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原名《左氏春秋》,漢代時又名《春秋左氏傳》《春秋左氏》《春秋內傳》,漢代以後才多稱為《左傳》。《左傳》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了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年的歷史。
喜歡這本書不為別的,就是因為裡面的人物——他們都栩栩如生,而且,被善意的價值觀包裹。
單說刺客。
刺客,”懷挾兵器進行暗殺的人“(《詞源》)。
既然是暗殺,那就肯定不光明正大;但這些不光明正大的人,卻有最樸素的正義,也正是他們正義的精神準則,成為了後世刺客、俠客的精神追求。
比如說, 重義輕死的無畏。
春秋戰國時候的刺客,面對的,都是王公大臣。一擊不中,必然身殞。捨生忘死者,刺客而已。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並不僅僅是一句詩,而是荊軻對自己即將結束的生命的悲嘆。
刺客並不無腦,恰恰相反,他們是最具有俠義精神的,而且,真的為國為民。
宣子驟諫,公患之,使鉏麑賊之。晨往,寢門闢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於此,不如死也。”觸槐而死。
在鉏麑眼中,忠、信乃是最高的義,哪怕放棄生命也要誓死維護它。
同樣的,還有要離。
要離渡至江陵,愍然不行。從者曰:“君何不行?”要離曰:“殺吾妻子,以事吾君,非仁也;為新君而殺故君之子,非義也。重其死,不貴無義。今吾貪生棄行,非義也。夫人有三惡以立於世,吾何面目以視天下之士?”言訖遂投身於江,未絕,從者出之。要離曰:“吾寧能不死乎?”從者曰:“君且勿死,以俟爵祿。”要離乃自斷手足,伏劍而死。
要離為取信慶忌,請吳王殺父母妻兒,焚屍揚灰,是為不仁。既已取信慶忌,為其重用,卻以下弒主,是為不義。所以在慶忌死後,要離難承不仁不義之重,毅然自殺。
這是家國大義,還有知恩之義。
久之,聶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聶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嚴仲子乃諸侯之卿相也,不遠千里,枉車騎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淺鮮矣,未有大功可以稱者,而嚴仲子奉百金為親壽,我雖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賢者以感忿睚眥之意而親信窮僻之人,而政獨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終,政將為知己者用。”
如豫讓所言:“臣事範、中行氏,範、中行氏皆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至於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這就是“士為知己者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知恩圖報。
後來聶政隻身入韓,上階刺殺俠累,擊殺數十人,然力竭,為了不背叛,自皮面決眼,自屠出腸,遂以死。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在《左傳》記載的刺客裡,不只是一句俗語,而是他們踐行的理念。
最重視名譽,自尊自愛。
這一點真的太難了。
成功地刺殺慶忌之後,要離名動天下,放在後世武俠中,應該是東邪西毒這樣的武林領袖,可他卻說:
“殺吾妻子,以事吾君,非仁也。為新君而殺故君之子,非義也。重其死,不貴無義,今吾貪生棄行,非義也。夫人有三惡,以立於世,吾何面目以視天下之士?”
他說自己不仁不義,無顏苟活,於是自殺。
他本可以不揹負這樣的責難,因為天下都不會給他這樣的責難。
可畢竟他是”刺客“,一個春秋南韓時,保有西周君子精神的刺客。不夠灑脫,所以稀少;不合時宜,所以珍貴。
為什麼這些最最苟且的人卻有最俠義的精神呢?
這是《左傳》留給我們的一個迷。
但也正說明了《左傳》這本書的偉大,他從不以人的職業為道德評判標準,不會像《水滸傳》一樣,因為時遷雞鳴狗盜而排名最後,他會真實地還原那些人,給他們歷史的正面的評價,告訴人們——什麼才是真正的刺客。
能做到這一點的,才是真正的史書。
《左傳》,原名《左氏春秋》,漢代時又名《春秋左氏傳》《春秋左氏》《春秋內傳》,漢代以後才多稱為《左傳》。《左傳》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了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年的歷史。
喜歡這本書不為別的,就是因為裡面的人物——他們都栩栩如生,而且,被善意的價值觀包裹。
單說刺客。
刺客,”懷挾兵器進行暗殺的人“(《詞源》)。
既然是暗殺,那就肯定不光明正大;但這些不光明正大的人,卻有最樸素的正義,也正是他們正義的精神準則,成為了後世刺客、俠客的精神追求。
比如說, 重義輕死的無畏。
春秋戰國時候的刺客,面對的,都是王公大臣。一擊不中,必然身殞。捨生忘死者,刺客而已。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並不僅僅是一句詩,而是荊軻對自己即將結束的生命的悲嘆。
刺客並不無腦,恰恰相反,他們是最具有俠義精神的,而且,真的為國為民。
宣子驟諫,公患之,使鉏麑賊之。晨往,寢門闢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於此,不如死也。”觸槐而死。
在鉏麑眼中,忠、信乃是最高的義,哪怕放棄生命也要誓死維護它。
同樣的,還有要離。
要離渡至江陵,愍然不行。從者曰:“君何不行?”要離曰:“殺吾妻子,以事吾君,非仁也;為新君而殺故君之子,非義也。重其死,不貴無義。今吾貪生棄行,非義也。夫人有三惡以立於世,吾何面目以視天下之士?”言訖遂投身於江,未絕,從者出之。要離曰:“吾寧能不死乎?”從者曰:“君且勿死,以俟爵祿。”要離乃自斷手足,伏劍而死。
要離為取信慶忌,請吳王殺父母妻兒,焚屍揚灰,是為不仁。既已取信慶忌,為其重用,卻以下弒主,是為不義。所以在慶忌死後,要離難承不仁不義之重,毅然自殺。
這是家國大義,還有知恩之義。
久之,聶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聶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嚴仲子乃諸侯之卿相也,不遠千里,枉車騎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淺鮮矣,未有大功可以稱者,而嚴仲子奉百金為親壽,我雖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賢者以感忿睚眥之意而親信窮僻之人,而政獨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終,政將為知己者用。”
如豫讓所言:“臣事範、中行氏,範、中行氏皆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至於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這就是“士為知己者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知恩圖報。
後來聶政隻身入韓,上階刺殺俠累,擊殺數十人,然力竭,為了不背叛,自皮面決眼,自屠出腸,遂以死。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在《左傳》記載的刺客裡,不只是一句俗語,而是他們踐行的理念。
最重視名譽,自尊自愛。
這一點真的太難了。
成功地刺殺慶忌之後,要離名動天下,放在後世武俠中,應該是東邪西毒這樣的武林領袖,可他卻說:
“殺吾妻子,以事吾君,非仁也。為新君而殺故君之子,非義也。重其死,不貴無義,今吾貪生棄行,非義也。夫人有三惡,以立於世,吾何面目以視天下之士?”
他說自己不仁不義,無顏苟活,於是自殺。
他本可以不揹負這樣的責難,因為天下都不會給他這樣的責難。
可畢竟他是”刺客“,一個春秋南韓時,保有西周君子精神的刺客。不夠灑脫,所以稀少;不合時宜,所以珍貴。
為什麼這些最最苟且的人卻有最俠義的精神呢?
這是《左傳》留給我們的一個迷。
但也正說明了《左傳》這本書的偉大,他從不以人的職業為道德評判標準,不會像《水滸傳》一樣,因為時遷雞鳴狗盜而排名最後,他會真實地還原那些人,給他們歷史的正面的評價,告訴人們——什麼才是真正的刺客。
能做到這一點的,才是真正的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