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用自己的心去感受!

    隨著著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熱映,一些城市開始趁勢宣傳自己的“哪吒基因”。有媒體發現,四川宜賓、江油,天津陳塘莊,河南西峽,均宣稱是哪吒的家鄉,並在當地政府官網上釋出了不少證明此地為“哪吒故里”的證據。

    哪吒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人物,最早起源於印度或中亞佛教神系,是北方天王毘沙門的子系,“哪吒”一詞本身就由梵語音譯而來,而哪吒“三頭六臂”的特徵也更符合印度神話造型。到了佛教盛行的唐代,有關哪吒的故事開始傳入中原,並融入本土宗教元素,哪吒逐漸成為道教護法神,這幾乎已成學界共識。

    一個完全虛構的神話人物何來“故里”?敲鑼打鼓的“故里”之爭,背後隱藏著地方經濟利益的博弈。借神話資源吸引人氣,帶動當地文化旅遊產業發展,“醉翁之意”在此也。

    近年來,各地名人故里之爭此起彼伏,搶完趙雲搶貂蟬,搶完悟空搶哪吒,從現實爭到神話,從“地面”打到“太空”,連西門慶這一臭名昭著的虛構人物也成了各地爭搶的香餑餑。對這種看似鬧劇的行為,固然不能一概而論,倘若真能借此傳承歷史文化、推動經濟發展,讓當地群眾日子更舒坦,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然而,罔顧事實的宣傳、浮於表面的造勢,帶來的往往卻是負面影響,“哪吒故里”之爭,再一次引發我們對這一現象的深思。

    打造地方文化名片,政府部門要作風嚴謹。陳塘關、翠屏山、九灣河,原本是《西遊記》《封神演義》等神怪小說中的藝術想象,偶與現實地名巧合,如翠屏山全國就有多處,中國幅員廣闊,幾個地名與小說相同或相近,實屬正常,若以此為據,是不是也可以說高老莊是豬八戒故居?當地百姓受神話影響,由地名而聯想、衍生出有地域特色的哪吒文化,是相對合理的邏輯。沒有任何證據足以證明當年吳承恩或許仲琳是受某一地的啟發創作了哪吒故事,“哪吒故里”如果說存在,也只存在於作家的頭腦中。地方政府官網不同於民間組織,要有一定的權威性、科學性,豈能牽強附會,自欺欺人?早在2010年,原文化部與國家文物局就聯合下文,要求不宣傳有爭議、未認定的名人故里,不命名虛構人物故里,“故里”是假,文化卻是真,與其既悖常理又違規章去推銷“哪吒故里”,不如腳踏實地、紮紮實實打造好地方“哪吒文化”。

    文化資源的開發,不能止於低水平建設。開發包裝粗糙、後期管理欠缺,贏回了“稱號”,輸掉了開發,是一些文化“故里”的普遍尷尬。僅僅滿足於圈塊土地、建個廟宇、修個公園、辦個經貿洽談會,難以實現以景區景點發展經濟的目的。尤其河南各縣市,伸手摸秦磚,抬腳踢漢瓦,各種人文景觀、神話資源隨處可見,客觀上面臨一個同質化競爭的問題,好比一個人,中午吃了肯德基,晚上一般不會選擇再去麥當勞。簡單的“複製”“貼上”顯然無法開啟市場,讓文化資源釋放最強魅力,還得不斷為其注入創新血液、時代內涵。這些年,少林寺、清明上河園之所以愈加興旺,在厚重歷史文化基礎上創新推出《禪宗少林》《東京夢華》,功不可沒。同時也要看到,更多的文化富礦仍處於沉睡階段,我們有功夫,有熊貓,然而卻沒有《功夫熊貓》,如何喚醒這些沉睡的寶藏,值得好好研究。

    文化產業的春天,並不等同於文化事業的春天。神話也好,歷史也罷,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記憶載體,它具有文化功能、教育功能,經濟價值只是衍生產品。當前一些名人故里之爭,首先著眼於轟動效應,最後落腳於經濟目的,往往忽視了文化內涵的傳承與發揚。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蒙曼曾坦言,“我覺得一個人一生的經歷、評價並不是由他的出生地確定的,一些地方其實不用非得確定這些人出生在什麼地方”。沒有人知道荷馬出生地在哪裡,但這並不影響人們從《荷馬史詩》中汲取智慧;我們探尋杜甫故里,更重要的也是從杜詩的沉鬱頓挫中感悟憂國憂民的情懷。靜下心來,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是新時代文化事業的必答卷和主打歌,心態浮躁的“名人故里”之爭,乃至子虛烏有的“神人故里”之爭,可以休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鏡頭布清潔鏡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