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972805434168

    搜山檢海”這個典故與兩個歷史人物相關,一個金軍統帥完顏宗弼,是為追擊方,另外一個是南宋第一位皇帝,高宗趙構,是為逃亡方。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金兵俘徽、欽二宗北去後,史稱“靖康之變”。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即位,改元建炎,成為南宋第一位皇帝。南宋政權初建,他迫於形勢起用抗戰派李綱為宰相,但不久趕走李綱,同寵臣汪伯彥、黃潛善等奸佞小人放棄中原,從南京應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逃到揚州。

    天會六年(1128年)七月,金太宗下詔追擊逃到揚州的宋高宗,金軍悍將完顏宗弼率軍自河北南下,先後攻佔濮州、開德、大名等地。天會七年初,宗弼升任元帥右監軍。宗翰、宗輔派撻懶、宗弼、拔離速、馬五分道南下,宋高宗自揚州繼續渡江南逃。宗弼入宋淮南西路,進兵宋歸德府,將攻之,宋守將出降。宗弼一路所過州縣,一擊即破,或不戰而降,一直打到長江北岸,佔領宋江北重鎮和州(今安徽和縣)。宗弼欲從採石磯渡江,在渡口遭到宋知太平州郭偉的阻擊,一連三日均不得渡。

    天會七年(1129年)十一月,完顏兀朮軍改由建康府西南的馬家渡過江,擊敗杜充所率宋軍,攻下建康,分派諸將佔領周邊戰略要地,宗弼則親率大軍取宋廣德軍路、湖州(今屬浙江),至臨安府(今杭州)。宋高宗聞臨安不守,又奔往明州(今浙江寧波)。宗弼派阿里、蒲盧渾為先鋒領精兵四千追襲宋高宗;又派訛魯補、術列速取越州。阿里軍連破宋軍,逼近明州,宋高宗登船逃入海上。宗弼隨後率軍趕到,取明州城,阿里、蒲盧渾泛海至昌國縣(今浙江舟山島,捉獲宋明州太守趙伯諤,得知宋高宗已取道溫州逃往福州,又入海追擊,受到宋海上水軍的阻擊才退兵。宗弼率軍返回臨安,結束對宋高宗的追殺,與次年初率軍北還。

    從完顏宗弼的進軍路線來看——從河北出發,一路攻擊前進,經過河南、安徽、江蘇、浙江諸省,連續跨越了黃河、淮水和長江三條天然防禦帶,不說實際上的行軍距離,單純地理上的跨度就超過一千公里,而直到金軍撤軍北上,整個“搜山檢海”的才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映射出以下幾個冰冷的現實:

    首先,無論是野戰還攻堅,金軍對宋軍都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事實上,從金軍南下開始追擊,到最終追擊結束,敢於與金軍野戰的宋軍屈指可數,而據城堅守的也很快被攻克,說明宋軍的戰鬥力低下到難以想象的地步。要知道,從“靖康之變”到金軍再次南下追擊宋高宗,中間足足間隔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如果再說沒有得到預警,被敵軍打的措手不及,肯定是說不過去的。更可怕的是,宋軍的強項是水軍,可竟然連阻擋金軍渡江都做不到,軍備之鬆弛,與各級官僚的無能昏庸讓人歎為觀止。

    其次,金軍不但是長途奔襲,而且是深入敵國境內作戰,竟然沒有遇到後勤補給和情報蒐集的難題!

    金軍以騎兵為主,前進速度快,能夠進行大範圍的迂迴作戰,但是隨著戰線越拉越長,糧草的供應難度與日俱增,依靠從北方基地輸送是完全不可能的任務,只能是就地徵集。假如金軍是採用暴力手段,劫掠鄉里的話,必然遭到地方武裝的全力反擊,然而,這種情況並沒有發生。此外,淮河以南地區,金軍是首次進入,地形不熟,但竟然能夠準確地掌握趙構的蹤跡,緊隨其後,說明情報來源準確可靠。

    上述兩個問題清楚明白地表明,地方民眾對彼時的趙宋政權持懷疑態度,只要金軍收斂暴行,民眾是願意與其合作,提供糧草和情報的,下面的例子便是最好的證明——完顏宗弼北還的大軍被韓世忠的水軍阻擋在長江南岸,懸賞之後便有人獻計,最終用火攻將韓世忠的水軍擊敗。

    最後,被宋王朝委以重任的各地長官(基本都是文官),絕大多數都是出降或者逃跑,既沒有氣節也沒有膽氣,與他們百多年後的同類表現完全相同,印證了他們亂世之廢物的特性。

    綜上所述,撇開宋高宗趙構性格中的軟弱因素,單純看金軍追擊中宋軍、宋將、各級官僚的表現,以及民眾對宋廷的態度,映射出的冰冷現實——彼時的趙宋王朝腐朽沒落,民心盡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空間站怎麼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