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Jack姜看成都

    姜維北伐,是指三國時期蜀國大將軍姜維北伐曹魏的戰爭。

    234年(蜀漢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在五丈原病逝後,蜀國後主劉禪加封姜維右監軍、輔漢將軍,統率諸軍,進封平襄侯。隨後歷任司馬、鎮西大將軍,兼任涼州刺史、衛將軍、大將軍,朝廷授予符節。《三國志》記載,238年—262年之間,姜維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連年征戰,蜀漢的國力耗損過度。

    那麼為何二十年後才開始北伐呢?

    一:諸葛亮連年北伐的後遺症:蜀漢國力消耗巨大,急需休養生息

    戰爭一直都是一場綜合國力的大比拼,曹魏國力強盛,又多以逸待勞,國力損耗不多;但蜀漢就不同了,原本就實力不足,從蜀地向前線運送糧草軍械必然要走蜀道,非常不便,耗時耗力,再加上前後五次北伐,勝多敗少,蜀漢國力消耗巨大,國內的厭戰情緒也逐漸增長,連年征戰也讓蜀漢國內人民負擔加重,急需休養生息。

    所以此時,將軍姜維是繼承諸葛亮北伐夙願的繼承人,但考慮到蜀漢國內外的局勢,只能等到蜀漢恢復元氣,才能把再次北伐的事宜提上日程。

    經過了諸葛亮的六次北伐,蜀國早已元氣大傷,無論是財力物力還是兵力方面,都跟不上,根本就沒有能力北伐。而且兵權也根本不在姜維手上,就算是在他手上,沒有劉禪的允許,姜維也不能出征。

    因此,直到蔣琬去世,再到費禕被刺殺身亡之後,再加上經過了二十年的休養生息,蜀國已經恢復了一些元氣,姜維才終於舊事重提,去攻打魏國。然而這時候,魏國已經不姓曹了,魏國的權利早就已經落入了司馬懿手中,有司馬懿這隻老狐狸在,魏國變得更加不可戰勝。

    二:諸葛亮死後,蜀漢短期並無北伐信念

    諸葛亮死後,蜀漢由費禕輔佐朝政,他對蜀漢是忠心耿耿的,也是才幹出眾的能臣,但卻沒有多少北伐的想法,再加上蜀漢國力的損耗,此時蜀漢的政策是休養生息。

    而姜維雖然想北伐,但他沒有兵權,只能等待時機,北伐的事業就這樣被擱置了。

    三:姜維原是魏人,人微言輕,威望不足,沒有足夠的軍權支援北伐

    同時姜維原本是魏人,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戰爭初期取得了一定的勝利,姜維也被迫投降了蜀漢,雖然此後的姜維對蜀漢是忠心無二的,但他終究是個魏人,缺乏威望,蜀漢的軍政大權不會輕易交到他的手裡。

    我們都知道,姜維的情況與別的蜀將不同,姜維本來是曹魏的大將。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姜維由於被天水太守馬遵猜忌,最後姜維走投無路,不得已才投降了諸葛亮,跟著諸葛亮回到蜀國。

    諸葛亮對於姜維的才能非常欣賞,因此回到成都之後就對其委以重任,而且還封他為當陽亭侯。後來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的時候,將後事都委託給了魏延和姜維。回到成都之後,劉禪對他也比較看重。然而並不是所有人對姜維的態度都與諸葛亮、劉禪一樣。

    姜維由於之前是曹魏的將領,所以很多臣子對於這位後來加入的姜維都不是很信任。所以讓姜維繼續北伐這件事情並沒有多少人支援。再加上當時魏延也被害死了,蜀國除了姜維之外,已經沒有多少能夠擔當大任的將領,對於姜維又不是那麼信任,所以北伐之事只好暫且放下。

    姜維在朝中經常受到蔣琬和費禕的反對,由於政見不同,兩人幾乎處處與姜維作對。因此姜維雖然身居高位,卻處處受制,空有理想抱負不得施展。而且蔣琬和費禕根本不想要北伐,當初諸葛亮在世的時候,他們對北伐這件事就是不贊同的,最後還是劉禪力排眾議才允許的。諸葛亮這樣的開國元勳尚且出師不利,對於姜維這樣一位謀略不如諸葛亮的人,人們就更加不相信他能成功了。

    四:姜維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

    其實在諸葛亮死後的4年之後(238年),姜維就進行了他的第一次北伐,但卻在南安和魏軍相持不下,此次北伐也就此不了了之。

    直到蜀漢滅亡的前一年,姜維依然進行了第十一次北伐,他沒有辜負諸葛亮的信任,一生都在為北伐事業而奮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愚公移山的看法英文50詞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