臨朝同治之意,也可以說兩宮太后與眾大臣共理朝政之意,也可以說是太后同恭親王共治國家,也可以說是同治帝同於順治,是大清中興之君。這個年號大家都很滿意,於是馬上實行了。
光緒
光緒是清德宗載湉年號,共使用三十四年。
光緒帝一開始並不是皇位繼承人,因為同治帝無子,咸豐帝一脈斷絕,他被過繼給咸豐繼承皇位。
光緒這個年號有兩層意思。
第一層是光有光大之意,緒有未竟之功業的意思。“光緒”合起來就是“光大未竟之功業”。“光緒”表示清朝的事業還沒有完成,要繼續努力,實現國力振興。
第二層意思是,光緒帝的出身,他是醇親王的兒子,道光皇帝的孫子,相比較咸豐帝他已經算是旁系了,他能過繼給咸豐帝就是因為他的道光孫子身份,所以,光指道光,緒有統緒也就是系統之意,就是表明他是道光這一脈的,是合法繼承人。
宣統
宣統是清朝乃至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溥儀的年號使用了三年。
宣統年號也有兩層含義。
第一種含義是,宣是大,統就是正統。
宣統就是大統。因為這個時候清朝已經到了滅亡的時刻,公佈這個年號是垂死掙扎,表示清朝是中國大統,是合法政權,其他的反對清朝統治的勢力都是造反。
第二種含義是,宣是清宣宗道光皇帝,統就是統緒系統。
本來清朝父死子繼一脈相傳的王朝,因為同治帝無子,不得已過繼旁系光緒繼承。
光緒也沒有子嗣,不得已再次過繼溥儀為帝。此時兩次過繼讓溥儀的合法性受到質疑。為此宣佈這個年號表明溥儀是道光皇帝的後人,是沒問題的合法繼承人。
回覆列表
年號是封建王權的一種象徵,在明代以前,一個帝王在位期間少則數個,多則數十個年號,明清時期,基本上一個皇帝只有一個年號,確立“一帝一號”的基本模式。有清一代,從努爾哈赤始至宣統止,共12位皇帝,但共有14個年號,其中清太宗皇太極有“天聰”和“崇德”兩個年號,穆宗愛新覺羅·載淳有“祺祥”和“同治”兩個年號,不過“祺祥”僅使用了六十多天就被廢止了。改年號也稱改元,清代通常是新君繼位的當年不改元,只在第二年改為新的年號,即使新君正月繼位,如道光三十年正月道光去世,其子愛新覺羅·奕詝繼位,仍然以當年為道光三十年,直至第二年才改為咸豐。
清代13個年號的漢文意思有很多答主已經做了詳細的回答,就不多論。但清代除了漢語之外,還有滿語並行,故近來看到有牡丹江師範學院綦中明老師參考《御製清文鑑》等史料,從滿語的角度解釋清代的年號,又有另外一番意思,茲列如下:
太祖努爾哈赤年號為“天命”,使用十一年,滿語為abkai fulingga,可直譯為“天之命”;
太宗皇太極第一個年號為“天聰”,使用十年,滿語為sure han,可直譯為“聰明、聰睿的君主”;
第二個年號“崇德”,使用八年,滿語為wesihun erdemungge,可直譯為“崇尚有德才的人”;
世祖年號為“順治”,使用十八年,滿語為ijishūn dasan,可直譯為“順利的國政”;
聖祖年號為“康熙”,使用六十一年,滿語為elhe taifin,可直譯為: 社會太平安寧;
世宗年號為“雍正”,使用十三年,滿語為hūwaliyasun tob,可直譯為“和順公正”;
高祖年號為“乾隆”,使用六十年,滿語為abkai wehiyehe,可直譯為“天的扶佑”;
仁宗年號為“嘉慶”,使用二十五年,滿語為saicungga fengsengge(打不出原文),可直譯為“有福分、有造化的”;
宣宗年號為“道光”,使用三十年,滿語為doro eldengge,可直譯為“事業光輝”;
文宗年號為“咸豐”,使用十一年,滿語為gubchi elgiyengge ,可直譯為“全部豐裕、普遍豐裕”;
穆宗年號為“同治”,使用十三年,滿語為yooningga dasan ,可直譯為“共同的政治、政事”;
德宗年號為“光緒”,使用三十四年,滿語為badarangga doro,其意義並未詳明;
末帝溥儀的年號為“宣統”,使用三年,滿語為gehungge yoso ,可直譯為“光輝的體統”。
對比滿語的年號含義,其實和漢語還是有一定不同,如雍正漢語意思有得位之正的解釋,帶有一定政治色彩,但滿語則僅為和順公正,純粹是一種希望與祝福。
參考文獻
綦中明:《清代滿語年號及其文化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