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馬謖姜維是三國時期蜀國軍隊中兩員大將,他們都跟隨諸葛亮多年,可以說是諸葛亮的兩個學生,你說他們稀鬆平常我是嚴重不同意的。
馬謖任諸葛亮任賬下參軍,南征孟獲時馬謖提出了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戰略方針,深得諸葛亮讚許並採納施行,達到了穩定南中的目的。諸葛亮北伐伊始,馬謖又獻上反間之計,導致魏主曹叡棄用司馬懿這個陰謀罐,諸葛亮乘機在祁山大殺四方,佔領隴右大片土地。此時馬謖得到了諸葛亮的進一步信任。
但戰場形式瞬息萬變,眼看諸葛亮要在祁山建立根據地,曹叡急忙重新任用司馬懿出兵。司馬懿大舉進攻蜀軍,打敗馬謖佔領秦嶺咽喉街亭直撲隴右。諸葛亮見馬謖兵敗,隴右根基又不穩,雙方兵力懸殊只得退回漢中。
這位兄臺依據馬謖失守街亭被斬,就認為馬謖能力平平。這是不公正的 ,諸葛亮指揮失當猶豫不決才是此次會戰失利的主要原因。蜀魏街亭之戰除了諸葛亮親自出馬,換做蜀漢任何人去都要失敗,只不過堅守時間長短的問題。所以此次蜀漢北伐兵敗馬謖責任無足輕重。那麼諸葛亮為什麼不親自出馬呢?是因為他自己在猶豫:此時到底要不要和魏軍決戰呢?按原計劃趙雲鄧芝已經出疑兵與箕谷於曹真郭淮周旋,諸葛亮自己乘機出斜谷突襲眉城,擊潰曹真進軍關中。同時又可截斷司馬懿支援大軍的後路。但諸葛亮又擔心馬謖魏延等是否能守住街亭拖住司馬懿。否則司馬懿如果沿著街亭前進收復隴右,諸葛亮不僅糧道被斷絕而且會受到司馬懿曹真兩方鉗形攻勢甚至全軍覆滅。諸葛亮擔心當然很有道理,但用兵打仗絕不是每次都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談笑間消滅敵人,哪有百戰百勝的神仙仗呢?
馬謖紮營山上也許並不是上策,但他並不是沒有堅守街亭。可諸葛亮一直坐等馬謖軍情。是不是有貽誤戰機之嫌呢。他多麼渴望司馬懿被拒在街亭道中甚至被馬謖擊敗啊,可這現實嗎?馬謖堅守街亭山的這幾日諸葛亮若按原計劃出兵,依仗老將趙雲和新生力量關興張苞的力量,蜀漢不是沒有機會啊。
機會稍縱即逝,噩耗卻該來的還是來了,諸葛亮按兵不動,結果馬謖魏延等在張郃司馬和曹真三方夾擊下敗回陽平關,諸葛亮大勢已去只能撤回原點。諸葛亮不用險兵害了馬謖 害了復漢大業,但有意思的是為保證安全撤軍,諸葛亮不得已反而用了一回險到嗓子眼的空城之計,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馬謖最後被斬,我們可以說他紙上談兵剛愎自用,也可以說他不從軍令咎由自取。但我們結合他兩次給諸葛亮獻策,絕不能說他是草包無能,更不能將諸葛亮失敗歸咎於他的全責。
當然馬謖還不能完全說是諸葛亮的學生,但姜維就不同了。他原是魏國一基層軍官,青年才俊文武兼備。被諸葛亮收復後備受器重屢立戰功。縱觀姜維用兵,其戰術之道不在諸葛亮之下,經常深陷險地誘敵深入戰而勝之,並且能集思廣益制定縝密作戰細則。比起諸葛亮的過於謹慎、獨斷還略勝一籌。真是可用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比。可姜維在韜略上就遜色一等了,比如多次北伐都無功而返沒有壯大蜀漢軍事實力,反而使蜀國國庫空虛民生凋敝。
諸葛亮歸天之際,將自己兵書戰策授予姜維,並叮囑說:“蜀中之道,皆不必多憂,唯陰平之地,切記仔細。此地雖險峻,久必有失。”可見只是預設他為蜀國軍事領導人,履行好守衛蜀國國土的職責,並沒有打算讓姜維繼續自己的北伐事業。他也許不願意再讓姜維重複自己“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悲劇了。但是姜維一看到魏國風吹草動,就認為有了機會必然興兵征伐,先後用兵達十一次之多。所以很多學者認為:姜維北伐純粹是在勞民傷財窮兵黷武,從而加速了蜀漢滅亡。是有一定道理的。
所以看姜維只是軍事奇才,於政治上和後來岳飛一樣有些幼稚,諸葛亮臨終時只遴選蔣琬費禕兩位政治繼承人,病榻之旁的姜維稍加思忖也能明白諸葛亮國運不久的深意。從而順應蜀國政客的休養生息的國策,韜光養晦加強國防徐圖中原,抑或可建立更大功業。
姜維挽救蜀漢命運的最後一計——二士爭功可謂絕唱,雖於事無補,但卻弄死了兩位滅亡蜀國的魏軍大將,若不是心梗發作而死,姜維還可以衝出亂軍,繼續他的事業。他的英雄壯舉是歷史人物中是屈指可數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英雄值得每一個人尊重。
話說馬謖姜維是三國時期蜀國軍隊中兩員大將,他們都跟隨諸葛亮多年,可以說是諸葛亮的兩個學生,你說他們稀鬆平常我是嚴重不同意的。
馬謖任諸葛亮任賬下參軍,南征孟獲時馬謖提出了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戰略方針,深得諸葛亮讚許並採納施行,達到了穩定南中的目的。諸葛亮北伐伊始,馬謖又獻上反間之計,導致魏主曹叡棄用司馬懿這個陰謀罐,諸葛亮乘機在祁山大殺四方,佔領隴右大片土地。此時馬謖得到了諸葛亮的進一步信任。
但戰場形式瞬息萬變,眼看諸葛亮要在祁山建立根據地,曹叡急忙重新任用司馬懿出兵。司馬懿大舉進攻蜀軍,打敗馬謖佔領秦嶺咽喉街亭直撲隴右。諸葛亮見馬謖兵敗,隴右根基又不穩,雙方兵力懸殊只得退回漢中。
這位兄臺依據馬謖失守街亭被斬,就認為馬謖能力平平。這是不公正的 ,諸葛亮指揮失當猶豫不決才是此次會戰失利的主要原因。蜀魏街亭之戰除了諸葛亮親自出馬,換做蜀漢任何人去都要失敗,只不過堅守時間長短的問題。所以此次蜀漢北伐兵敗馬謖責任無足輕重。那麼諸葛亮為什麼不親自出馬呢?是因為他自己在猶豫:此時到底要不要和魏軍決戰呢?按原計劃趙雲鄧芝已經出疑兵與箕谷於曹真郭淮周旋,諸葛亮自己乘機出斜谷突襲眉城,擊潰曹真進軍關中。同時又可截斷司馬懿支援大軍的後路。但諸葛亮又擔心馬謖魏延等是否能守住街亭拖住司馬懿。否則司馬懿如果沿著街亭前進收復隴右,諸葛亮不僅糧道被斷絕而且會受到司馬懿曹真兩方鉗形攻勢甚至全軍覆滅。諸葛亮擔心當然很有道理,但用兵打仗絕不是每次都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談笑間消滅敵人,哪有百戰百勝的神仙仗呢?
馬謖紮營山上也許並不是上策,但他並不是沒有堅守街亭。可諸葛亮一直坐等馬謖軍情。是不是有貽誤戰機之嫌呢。他多麼渴望司馬懿被拒在街亭道中甚至被馬謖擊敗啊,可這現實嗎?馬謖堅守街亭山的這幾日諸葛亮若按原計劃出兵,依仗老將趙雲和新生力量關興張苞的力量,蜀漢不是沒有機會啊。
機會稍縱即逝,噩耗卻該來的還是來了,諸葛亮按兵不動,結果馬謖魏延等在張郃司馬和曹真三方夾擊下敗回陽平關,諸葛亮大勢已去只能撤回原點。諸葛亮不用險兵害了馬謖 害了復漢大業,但有意思的是為保證安全撤軍,諸葛亮不得已反而用了一回險到嗓子眼的空城之計,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馬謖最後被斬,我們可以說他紙上談兵剛愎自用,也可以說他不從軍令咎由自取。但我們結合他兩次給諸葛亮獻策,絕不能說他是草包無能,更不能將諸葛亮失敗歸咎於他的全責。
當然馬謖還不能完全說是諸葛亮的學生,但姜維就不同了。他原是魏國一基層軍官,青年才俊文武兼備。被諸葛亮收復後備受器重屢立戰功。縱觀姜維用兵,其戰術之道不在諸葛亮之下,經常深陷險地誘敵深入戰而勝之,並且能集思廣益制定縝密作戰細則。比起諸葛亮的過於謹慎、獨斷還略勝一籌。真是可用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比。可姜維在韜略上就遜色一等了,比如多次北伐都無功而返沒有壯大蜀漢軍事實力,反而使蜀國國庫空虛民生凋敝。
諸葛亮歸天之際,將自己兵書戰策授予姜維,並叮囑說:“蜀中之道,皆不必多憂,唯陰平之地,切記仔細。此地雖險峻,久必有失。”可見只是預設他為蜀國軍事領導人,履行好守衛蜀國國土的職責,並沒有打算讓姜維繼續自己的北伐事業。他也許不願意再讓姜維重複自己“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悲劇了。但是姜維一看到魏國風吹草動,就認為有了機會必然興兵征伐,先後用兵達十一次之多。所以很多學者認為:姜維北伐純粹是在勞民傷財窮兵黷武,從而加速了蜀漢滅亡。是有一定道理的。
所以看姜維只是軍事奇才,於政治上和後來岳飛一樣有些幼稚,諸葛亮臨終時只遴選蔣琬費禕兩位政治繼承人,病榻之旁的姜維稍加思忖也能明白諸葛亮國運不久的深意。從而順應蜀國政客的休養生息的國策,韜光養晦加強國防徐圖中原,抑或可建立更大功業。
姜維挽救蜀漢命運的最後一計——二士爭功可謂絕唱,雖於事無補,但卻弄死了兩位滅亡蜀國的魏軍大將,若不是心梗發作而死,姜維還可以衝出亂軍,繼續他的事業。他的英雄壯舉是歷史人物中是屈指可數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英雄值得每一個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