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落霞白雲邊1

    毋庸置疑,的確,非洲的馬拉松、田徑運動員,他們在近30餘年的國際大賽中,不論是奧運會、田徑世錦賽、各大洲的馬拉松賽場都有他們的身影,而中國各省市都有每年的馬拉松邀請賽,廣交世界各國的優秀選手參賽,其實,馬拉松,以及800米、1500米等之上的長跑都大部分一直被非洲的衣索比亞、肯亞所統治,也可以說讓那些田徑強國,象:美國、牙買加俄羅斯都望塵莫及、甘拜下風……體壇的多稜角,這也許就是非洲人在馬拉松、長跑領域的專長、驕傲、無法去超越的一面……

  • 2 # Totoro42

    他們比較能吃苦!當然華人也是!我舉個我的例子吧!自認為自己精力旺盛!包夜趕設計稿!但第二天就像黃花菜一樣焉了,我大部分同學一般凌晨都受不了睡著了,我還可以再趕,而我那個非洲小夥!第二天還有精力去爬山!只能說他們精力耐力的確好很多

  • 3 # 跑步天涯

    早在三年前,筆者就曾撰文探討這一現象。

    眾所周知,肯亞和衣索比亞人長期稱霸中長跑專案。

    嫌這個數字還不夠新?筆者剛剛查閱截至今天(7/13)的國際田聯男子馬拉松史上成績排行榜,發現前50強中有48席都被肯亞或衣索比亞選手佔據。

    僅有兩人來自東非以外地區,但也屬於非洲——北非國家摩洛哥的阿拉伯裔:

    Jaouad GHARIB,2:05:27,第45;

    Abderrahim GOUMRI,2:05:30,第48。

    咱們就以長跑第一強國肯亞為例,探究下為什麼肯亞人長跑如此了得?

    國際上的主流分析,大致可分為先天和後天因素兩大流派。前者又可細分為:

    一、高海拔。肯亞長跑明星大多生長在兩千多米的高海拔地區,因此肺活量過人。而且當地氣候溫和,全年都適合跑步。

    這種說法很有道理,高原訓練大家都聽說過。不過,如果僅憑住在高海拔地區就能成為長跑高手,那麼藏民和尼泊爾人應該比肯亞人更有資格主宰馬拉松。

    二、基因。丹麥田徑明星托馬斯·諾蘭曾經和一幫只受過3個月正式訓練的肯亞青年比賽5000米跑,結果後者輕鬆獲勝。丹麥科研人員的結論是:肯亞人具有先天優勢,這可能與他們“鳥一樣的腿”有關。

    《跑者世界》主編Amby Burfoot也認為,肯亞人善跑與他們的瘦長身材有關:一項對14名馬拉松平均最好成績2:07:16的肯亞人的調查顯示,他們的身高(英寸)和體重比(磅)為0.53。這個比率越大越好。1968年Burfoot奪得波士頓馬拉松冠軍時是0.52,現已降至0.4x。

    (筆者自己測算了下:身高180cm,體重70kg,摺合71英寸/154磅=0.46。要提高到0.53,體重必須降至62公斤!)

    不過,這一“人種論”迄今尚未得到科學證據的支援。

    後天因素可分為三種:

    一、動機強烈。肯亞相當貧困,跑步是該國青少年脫貧致富的一條捷徑,他們不乏成功的偶像可供效仿。

    二、訓練認真。因為貧困,很多肯亞人從小就要跑步上學,不知不覺就打下跑步基礎。其中天資較好者會加入訓練營,與其他高手共同刻苦訓練。

    三、文化傳承。肯亞有四分之三的長跑高手,都來自同一個部落:生活在西部裂谷省的卡倫金(Kalenjin)部落,儘管該部落人口僅500萬左右,約佔全華人口的12%。(原來迪卡儂的跑步品牌Kalenji是這麼來的)。

    第一個卡倫金跑步英雄,是警察出身的1968年墨西哥奧運會的男子1500米跑冠軍Kip Keino,1972年他又在慕尼黑奧運會的3000米障礙賽奪冠。無數部落青年從此把他當作榜樣。

    除卡倫金族之外,分佈地區縱貫肯亞南北、一直延伸到衣索比亞的歐洛莫人(Oromo)也很能跑。肯亞的北鄰衣索比亞的長跑高手,大多出自這一民族。

  • 4 # 楊順流

    這個也不能一概而論,在民風彪悍的諸暨市就得到了改寫,剛剛,西施馬拉松的各組冠軍誕生啦!全馬男子組冠軍李子成;

    全馬女子組冠軍是來自衣索比亞的Admasu Fikrte Wereta.;

    半馬男子組冠軍雷輝;

    半馬女子組冠軍趙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一直自詡為捍衛自由民主的國家,那它有沒有支援過獨裁國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