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太陽的後裔4976

    科學養育就是讓你尊重科學,並且多關注孩子的自主意識。其實去聽一聽也是很有用的,但是如果是花錢聽的話,我覺得就沒必要了。

  • 2 # 一耳屎鏟飛起

    如何科學養育一個孩子?相信這是令不少現代人感到手足無措的一個問題。父母輩或許會有些不解:“沒有科學養育,你們不也順利長大了嗎?”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二字在新一代父母的心中分量加重。他們往往並不吝嗇支付高昂的費用,把孩子送入各種早教班、培訓班,只為了不讓他們“輸在起跑線上”,希冀能儘早地、完善地開發孩子們的大腦潛能。

    因參加腦力競技真人秀節目《最強大腦》而走紅的北京大學教授魏坤琳有一句名言:“科學是我評判的唯一標準。”魏坤琳主修運動控制學,主要研究人腦的工作方式,教學研究之餘,致力於腦與認知科學知識的傳播。自從兩個女兒出生後,他與一群科學家朋友共同發起了“科學養育計劃”,希望用多樣化的方式,為新一代父母普及科學養育知識,其最新代表作是《魏坤琳的科學養育寶典》。

    什麼是科學養育?魏坤琳在書中指出,它並不是指對孩子傳統學科能力的培養——不是為了發展數學思維就去報數學班,為了培養創造力就去報美術班。其實,最好的科學養育就在家庭裡,在和孩子相處的日常生活的大事小事中。本書圍繞智力腦、語言腦、情緒腦、運動腦、創意腦“五腦”養育體系,還原各種家庭中的常見場景,相當於是在教父母如何在這些場景裡把科學養育知識運用起來,打破“經驗主義”。

    作為一個未婚女性,閱讀這本書的感受是熨帖的,因為能感到它的視角與孩子平視,而不是以成年人“俯視”的角度去教學幼兒,甚至有時連“引導”的做法它都在刻意避免,處處體現出了對兒童個體的尊重。

    比方說,我們很多人從小都被教育過要學習“孔融讓梨”的精神,先人後己。但魏教授認為,家長要理解孩子“排他性”的執著,尊重他對自己物品分配的權威,“千萬不要強迫孩子分享”。這是因為,即使孩子年齡還小,但在兩歲左右的時候,他們已經擁有了物品的所有權意識,一旦明確誰是物品的主人,他就會捍衛主人的權利。

    另外,據觀察,如今已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明白,要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須得“以身作則”:自己首先就要愛閱讀,才能帶動孩子一起參與進來。這是很好的現象,但僅有示範作用顯然還是不夠的。在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方面,引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是買一堆書的話,對其閱讀能力的提升作用不大,陪伴和互動才是關鍵。

    假如孩子對閱讀一點興趣也沒有,家長又要如何培養他們的興趣呢?對此,本書也提出了不少建議。比方說,可以多問與生活相關的問題,幫他們把書裡的內容和生活聯絡起來,這樣書就變得鮮活了,有利於孩子理解。此外,可以利用讀書場景,把閱讀變成遊戲——試著把書合起來,跟孩子比賽猜猜下面的故事情節,這樣不僅能讓孩子們喜歡上閱讀,還可以提高他們的智商。最後,魏教授還強調,千萬不要用獎勵的方式去“鼓勵”孩子閱讀,而是要為他們建立起一種認知:閱讀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有趣。如果孩子們把閱讀當成完成了就能吃一個冰淇淋的“特殊任務”,那他們可能會想:“看來閱讀是一件苦差事啊。”

    當孩子對閱讀產生了興趣之後,家長接下來要如何去做呢?魏教授說,第一,選書很關鍵。同時,還要“跟著他們的興趣走”,不能只是一味地引導,更重要的是要鼓勵孩子自己去主導閱讀的過程。有時候我們會聽到家長說:“不要問這麼多問題,我們先把書讀完再說。”其實,鼓勵孩子提問,並積極地給出回答才是科學養育的做法。

    在《魏坤琳的科學養育寶典》的最後一章中,它強調了“育兒育己”的概念:養育孩子的過程,也是家長成長的好機會。其中主要講解了家長應該如何給孩子提供高質量的陪伴、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如何面對孩子的攀比心理、如何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識等。給我留下較深刻印象的是“如何讓爸爸參與帶孩子”這一節,念及當今社會上流行的對“喪偶式婚姻”“喪偶式育兒”的批評,倡導爸爸們多參與帶孩子無疑有著積極的意義。從科學的角度看,這對孩子的社會、行為、心理健康和認知能力也會有正面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使聖王是好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