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鎂客網
-
2 # 葉猛獁
有一個著名的思想實驗,叫做“缸中之腦”。
缸中之腦是什麼呢,就是虛擬現實技術與神經科學技術的結合產物。它的設想是這樣的:
我們知道,大腦中產生的種種想法、我們看到的聽到的各種感覺到的東西,其實不過就是大腦中不同神經元之間的電流。
那麼,假設人們已經瞭解了大腦的執行機制,知道用精確強度的電流刺激特定的神經元就可以讓人們產生什麼樣的感覺,比方說刺激這裡的神經元,人們就會看到美女,刺激那裡的神經元,人們就會覺得自己在吃漢堡等等——當然,實際情況會複雜得多,但是大致上可以這麼來舉例。
若是這樣可以實現的話,那麼人的身體其實也就沒有什麼必要存在了。我們可以把人的大腦取出來,放進一個裝有營養液的大缸裡,給它提供合適的營養,讓它保持健康;然後用電流刺激它,讓它覺得自己好像還在一個活人的體內,依然每天經歷各種事情,照樣有喜怒哀樂等等……
好了,問題來了。假設現在有一顆這樣的大腦,它能意識到自己其實並不是在活人體內,而是隻孤零零地泡在營養液缸裡嗎?
答案是,不能。非常可惜,但是的確不能。我們作為判斷基礎的一切都來自於我們的各種感覺;如果可以直接透過神經科學技術來刺激我們的大腦讓大腦產生各種感覺的話,我們將不會分辨出真實與虛擬的差別。也就是說,只要技術夠先進,虛擬現實和神經科學技術的結合,的確可以代替現實。
缸中之腦的思想實驗很有名,事實上,著名的《駭客帝國》第一部的核心,就是這個思想實驗,而且它所使用的技術,也就是題主所提到的技術。我們只能憑感覺來理解世界,若是感覺本身都是偽造的,我們的判斷也就無從提起了。
不過,幸好以目前人類的技術,還無法實現這樣的缸中之腦。但是,說不定我們的生活,就是這樣的虛擬現實呢?
-
3 # 利劍出鞘之正義之劍
縱觀當下高科技的生成,一開始都是虛幻空想,就象精神病人一樣憑空設想,根本就沒有任何的資料及理論。但最終有許多都得於實現,所以,我認為雖然不一定全部都能成為現實,但終究可成。
-
4 # 青亭網
以目前的技術情況問題來看,如題主所說的這種虛擬現實技術與神經科學技術的終極結合,除了要面對最基本的技術層面和道德層面問題,還有一些其他的現實情況需要解決。
首先,類似動漫《刀劍神域》中的那種虛擬現實體驗,其實更像是一種可控夢境。在這種狀態下,使用者的精神將與肉體完全隔離,軀體不再受神經系統支配,也喪失了對外界的一切反應能力。如果在獨自使用的過程中,遇到外界突發狀況,使用者將無法做出任何應急處理。
其次,就算是平時睡覺,也是分入睡、淺睡、深睡等不同階段的,所以神經級虛擬現實的使用過程中,即便有人陪護,如遇突發事件可從外界強行中斷使用過程,但神經系統的運作狀態被外界強制改變,顯然會對人體造成一些影響,嚴重的甚至會造成一些損傷。
第三,假如這些問題有朝一日都被科學技術所解決,人類成功掌握了大腦的一切運作方式和原理,並研製出基於神經科學的虛擬現實。但使用者即便進入這樣的虛擬現實中,其思維也依然還是憑藉自己的大腦產生。虛擬現實中所發生的一切行為,也依然基於使用者本身的實際情況,大腦還是你那個大腦。
綜上所述,從技術發展的角度上來看,短期內我們是無法實現題主所說展望的“虛擬現實技術與神經科學技術的終極結合”,並且即便未來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在虛擬現實中“設計完美的人生代替現實”也是不科學的。
回覆列表
根據題主的描述,神經科學技術在此處應該指的是腦機介面。虛擬現實與腦機介面技術結合,已有公司在嘗試,但是是無法代替現實的。
此前,腦機介面初創公司Neurable為HTC Vive打造過腦機介面開發套件,將腦機介面技術和VR體驗融合在一起。後來在SIGGRAPH 2017大會上,他們展示了VR遊戲《Awakening》,可以讓玩家透過大腦意念操縱物件。
目前,在VR遊戲應用中,非侵入式的腦機介面裝置連線到VR頭顯中,用思維控制虛擬現實中的一些動作,從而帶來一種更加自然的互動。不過,在實際應用上仍然有很大的侷限性,而且需要提前進行大量的學習,讓機器掌握瞭解你的思維模式,再和它已有的動作庫進行配對。
腦機介面技術的最新發展分為兩類:非侵入式和侵入式。Facebook的腦機介面專案就是非侵入式的方式,而縱觀目前被關注的那10家腦機介面初創公司,有70%也是選擇從非侵入式切入。
侵入式的腦機介面更多的是在各大科研機構的實驗室中,主要是在大腦皮層中植入電級,它的採集訊號的時間解析度會很高,但是危險性和植入難度比較大。此前有報道,荷蘭烏特勒支大學醫學院透過這種侵入式的腦機介面實驗,成功讓全身癱瘓的病人用“意念”與他人進行文字交流。
非侵入式的腦機介面主要是透過電圖感測器(EEG)來採集大腦釋放的訊號,它不需要像侵入式的將一些採集訊號的裝置植入到面板中,所以安全性以及易用性會更高,商業化落地的困難也相對要低,但是也存在著採集訊號的精準度不高、資訊量少等問題。
現在一些有消費級傾向的腦機介面應用產品都以非侵入式為主,比如NeuroSky、InteraXon(Muse)和Emotiv主要是圍繞醫療健康、遊戲等需求的移動可穿戴EEG裝置,類似於Neurable,會提供一些SDK接入到遊戲引擎開發工具中。
所以,綜合來看,腦機介面只是透過神經元訊號實現對電訊號的控制,目前是無法實現電訊號對神經元訊號的控制,且人體內的訊號研究是一門龐雜的學科,至少近幾十年,從技術發展趨勢上來看,我們是無法實現利用訊號傳輸實現題主所說的“進入虛擬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