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村群童701

    武則天篡唐後,聲名與權利得到最為充分的滿足;她的夢得到徹底的實現;她應該是心滿意足。即所謂“夫復何求”?面對死亡,首先,她當然知道“史筆如鐵”。其死後留下“無字碑”,就說明她內心的糾結和虛弱。其次,李唐雖無人做皇帝,但其人脈與根基皆龐大無比。再次,史傳,武家一脈,上上下下,左左右右,能人甚寡,完全無人能承接她的皇位。

  • 2 # 夏雨風

    武則天一生,正如其墓上一塊無字碑,千秋功罪任人憑說。

    一個開國大將之女,在父亡後隨寡母到處寄人籬下,被唐太宗收納,後長大豐滿。唐太宗將死,出人意料將其送入尼姑庵。李治繼位,偏愛著她,接入宮中。

    不久李治和她如漆似膠,形影不離。連上朝也帶她。帝后共朝。

    她一連生下四兒二女,是權炳顯赫的皇后娘娘。

    李治體弱多病,武則天有時一人上朝,如等皇上。武則天先後立過三個太子,結果結局大多悲慘。

    武則天手持權炳,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將大老爺們玩弄於股掌之中。

    67歲,索興改國號為周朝,自立為女皇帝。武則天有一段時間老年更年期,焦燥不安,亂髮脾氣,亂殺無辜。

    長女太平公主為母擔憂,就將身邊的幾隻鴨子供女王解悶。武則天這才緩過勁來,整天在後宮大施淫威。

    女皇將一"愛妃"送之寺廟,然後以燒香為名經常和"和尚"幽會。

    晚年,女皇迷上張家二兄弟,不僅常於二兄弟上演宮中春劇,而且直接封為朝廷命官,權傾一時。

    而武則天堂侄武三思和女兒太平公主極想繼承皇位。一時朝廷烏煙瘴氣丶混亂不堪。

    武則天最愛的孫子(唐玄宗)這個時候已成氣候,帶兵復唐,抓住二張兄弟處於級刑。

    兵臨城下,武三思等灰飛煙滅,武則天此時也無力迴天,躺在龍床上,只有一個選擇,將皇朝"禪讓於唐"。

    唐玄宗就是唐明皇,從一個女人手中,奪回了政松。接著又陷入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狂野愛情,險些又被亡了朝。

  • 3 # 子屠龍

    在一個男人的權力世界裡,武則天當上皇帝是很了不起,不過她要怎麼安排自己的繼承人,卻又是十分棘手的事情。

    選兒子吧,武則天有顧慮。她的2個兒子都當過唐朝的皇帝,自己的“武周政權”就是奪取自“李唐政權”,傳給兒子豈不是又是復辟唐朝。那麼,武則天辛辛苦苦建立武周,不是瞎忙活。

    選女兒吧,武則天更煩心。首先女子當皇帝,本身就壓力比較大,能不能壓住朝臣是一項基本功。其次,女兒也是李家的人,不是母親的武家人,給她繼承估計武周遲早變天。

    那麼,就選侄子們吧,畢竟他們是姓武。武則天這種想法一表達,身邊人就炸鍋啦,明確反對這麼做。因為母子之間尚且有綱常倫理約束,侄子和姑姑之間能有什麼保障,武則天傳位侄子風險太大。

    武則天對繼承者的人選,猶豫不決的時候,狄仁傑出場補一刀。狄仁傑對女皇說,兒子畢竟是兒子,血緣關係最近,傳位給李家就會對武則天感恩,也不會對武家人秋後算賬。萬一駕崩後,武則天在李唐眼裡還是太后地位,這個身後事也會辦理風光。

    如此這般,武則天就被狄仁傑打動,立兒子李顯為太子。這麼一來,武周天下反而安穩很多,因為“復唐勢力”與其現在冒險對抗武則天,還不如耐心等待女皇老去,到時候皇位自然回到李家人手裡。

    武則天一生多疑,處死過很多反抗自己的李唐皇親,她最後到底能不能把皇位交到李家,這還是一個未知數。

    因此,等到武則天年紀大了,對政局的把控能力減弱的時候,丞相張柬之就發動政變,直接扶著太子李顯登基,這一年是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年初。局面已經如此,武則天就不得不低下頭,承認既定現實,李唐王朝復辟成功。

    當年的年底,被遷入冷宮的武則天在彌留之際,還被迫取消武周的帝號,改稱“則天大聖皇后”。或許,武則天還是幸運的,搞政變的是兒子,那個孝道還是要堅持,假如是外人可能結局就很不好。

  • 4 # 路之意

    武則天不是把皇位還給李家,而是被趕下臺的!

    公元705年春天,武則天病重,張易之兄弟居中用事,朝臣均見不到武則天。宰相張柬之怕張氏兄弟乘危發難,於是聯合了一部分朝臣,秘密策劃政變,將張氏兄弟殺掉,奉太子李顯即位,奪取武氏之權。

    想要政變,必須有軍隊參加利支援。張柬之對右羽林衛大將軍(護衛皇帝的警衛部隊,其長宮有左、右羽林衛大將軍等)李多祚說:“將軍今日富貴,是誰給的啊?”

    多祚哭著說:“是高宗給的。”

    柬之又問:“如今高宗之子受到了張氏兄弟的危害,隨時都有危險,將軍難道就不想報答高宗的恩德嗎?”

    多祚激昂陳辭:“只要有利於國家,一切全聽相公處分,不敢只顧自己和妻子兒女!”於是對天發誓,雖肝腦塗地,也在所不惜。

    張柬之原是荊州長史,他調入朝廷為宰相時,由楊元琰接替他的職務。二人曾在長江划船遊覽,船到中游,談及武則天的所作所為,元琰仰天長嘆,有恢復李唐政權的志向。後來張柬之推薦他擔任右羽林將軍之職,並對他說:“君還記得在江中說的話嗎?此職可不是輕易授給你的呀!”同時又任命了另幾個人,都擔任左、右羽林軍的將軍,把禁兵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然後派人去見太子李顯,密告了政變的計劃,李顯也完全同意。

    一切準備就緒,張柬之等率羽林兵五百餘人先到玄武門待命,派李多祚等到東宮去迎接太子李顯。李顯對政變能否成功沒有把握,疑懼不出。駙馬都尉(皇帝的女婿)王同皎說:“先帝把國家交付殿下,不料竟被太后逼迫退位,後又橫遭軟禁,天下之人,誰不憤怒,至今已二十三年了。現在,老天有眼,左、右羽林軍同心協力,決心除掉奸賊,恢復李氏天下。匱殿下不必疑懼,立即到玄武門以符眾望。”

    李顯還狐疑不決,說:“奸賊,自然應當消除,但太后風體不安,如此大動千戈,一定要受驚擾。你們是不是再作計議。”

    羽林軍將軍李湛說:“諸位將相不顧自家性命而為國家,殿下若不及時前往,無疑是有意要把他們丟入油鍋之中,殿下若一定不願意,那也得親自去制止他們。”李顯這才答應前往。

    大家隨同李顯,到了玄武門。張柬之等正在焦急,見太子來了,才放下心來。於是破關而入。衛兵本來還要抵抗,見是太子,且羽林軍的將軍也在其中,不戰而降。武則天當時在迎仙宮,張氏兄弟在旁守護。聽見外面有動靜,他們出來察看,正碰上張柬之等,未及答話,已被斬於階下。眾人一直來到武則天居住的長生殿,分派士兵四面嚴密包圍起來。張柬之等推門而入。

    武則天病情十分嚴重,見此情景,從床上驚起,問道:“作亂的是誰?”

    張柬之回答道:“張易之、張昌宗謀反,臣等奉太子命令已將其正法。事前恐怕洩露,因此不敢奏明陛下。帶兵進入禁宮,真是罪該萬死!”

    此時太子李顯也走了進來,武則天說:“原來是你啊!現在,張氏兄弟已死,你還回到東宮去。”

    司刑(司刑即刑部)少卿桓彥範說:“太子怎能嗎回東宮去! 以前高宗把愛子託付陛下,如今太子年紀已長,天意人心,都一直思念著李氏。群臣亦不忘太宗、高宗的恩德,所以奉太子誅殺賊臣。願陛下傳位太子,以順天應人!”

    武則天知道,事到如今,已由不得她作主了。她看見李義府的兒子李湛也在其中,便道:“你也是誅殺易之兄弟的將軍呀!我對你父子向來不薄,料不到竟有今日!”李湛無言以對。武則天又對天官(天官即吏部)侍郎崔玄暐說:“其他人都是靠別人推薦被我使用的,唯獨你是我親自選拔重用的,想不到你也在此!”崔玄暐說:“這正是臣報答陛下的大德。”

    武則天無可奈何,只好傳位於太子李顯。中國歷史上這個唯—的女皇帝,在統治了二十一年以後,就這樣被趕下了臺。

  • 5 # 自若漂流瓶

    一、朝臣的反對和狄仁傑的分析

    一直以來,朝中的大臣們明裡暗裡都希望武則天能把皇位還給李家。而在關於繼承者的問題上,狄仁傑曾經給武則天做過一個分析:

    “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附姑於廟者也。”

    也就是說:自古以來,只有兒子(李家)祭拜母親的,從來沒見過侄子(武家)給姑母祭祀的。這番話,隱晦的告訴了武則天,即使她一個人再厲害,也無法扭轉上千年的宗氏文化、祭祀文化,所以最終她只能選擇妥協。

    二、武則天與武家的關係,並沒有那麼好

    武則天的父親去世後,她們母女倆在武家受盡欺凌。後來武則天入宮,擁有一定權勢後,雖然處死了當初欺凌她們母女的武家人,但她對武家也沒有太多的好感。

    武則天重用武三思等人,也不過是為了扶持一股勢力與忠心李唐的勢力相抗衡而已。

    三、武家沒有能坐穩皇位的人才

    武則天稱帝后,突厥默啜可汗打著“光復大唐”的旗號造反,武則天分別讓武三思和李顯去募兵平叛。結果,武三思召集計程車兵不到一千人;李顯卻召集了數萬士兵,用時也更短。

    由這一件事上,也可以看出,兩人的民心所向、能力高低。

  • 6 # 蔥蔥那年

    其實,武則天在死前的10個月,已經把皇位還給了李家,她把皇位還給李家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她是女性;第二;大臣的鋪路。

    武則天在登上皇位後,權利達到頂峰,慾望無所不能實現,但是,有一件事讓她非常的苦惱,就是:百年之後,把皇位傳給誰?就好比一個非常有錢的家庭,也有苦惱的事情一個道理,不會因為物質的富裕,而沒有煩心事。

    一、她是個女性1、因為是女人,武則天當了皇帝

    女人不可能當上皇帝的,老皇帝只會把他的大位傳給他的兒子們,武則天不是李世民的兒子,她是李世民的才人,並且還不受寵,當李世民去世後,他的第九個兒子李治繼承了皇位。武則天和其它沒有生育過的妃嬪一起被送到感業寺。武則天正在感業寺惆悵日子很稠時,她時來運轉了。

    李治的後宮爭寵,王皇后沒有孩子,擔心被李治所寵的蕭淑妃危機自己的地位,想到了一個坐收漁利的辦法,讓李治的老相好武則天回來和蕭淑妃一起鷸蚌相爭,而令王皇后始料不及的是,鷸蚌是相爭了,坐收漁利的她也被引火燒身了!失掉了皇后的位置事小,連命都保不住了!多麼痛的領悟,"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自己卿卿性命"。

    公元655年,李治詔立昭儀武氏為皇后,這一年她32歲!從唐太宗李世民地位低下的侍妾到堂堂大唐國母,在眾臣看來,她已達到了女人的巔峰,該知足了吧。

    可是,做了皇后的武則天,讓他的老公李治覺得武則天並不屬於他的,李治也感覺手上的權利並不好用,他想廢后,總是做不到,他想禪位於太子李弘,可是李弘卻突然死去。本身身體患病,就讓武則天參與朝政,直到後來與李治並稱"二聖",武則天不僅開啟了皇后參與封禪大典的先例,而且還改稱"天后",李治稱"天皇",公元683年,李治病逝,她順利地接管了政權。此時,武則天應該慶幸她是個女人。直到公元690年正式登基成為皇帝,建立大周。

    2、因為是女人左右為難

    從公元690年登基到公元705年退位,這15年中有一個問題始終困擾著她,"王朝的接班人"。公元691年,有個叫王慶之的,在武則天侄兒武承嗣的授意下,糾集了一起人來宮裡上書,堅持要求立武承嗣為太子。武承嗣認為她姑姑建立的大周政權,他的功勞很大,在武氏宗室中年齡也最大,又襲封周國公,應該立武氏皇帝的皇太子。

    這一撥人水平的確不怎麼樣,看武則天對待他們客氣,就隔三差五來來一次,然後賴著不走,武則天一煩,那執棒的人李昭德直接要了他們的命。

    她傳位給兒子吧,也不甘心,等於又把王朝還給了李家。因為她的王朝姓"武",兒子卻姓李,即使讓他們改姓"武",也難改他們不認李淵、李世民為祖宗。

    傳位給女兒吧,女兒是隨了自己的"武",姓,可是,難不保王朝將來又會隨女婿的姓。

    傳位於侄子吧,王朝以後是姓"武"了,可是,人家供奉人家爸媽,會在乎她這個姑姑嗎?

    武則天實在是很難,在延續女姓江山的問題上,她遇到了一個最難解的問題。

    二、有個中國的"福爾摩斯"已經偵探出來女皇的心理,鋪就了一條還位於李家的路

    狄仁傑,喜歡歷史的都知道,他是武則天時期的宰相。又加上影視劇的影響可謂是家喻戶曉,這位有著神斷的名號人,不僅博通經史、熟悉刑律,還一身正氣。和武則天有著友好的君臣關係,這樣好的君臣關係,為狄仁傑的老成謀國打下了基礎。

    武則天要狄仁傑推薦人才,狄仁傑向武則天推薦了文能領袖群臣,武能統帥三軍的張柬之,結果,武則天把張柬之安排在了洛州司馬這個位置上了。當武則天又讓狄仁傑推薦人才時,狄仁傑說已經推薦過張柬之,或許女皇並不瞭解張柬之,或許女皇對文、武的理解和狄仁傑的理解不在同一個角度。所以這一回,狄仁傑對女皇說:張柬之當司馬無以盡其才!隨後,武則天任命張柬之做了宰相。

    公元705年正月,正是這位"文可領袖群臣,武可統帥三軍"的張柬之,帶著一幫大臣和羽林軍藉口男寵張昌宗、張易之謀反,包圍了武則天居住的迎仙宮,消滅了二張,迫使武則天交出大權,而張柬之的身後,正是武則天的兒子李顯。

    武則天把皇位還給李家的一點思索:

    1、親情不可替代。武則天在公元705年正月交出大權,到這一年的11月去世,這10月中,她經歷了病重、寂寞,一個長期患病又寂寞的人,望著豪華的宮殿,還是不如親情來的實在,親情給予人以溫暖和希望,這不是豪華的設施能替代的。這也正是當下許多老人寧肯和兒子、女兒有各種觀念的不同,仍然不去養老院的原因吧。2、繁華落幕之後更加真實。交出大權和男寵被消滅後,武則天顯得有些孤獨,這些孤獨不正是繁華之後的落幕嗎?落幕之後才歸於平淡、歸於真實。人們追逐權利,透過權利滿足這慾望,多少人有依附權利,二者目的不同,卻能相互成全,手裡有權的人滿足了虛榮心,依附權利的人追逐到了自己的利益,可是,一旦失去手中的權利,一切又返回原點。當武則天在享受這些孤獨時,也享受了失去權利的真實。3、武則天最大的敵人年齡。公元705年她去世時都82歲了,真是一位長壽的老人,可是怎麼長壽,都抵擋不了有朝一日終歸要走的,而王朝卻是要傳下去的。一輩子最大的敵人莫過於年齡,人人都想長生不老,留住想擁有的東西,實現可實現的慾望。可是,總是敵不過歲月。

    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 7 # 甜瓜20875

    題目意義重大!這就是武則天的高明之處,皇位正統本源就是李家,不是還,應該是迴歸比較恰當,就是不歸還李家,武則天世後,說了不算,還是李家的江山,名正言順,理由充分,還不如明智一點,歸還李家,給自己正個明君,胸懷大度,為自己的人生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再者武家後代無能,沒有一個成器的,就是有個成器的,武則天是李家的正統兒媳婦,也不能改朝換代,落下個罵名,也不符合武則天的思維與做事風格,應該是這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粉蒸肉伴米粉幹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