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近義詞是文藝、文化、文體 、文采、才藝。
1、文藝
[拼音]wén yì
[釋義](1) 文學和藝術,有時指文學或表演藝術(2) 指寫作技巧。
[例句]由於貫徹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今年的文藝創作獲得了豐收。
2、文化
[拼音]wén huà
[釋義]
(1) ∶考古學上指同一歷史時期的遺蹟、遺物的綜合體。同樣的工具、用具、製造技術等是同一種文化的特徵
仰韶文化
(2) ∶人類所創造的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
中國文化
(3) ∶運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識
文化水平
[例句]我們要同世界各國積極開展經濟文化交流。
3、文體
[拼音]wén tǐ
[釋義](1)文章的風格(2) 文章的體裁 (3)文娛和體育
[例句]張洪特別熱心於學生會的文體工作,把我校的課外活動搞得有聲有色。
4、文采
[拼音]wén cǎi
[釋義](1)錯雜豔麗的色彩(2)文辭;文藝方面的才華
[例句]姐姐的文采很好,在雜誌上發表過很多文章。
5、才藝
[拼音]cái yì
[釋義]亦作“ 才蓺 ”。才能。
[例句]教學比武,青年教師展示的才藝真是後生可畏。
代表”的近義詞是:代替、象徵、代理、替代、意味。
一、代替 [ dài tì ]
1、交替,輪流。
2、取代。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象往日那般歡樂和氣概於今在 曾 家這間屋子裡已找不出半點痕跡,慘淡的情況代替了當年的盛景。”
巴金 《文學的作用--隨想錄九》:“文學有宣傳的作用,但宣傳不能代替文學;文學有教育的作用,但教育不能代替文學。”
二、象徵 [ xiàng zhēng ]
1、用具體的事物表示某種特殊意義。
《長江大橋紀念碑碑文》:“它象徵著和平,它象徵著幸福,象徵著勞動的光輝。”
2、指用部分事物代表全體。
魯迅 《華蓋集續編·不是信》:“正如 中國 戲上用四個兵卒來象徵十萬大軍一樣。”
3、用來表示某種特別意義的具體事物。
冰心 《寄小讀者·山中雜記(十)》:“在此卻是雪未化盡,鳥兒已成群的來了。最先的便是青鳥。西方人以青鳥為快樂的象徵,我看最恰當不過。”
巴金 《春天裡的秋天》十:“百合花,那是我們的愛情的象徵。”
4、文藝創作中的一種表現手法。指透過某一特定的具體的形象以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如 魯迅 的小說《藥》的結尾,以 夏瑜 墳上的花圈象徵革命的前景或希望。
5、跡象;特徵。
葉紫 《豐收》:“火樣的太陽,將宇宙的存在都逗引得發了暴躁。什麼東西,在這個時候,也都現出了由於熱而枯萎的象徵。”
冰心 《冬兒姑娘·我們太太的客廳》:“渾身上下,最帶著藝術家的象徵的,是她那對永遠如在夢中的迷茫的眼光。”
三、代理 [ dài lǐ ]
1、指日月更替為治。
2、暫時代任某項職務。
茅盾 《清明前後》第一幕:“呵,對了,聽說他代理了會計科長?”
3、受別人委託,代表其進行某種活動。如:代理訴訟;代理遺產分配事宜。
四、替代 [ tì dài ]
1、代替。
王西彥 《古屋》第一部七:“他們要他去替代兄弟服兵役。”
2、替身。
魯迅 《朝花夕拾·瑣記》:“只可惜那兩個淹死鬼失了池子,難討替代,總在左右徘徊。”
五、意味 [ yì wèi ]
1、值得細細體會的意義和趣味:~深長。富於文學~。
2、含有某種意義(常與“著”連用):柳梢吐綠,~著春天來了。
藝術的近義詞是文藝、文化、文體 、文采、才藝。
1、文藝
[拼音]wén yì
[釋義](1) 文學和藝術,有時指文學或表演藝術(2) 指寫作技巧。
[例句]由於貫徹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今年的文藝創作獲得了豐收。
2、文化
[拼音]wén huà
[釋義]
(1) ∶考古學上指同一歷史時期的遺蹟、遺物的綜合體。同樣的工具、用具、製造技術等是同一種文化的特徵
仰韶文化
(2) ∶人類所創造的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
中國文化
(3) ∶運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識
文化水平
[例句]我們要同世界各國積極開展經濟文化交流。
3、文體
[拼音]wén tǐ
[釋義](1)文章的風格(2) 文章的體裁 (3)文娛和體育
[例句]張洪特別熱心於學生會的文體工作,把我校的課外活動搞得有聲有色。
4、文采
[拼音]wén cǎi
[釋義](1)錯雜豔麗的色彩(2)文辭;文藝方面的才華
[例句]姐姐的文采很好,在雜誌上發表過很多文章。
5、才藝
[拼音]cái yì
[釋義]亦作“ 才蓺 ”。才能。
[例句]教學比武,青年教師展示的才藝真是後生可畏。
代表”的近義詞是:代替、象徵、代理、替代、意味。
一、代替 [ dài tì ]
1、交替,輪流。
2、取代。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象往日那般歡樂和氣概於今在 曾 家這間屋子裡已找不出半點痕跡,慘淡的情況代替了當年的盛景。”
巴金 《文學的作用--隨想錄九》:“文學有宣傳的作用,但宣傳不能代替文學;文學有教育的作用,但教育不能代替文學。”
二、象徵 [ xiàng zhēng ]
1、用具體的事物表示某種特殊意義。
《長江大橋紀念碑碑文》:“它象徵著和平,它象徵著幸福,象徵著勞動的光輝。”
2、指用部分事物代表全體。
魯迅 《華蓋集續編·不是信》:“正如 中國 戲上用四個兵卒來象徵十萬大軍一樣。”
3、用來表示某種特別意義的具體事物。
冰心 《寄小讀者·山中雜記(十)》:“在此卻是雪未化盡,鳥兒已成群的來了。最先的便是青鳥。西方人以青鳥為快樂的象徵,我看最恰當不過。”
巴金 《春天裡的秋天》十:“百合花,那是我們的愛情的象徵。”
4、文藝創作中的一種表現手法。指透過某一特定的具體的形象以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如 魯迅 的小說《藥》的結尾,以 夏瑜 墳上的花圈象徵革命的前景或希望。
5、跡象;特徵。
葉紫 《豐收》:“火樣的太陽,將宇宙的存在都逗引得發了暴躁。什麼東西,在這個時候,也都現出了由於熱而枯萎的象徵。”
冰心 《冬兒姑娘·我們太太的客廳》:“渾身上下,最帶著藝術家的象徵的,是她那對永遠如在夢中的迷茫的眼光。”
三、代理 [ dài lǐ ]
1、指日月更替為治。
2、暫時代任某項職務。
茅盾 《清明前後》第一幕:“呵,對了,聽說他代理了會計科長?”
3、受別人委託,代表其進行某種活動。如:代理訴訟;代理遺產分配事宜。
四、替代 [ tì dài ]
1、代替。
王西彥 《古屋》第一部七:“他們要他去替代兄弟服兵役。”
2、替身。
魯迅 《朝花夕拾·瑣記》:“只可惜那兩個淹死鬼失了池子,難討替代,總在左右徘徊。”
五、意味 [ yì wèi ]
1、值得細細體會的意義和趣味:~深長。富於文學~。
2、含有某種意義(常與“著”連用):柳梢吐綠,~著春天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