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寒石冷月
-
2 # 自閉兒子和燒腦爸爸
自閉症共患抽動症的情況比較多見。我兒子是中輕度自閉症,同時發作過三次,一般是在身體較弱的時期,還有一個誘發條件就是玩電腦遊戲。大致地說,就是神經系統比較脆弱。
如果是輕度的抽動症,一般來說就是保持寬鬆的心態,減少孩子的精神壓力,避免對神經系統的強刺激,一般會逐漸痊癒。有位譜系家長的孩子剛上一年級的時候也出現了抽動症,而且恰好身體不適,咳嗽不止。這位家長乾脆請假帶孩子外出旅遊,回來之後就逐漸好轉了。
我曾經在做家庭教育個案指導過程中,遇到過三例抽動症兒童案例。下面我重點講述一個案例痊癒的過程,但是需要提醒家長的是,你不要套用,需要先帶孩子去醫院就診。
案例:8歲女孩兒小萌,表現症狀為不停地擠眼(眨左眼)。
1、家長表現。最初家長找到我時,是因為孩子學習跟不上,老師經常找家長投訴,要求家長在家裡配合做好孩子的學習輔導。但是家長脾氣特別急躁,在給孩子輔導學習時時不時會發火,甚至還會動手打孩子。
2、觀察孩子。我在做個案的過程中,觀察小萌的擠眼動作,往往是在緊張和不安時最強烈,動作很頻繁。而在和她做遊戲,或者給她講很輕鬆的故事時,只要孩子進入傾聽或放鬆的遊戲狀態,眨眼頻率就會慢慢降低,甚至有短時間內出現症狀消失現象。
3、分析原因。針對孩子由情緒緊張造成的抽動症明顯現狀,我給家長分析了成因,就是因為經常打罵和訓斥孩子,導致孩子心理極度缺乏安全感。總是處於侷促不安的狀態,結果由心理上的過度緊張,影響到擠眼這個動作上面定格,並形成了一種下意識慣性動作。
4、解除壓力。這個案例病因其實就是由心理過度緊張與不安,影射到生理病變的過程。但是擠眼又不是純粹的品質性病變,只是一個不良下意識習慣動作而已。我就告訴小萌媽媽,你暫且放下對孩子學習的過程關注,不要跟著老師的教學節奏走,而是從最簡單的知識學起。
5、降低要求。以往小萌媽媽對女兒做事和學習過程中,基本上都要求較高,不允許孩子出錯,甚至也不允許孩子磨蹭拖拉。只要發現孩子有令媽媽不滿意的地方,就會大聲訓斥孩子,結果孩子就會經常處於迷茫現象。因此,我要求小萌媽必須要降低對子孩子的要求,敏感地意識到孩子目前生理和心理皆處於亞健康狀態,要緩解孩子的壓力。
6、媽媽正確施愛。在家裡媽媽能按著我的指導去落實,經常陪伴女兒在輕鬆的氛圍中聊天、做親暱的安撫動作、做親子互動遊戲、給孩子講故事、經常肯定與鼓勵、適時對孩子做好的事誇讚、儘可能少批評、杜絕無理打罵孩子、父親多陪伴女兒戶外活動等。孩子生活環境有了質的變化後,堅持了半年左右,發現小萌在家裡抽動症明顯消失。
7、反覆情形。雖然小萌在家裡能夠有明顯好轉,但是在學校裡卻會因為來自老師的壓力而出現緩解現象。如孩子上課聽課時由於抽動症的影響,會導致注意力容易分散,老師過多提醒,會讓同學們把目光都指向小萌,於是我建議媽媽分別和老師私下把孩子的情況做以介紹,請求老師降低對孩子的要求,從而減少給孩子的精神壓力。
8、結識玩伴。以往小萌曾經因為小夥伴總嘲笑她不停地擠眼,就給她起外號,這對小萌的自尊心是很大的傷害。慢慢地小萌就不願意和小夥伴一起玩耍,在學校裡不願意課間活動,而是獨自坐在座位上。為了改變孩子能融入玩伴群體中,我讓小萌媽經常陪伴女兒去主動結識小區裡的玩伴兒,還透過去學校陪讀主動接觸孩子的同學,引導同學們接納小萌,在主動干預下,小萌媽用贈送給孩子玩伴或同學小禮物的方式,逐漸讓小萌被接受。當孩子有了玩伴之後,小萌媽經常邀請孩子玩伴來家裡玩耍、學習、吃飯。有時還會邀請孩子玩伴家庭相互往來或一起進行戶外活動,從而使孩子的生活空間有了很大的拓展,慢慢就走出了自我封閉和孤獨狀態,性格變得越來越活潑和自信。
結束語:別小看抽動症,如果沒有專業人員透過生理與心理方面的準確觀察與有效方法的實施,很難查找出具體的原因。同時對家長的要求也比較高,需要家長改變以往錯誤的育兒觀念,面對孩子學業成績的不良心態也要做積極的調整,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才能減少對孩子的心理壓力。透過上面的介紹,請家長自己去對比思考,看看你有哪些方面需要做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