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孩子早知道
-
2 # 楠秋爸爸育兒經
這是一個誤區,所謂的讀、寫、算,這些不是早期教育,而是培訓班教育。並且,早期教育也不是一定能造就“天才”,只是刺激培養孩子更方面的能力。
早教是鍛鍊或者叫做訓練,孩子的語言能力、動手能力、社交能力、專注力等等,是在孩子大腦未發育完全時,刺激大腦各個區域(不同區域管理不同的能力)的發育而已。
並且,對於早教,家長不能抱有注重結果的心態。給孩子花了上萬元的錢,進行美術早教,一年後孩子還是用筆亂畫一氣,但說得出來自己畫的是什麼,就算是早教成功。因為懂得聯想,只是孩子想象出來的和我們實際看到的不一樣而已。所以,早教的觀念,不是說學早教美術的一年後就能給家長畫一個像模像樣的杯子、碗什麼的,而是透過畫畫,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如何想象,鍛鍊手臂、手指靈活度之類的。
再比如,三歲的小孩學個早教的跆拳道,一年後能抵抗壞人?不能,可能連大一歲的小孩子也打不過。那早教的意義呢?是在平時訓練中吃點苦頭,塑造一下性格。
那麼,這些事情自己在家帶著孩子做不就完了嗎?這個想法也不對,你讓孩子在家練站姿十分鐘不動他絕對做不到,在早教中心就能做到。那是因為現在家庭過分溺愛孩子,另外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在早教中心,由專業的老師教出來的效果不一樣,再加上別的朋友一起站著,有對比也不一樣。
記得在我們家孩子2歲多的時候,試聽了一節所謂的全腦開發早教,有很多道具,孩子在試聽時的表現完全出乎了我們的意料。很多平時不能做到的精細動作,圖形記憶能力等等超常發揮,而且對老師的表揚很受用。
我們回家買了一套同樣的道具,結果完全不是一樣,有一點點困難就哭,說做不來。完成一個題目,我們的表揚,孩子已經麻木,根本沒什麼反應。
總之,早期教育注重的是過程中培養的能力,根本不用管結果是學會沒學會,注重結果的是補習班。
另外說一句,早教一定不能急,不能強迫孩子去,不然造成孩子對學習的厭惡感。早教過程中,可以觀察孩子的興趣所在,是音樂、舞蹈還是美術,是樂高、機器人還是跆拳道等等,等以後孩子長大了,就可以報個補習班什麼的。
回覆列表
先說句題外話,孩子連小學都沒上呢您希望他能理解出什麼東西 ,做一對一語文老師也做了一年多了,現在家長我也不知道都在急什麼,最好的童年完全沒有快樂的回憶,以後他長大了就能想起小時候被媽媽逼著看圖說話麼。
首先聊聊我覺得什麼叫閱讀理解,對於一篇文章,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看過文章或者圖片後,有什麼想法就是有什麼理解,我要強調的是,任何理解都是值得或說需要被尊重的,不是說非得理解的和出題者或評判者理解的一樣才叫會理解。
其次,這麼小的孩子,他其實不懂什麼道理,他的理解能力其實就是家庭教育而來的,所以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尤其是語文教育上,家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和家長的文化程度都沒關,您就是文盲也照樣教,教的方法就是您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將你的價值觀,你對事物的理解告訴孩子,他需要學閱讀理解當然就是因為他不理解,而您或者老師要做的就是告訴他如何理解,給他舉例子,而不是逼著他非得假裝理解,這樣不管是孩子還是您都會相當受益。
最後,最重要的就是!孩子還沒上小學,他需要知道的如何理解!而不是如何做題!不是如何做題!不是做題!
具體操作是您可以在每天家人在一起聊天的時候對孩子在幼兒園或者您在單位發生的趣事或者正在看的電視節目發表看法,並引起您和孩子爸爸之間的討論,這樣引起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加入討論中,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你們也要對他的觀點給予鼓勵和正面引導,千萬注意不要諷刺或輕視,忌諱“別扯了”“你懂什麼”之類的,大家都要互相尊重,正面探討,求同存異,不要互相說服,而是互相理解。此外您還可以給孩子讀一些論語,三字經,弟子規等經典,教孩子做人的道理,並結合生活給孩子舉例子,比如某某事的處理就用到了孔子說的某某道理,主要注意如果你不帶頭背就不要逼著孩子朗誦或背誦,我說的是你給孩子讀,不是讓孩子給你讀,這些經典朗朗上口,也會引起孩子對語文,對識字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