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的提高,體育運動愈來愈成為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內容。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閒暇時間的增多,生活與行為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追求物質文化生活的同時,人們愈加重視自身的健康狀況。這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為了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增進健康,預防疾病,對於學習壓力日趨加重的現代大學生來說,應注重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掌握和運用鍛鍊身體的基本原理和科學鍛鍊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自我鍛鍊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
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並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是體育教學成果的一個重要標誌,而且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鍛鍊意識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自我鍛鍊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
一、轉變觀念,提高對培養學生良好鍛鍊習慣的認識
傳統的體育教學是習慣於讓學生透過身體練習來掌握體育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不注重學生鍛鍊態度、興趣和習慣的培養。沒有端正的鍛鍊態度,又沒有鍛鍊興趣和良好的鍛鍊習慣,學生是無法真正掌握體育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的,當然也就無法實現全面提高身體素質。相反,學生對鍛鍊如有濃厚的興趣,又具有良好的鍛鍊態度和習慣,就會以一種積極的態度,精神飽滿地參加鍛鍊。例如,現在的學生大多不喜歡跑步,特別是女生,一聽到要跑步就叫苦,更談不上對跑步產生興趣和習慣,而速度和耐力素質是我們身體素質的兩大基本素質。那麼怎樣才能提高學生對跑步的鍛鍊興趣呢?經過觀察和教學實踐,把跑的教學融入學生們普遍喜歡的遊戲之中,同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多組織一些教學比賽,例如5—6人一組進行30米、60米的快速衝刺跑,本組跑在最後一名的學生隨下一組再跑一次或罰做伏臥撐。這樣人人都不想跑最後。另外還可以進行接力比賽等。使學生的跑的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充分的鍛鍊。同時,教師應及時進行思想強化:強調速度和耐力的重要性,這樣學生就能較自覺地練習跑步,教學效果就好多了。因此,體育教師應轉變觀念,在課堂教學中積極主動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鍛鍊習慣。
二、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鍛鍊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鍛鍊習慣,需要從兩方面做起。一是培養學生科學地進行身體鍛鍊,二是培養學生把體育鍛煉視為學習生活的一個重要環節。其中,培養學生科學地進行身體鍛鍊是基礎,只有科學地進行鍛鍊身體的習慣,才能稱得上良好的鍛鍊習慣。學習者要知道充分利用學校體育教育的資源來不斷提高鍛鍊能力,這是終身以鍛鍊求發展、維持和增進健康的一條捷徑。
(一)指導學生掌握科學鍛鍊身體的方法。不是任何一種活動都是體育活動,也不是任何一種體育活動都能鍛鍊身體和增強體質,不懂得用科學的方法鍛鍊身體,不僅會影響鍛鍊效果,還有可能損害身體健康。只有懂得和運用鍛鍊身體的基本原理和科學鍛鍊的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鍛鍊效果。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有意識地把科學鍛鍊身體的原理和方法傳授給學生,同時讓學生了解為什麼做與怎樣做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等方面的知識。把握好運動的強度和運動量,下面介紹用測量脈搏的方法控制運動強度。脈搏在160/分次的鍛鍊強度大約為80%;140/分次的鍛鍊強度大約為70%;120/分次的鍛鍊強度大約為60%;110/分次的鍛鍊強度大約為50%;鍛鍊強度小於50%的沒有明顯的鍛鍊效果,大於80%的屬於運動訓練的強度。對於一般人來講,身體鍛鍊時脈搏控制在(110-160)次/分之間為宜。每個人應根據自身的實際,選擇對自己較合適的運動專案和時間,要講究實效。
(二)加強良好鍛鍊習慣的訓練。良好的鍛鍊習慣要經過反覆訓練和努力實踐才能形成。因此,體育教師培養學生良好的鍛鍊習慣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制定嚴密的、科學的、切實可行的計劃,讓學生在鍛鍊中反覆訓練,準確的掌握動作要領和練習過程。同時教師還要經常督促、檢查,只有這樣才能逐漸形成學生良好的鍛鍊習慣。
現代社會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的提高,體育運動愈來愈成為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內容。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閒暇時間的增多,生活與行為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追求物質文化生活的同時,人們愈加重視自身的健康狀況。這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為了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增進健康,預防疾病,對於學習壓力日趨加重的現代大學生來說,應注重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掌握和運用鍛鍊身體的基本原理和科學鍛鍊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自我鍛鍊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
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並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是體育教學成果的一個重要標誌,而且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鍛鍊意識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自我鍛鍊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
一、轉變觀念,提高對培養學生良好鍛鍊習慣的認識
傳統的體育教學是習慣於讓學生透過身體練習來掌握體育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不注重學生鍛鍊態度、興趣和習慣的培養。沒有端正的鍛鍊態度,又沒有鍛鍊興趣和良好的鍛鍊習慣,學生是無法真正掌握體育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的,當然也就無法實現全面提高身體素質。相反,學生對鍛鍊如有濃厚的興趣,又具有良好的鍛鍊態度和習慣,就會以一種積極的態度,精神飽滿地參加鍛鍊。例如,現在的學生大多不喜歡跑步,特別是女生,一聽到要跑步就叫苦,更談不上對跑步產生興趣和習慣,而速度和耐力素質是我們身體素質的兩大基本素質。那麼怎樣才能提高學生對跑步的鍛鍊興趣呢?經過觀察和教學實踐,把跑的教學融入學生們普遍喜歡的遊戲之中,同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多組織一些教學比賽,例如5—6人一組進行30米、60米的快速衝刺跑,本組跑在最後一名的學生隨下一組再跑一次或罰做伏臥撐。這樣人人都不想跑最後。另外還可以進行接力比賽等。使學生的跑的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充分的鍛鍊。同時,教師應及時進行思想強化:強調速度和耐力的重要性,這樣學生就能較自覺地練習跑步,教學效果就好多了。因此,體育教師應轉變觀念,在課堂教學中積極主動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鍛鍊習慣。
二、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鍛鍊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鍛鍊習慣,需要從兩方面做起。一是培養學生科學地進行身體鍛鍊,二是培養學生把體育鍛煉視為學習生活的一個重要環節。其中,培養學生科學地進行身體鍛鍊是基礎,只有科學地進行鍛鍊身體的習慣,才能稱得上良好的鍛鍊習慣。學習者要知道充分利用學校體育教育的資源來不斷提高鍛鍊能力,這是終身以鍛鍊求發展、維持和增進健康的一條捷徑。
(一)指導學生掌握科學鍛鍊身體的方法。不是任何一種活動都是體育活動,也不是任何一種體育活動都能鍛鍊身體和增強體質,不懂得用科學的方法鍛鍊身體,不僅會影響鍛鍊效果,還有可能損害身體健康。只有懂得和運用鍛鍊身體的基本原理和科學鍛鍊的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鍛鍊效果。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有意識地把科學鍛鍊身體的原理和方法傳授給學生,同時讓學生了解為什麼做與怎樣做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等方面的知識。把握好運動的強度和運動量,下面介紹用測量脈搏的方法控制運動強度。脈搏在160/分次的鍛鍊強度大約為80%;140/分次的鍛鍊強度大約為70%;120/分次的鍛鍊強度大約為60%;110/分次的鍛鍊強度大約為50%;鍛鍊強度小於50%的沒有明顯的鍛鍊效果,大於80%的屬於運動訓練的強度。對於一般人來講,身體鍛鍊時脈搏控制在(110-160)次/分之間為宜。每個人應根據自身的實際,選擇對自己較合適的運動專案和時間,要講究實效。
(二)加強良好鍛鍊習慣的訓練。良好的鍛鍊習慣要經過反覆訓練和努力實踐才能形成。因此,體育教師培養學生良好的鍛鍊習慣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制定嚴密的、科學的、切實可行的計劃,讓學生在鍛鍊中反覆訓練,準確的掌握動作要領和練習過程。同時教師還要經常督促、檢查,只有這樣才能逐漸形成學生良好的鍛鍊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