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397021862136

    杜牧的《阿房宮賦》堪稱古賦名篇。它所以能千古流傳,不僅在於立意高,而且在於構思巧;不僅在於議論精闢,而且在於詞章瑰麗;尤其是它運用的修辭手法,真是豐富多彩。

    比喻 古往今來,大凡成功的作家都是善用比喻的能手,“或喻於聲,或方於貌,或擬於心,或出於事”(《文心雕龍·比興》)。杜牧在《阿房宮賦》裡,極力鋪陳宮殿的宏偉壯麗,極力描寫宮女的盡態極妍,極力渲染秦始皇的驕奢淫逸,巧妙地運用了多種比喻手段。例如:“長橋臥波,未云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

    這是寫宮內橫跨三川的長橋和直達南山之頂的複道。以龍喻橋,是因為橋與傳說中的龍在形態上有相似之處。這樣比喻,易使人們把現實中的橋,橋下的水和龍聯絡起來,喚起豐富的聯想;以虹喻複道,不僅在顯其高峻,而且在狀其華麗,虹分五彩,絢麗奪目

    “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

    這三個比喻句,形式上沒有變化,喻體在前,本體在後。這三句話的翻譯應該是:像明星那樣晶瑩閃爍的,是宮女們開啟的梳妝鏡;像綠雲那樣紛紛披拂的,是宮女們早晨梳理的長髮;像雷霆突然滾滾而過的,是秦始皇的車駕。

    劉勰曾說:“故比類雖繁,以切至為貴;若刻鵠成騖,則無所取焉。”(《文心雕龍·比興》)杜牧在《阿房宮賦》裡使用的比喻,新奇、貼切,毫不矯揉造作,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誇張 它或是有意誇大,或是故意縮小,“是以言峻則嵩高極天,論峽則河不容,說多則子孫千億,稱少則民靡孑遺”(《文心雕龍·誇飾》)。杜牧《阿房宮賦》裡十分熟練地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例如: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

    這裡不僅寫出了六國破滅的迅速和秦一統天下的聲威,而且突出了阿房宮建築規模的宏偉龐大。建築材料之多用“蜀山兀”加以誇張;其佔地廣用“覆壓三百餘里”加以強調;其巍峨的形狀用“隔離天日”加以強調。“辭雖已甚,其義無害”,經作者這樣一誇張,阿房宮的高大雄偉便赫然矗立在人們面前了。再如:

    “鼎鐺玉石,金塊珠礫。”

    這是另一種形式的誇張,即透過極力往小處寫某一事物對另一事物加以誇張。在這句話裡,作者為了揭露秦始皇的窮奢極侈,極寫他以貴為賤、以重為輕、以大為小,有力地控訴了秦始皇“取之盡錙鍾,用之如泥沙”的罪惡。

    有時,比喻、誇張結合在一起使用。這是因為比喻需要藉助誇張使事物突出鮮明,誇張需要藉助比喻使事物形象具體。例如: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五步十步,言距離之短,狀樓閣之密,這是誇張;廊腰簷牙,言裝飾之美,喻結構之巧,這是比喻;蜂房水渦,借喻宮殿的曲折有致;幾千萬落,言宮室之多。比喻和誇張相得益彰。

    對比 所謂對比,即將相反的兩件事物彼此相比,使所說的一面分外鮮明,或所說的兩面交相映襯。對此,杜牧在《阿房宮賦》裡運用得自然而富有特色。例如:

    “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樑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管絃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

    這裡,一連用了六個“多於”,“使”字貫串到底,把矛頭直指秦始皇。這個對比的運用,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運用眼前的通俗常見的事物來對比,如農夫、工女、粟粒、帛縷、城郭和言語,越是普遍的事物就越具代表性;二、運用多種事物,突出一個特點,使所說的事物分外鮮明。如這裡所舉事物都是抓住“多”這個特點來對比的。“多”本是抽象的,但這樣一對比,“多”就有了十分具體而豐富的含義:不僅突出了宮室的華麗、秦始皇的奢侈,而且作者的愛憎、褒貶也十分鮮明,從而收到言簡意賅的效果。

    此外,對偶、排比等手法的運用,不僅句式整齊,音調鏗鏘,而且文氣奔放流暢,給人以迴腸蕩氣之感,令人回味無窮、愛不釋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k3二極體的引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