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鄒天禹

    慾望,分為無慾、正欲、妄欲三種。

    一、先談談欲的概念。

    欲,是由人對物體所產生的味道,或客觀事物,或非客觀事物,如信念、意志、理想、夢想等,所產生的慾望、信念、意志、理想、夢想等,為表現形式的一種行為。欲,分為無慾、正欲、妄欲三種表現形式,是人產生思想和行為的根源和指南。

    1、無慾的概念。

    無慾,是人類在不受任何客觀事物,或非客觀事物的影響下,以“空識(道家用語)”用事,即佛家所說的“空”,道家所說的“虛無”等,而產生的一種“本能”行為。人們在實踐中,一般以兩種方式實現。一種是人們用坐禪、臥蟬、睡禪等方法實現;另一種是在學習、生活和生產活動中,以“無為”而作的方法實現,像佛家六祖惠能所說的“吃飯、穿衣,打柴,燒飯,皆是禪”,就是屬於這種行為方式。

    2、正欲的概念。

    “正欲”,是由“空識”轉化為“元神(道家用語)”,或“本覺意識(佛家用語)”,或“潛意識(現代用語)”後,從“無慾”轉化到“正欲”,所示現的一種“正欲、正思、正行”的思想和行為,是符合道理、道法、道德的思想和行為。同時,也是呈現道智的過程。如某人溺水,救人者便毫不猶豫地將溺水者救起,隨後就不以為然地離去。此人的上善之舉將眾人所感動,便產生以做上善之事的慾望等。又如見做股票可以賺大錢,便產生要到股票市場試試身手的意識或思想等。

    3、妄欲的概念。

    “妄欲”,來源於人的“凡神(道家用語)”,或“主觀意識(現代用語)”,以經常出現“邪欲”,或“貪慾”而著稱。一般指以主觀臆斷思想和行為用事的人。其特點,是不按客觀規律而作,或不切合實際而作的行為。其代稱有奢望、妄想、妄念等。如實現“坐等其成,天上掉餡兒餅”的慾望等。

    “欲”,是道本有的東西。它以“性”為本,是道體內陰性物質和極其微小而又柔弱的陽性物質,因“異性相吸”而產生的一種物理效應。在兩性的稱謂上,老子在《道德經》中,以牝和牡,或雌和雄相稱。在二者發生性關係狀態上,老子以“負陰而抱陽”相稱。在二者進行交媾所產生的結果上,老子以“衝氣以為和”相稱。並以“一”為表達方式。這就是“道欲”的來源。而正是道欲,才有了後來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人是從道體內陰性物質和極其微小而又柔弱的陽性物質創生而來,所以人類也就不可避免地繼承了道的本性,併成為人類維護自身存在和繁衍後代,及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可缺少的東西。隨著人類不斷演化,隨著人類“主觀意識”的不斷拓展和進化,“欲”又從單一的“兩性慾”,變化發展為多種多樣的“欲”。如“物質欲”,“情慾”,“小我欲”,“集體欲”,“大我欲”,“國家欲”,“社會欲”,“世界欲”等。

    二、無慾、正欲,妄欲,對人類好壞之處。

    “無慾”,是人以“空識”用事的一種“本能”行為。這種行為,可以讓人們自覺按客觀規律而作,是實現人類與客觀規律同步的基本條件。但無慾的缺陷所在,是人類仍受控於大自然,終究擺脫不了被大自然的奴役,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人類的自主性、自由性、創造性和發展性。

    正欲,是人以“正欲、正思、正行”的思想和行為。這種慾望、思想和行為,即彌補了無欲面對一切事物皆採取不作為的缺陷,而且還能夠以自己正欲、正確思想和行為,看待事物所存在的問題,並採取正確方法給予解決。但正欲的缺陷所在,是人類必須是處於“虛無、清靜、自然”狀態下用事的一種行為,而失去這種狀態,則一事無成。也正是因為人不能永遠處在這種狀態下用事,故因不具有永續性,也就只能供暫時,或臨時為用。而面對這種尷尬和窘境,老子才提出以“為無為”用事,即“為無為,則無不治”。

    “妄欲”,是不按客觀規律而作,或不切合實際而作的行為,是導致人類社會道德敗壞,違法犯罪的根源。所以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堅決給予治之。

    “三欲”,是人一切思想和行為的產生根源,所以人類不能不給予重視。並以其好壞處,挑挑揀揀為用,最好!

  • 2 # 禤賜玉

    人因為有想象和意志,所以有慾望。慾望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原動力。一個人自己的慾望如果是正信正念,它會成為理想和志向,併為之奮鬥一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參加市教育局組織的教研活動發現男教師不到十分之一。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