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鶯棲燕處

    經過“文化”被侵略的洗禮,已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特別是透過對諸子經典的學習,對西方對華伎倆更是一目瞭然:西方一直在使用華人幾乎冷落了、幾乎丟棄了的先賢智慧和謀略在合縱連橫,稱霸世界;因此,文化自信正當時,把文化自信真正融入教育就是一種與時俱進,這種與時俱進的融入之後,相信包括孔孟在內的諸子等先賢智慧和中國文華將助力於民族的偉大復興!

  • 2 # 張加林11

    親們:可以說世界四大古代文化唯一能流傳至今的孔孟之道學說,歷經兩千五六百年來尊孔反孔歷代更替的輪迴,各個時期不妨自有各自的特殊性,應該既往不咎,這也是任何學說要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屬於正常發展前進的規律!目今亟待如何對待總結歷史的好壞經驗,如何與時俱進更好的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 3 # 萬水千山111

    孔孟之道是幾大流派之一,具有永恆的價值。

    儒學的價值在於強調秩序、強調道德的重要,以及教育上的貢獻。這已經算是相當可貴了。現在很多人指責儒家的缺點,認為儒家禁錮了人們的思想。這應該說是不太合適。原因在於封建統治階級利用儒家學說達到維護自己統治的目的,因而過度拔高,甚至閹割了儒家學說。人們因為痛恨封建統治階級獨裁專制而歸罪於儒家學說。

    人們常說儒家文化的短板,也就是過分強調秩序和道德,而不重視真理和法律。這種指責實際是不合適的。哪一種文化沒有短板?法家主張很關鍵,短板是沒有道德的位置。道家文化很高超,但不太容易被一般人所掌握,容易導致人們追求真理而蔑視權威。

    簡單概括一句話:儒家法家道家都有其正確主張,也都有其短板之處。一方的短板就是另一方的長處,加起來是最對的。獨尊任何一種學說都是不正確的,這樣會把這派學說的長處推向極端而變成錯誤,並且勢必就突出了它的短板,使其陷入很尷尬的境地。

  • 4 # 異客2018

    孔子被奉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而孟子也被稱為“亞聖”。孔孟之道,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問易》看來:就個體而言,是弘揚、踐行仁、義、禮、智、信等德行;對社會而言,是弘揚中華之德道:即厚生、愛民,公平、正義,誠實、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諧,民主、法治之道。從何解釋呢?兩人都崇尚“仁者愛人”,但孔子偏向敦厚,孟子則偏向激進。孔子早年家世貧寒,能夠學有所成有所擅長,都是他畢恭畢敬向多人求教的緣故。他信奉“為人師表,宜以身作則”,“有教無類”,只有自己敦厚朴實,才能如此要求學生。而孟子重視氣節,七國正亂,他看著百姓們流離失所,憤世嫉俗之火騰騰燃燒,心裡的浩然正氣“當今之世,捨我其誰”成了傳頌千古的名句,豪邁之情顯而易見。孔子崇尚“為君臣者不僭越”,簡政施仁,人人守紀遵禮即可;孟子的綱紀則要完善的多。“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且他不贊同刑罰,“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倉稟實而後知禮節”,必須要先給百姓安居樂業的生活,才可談到禮義道德。時代給予了他們不同的價值觀與世界觀,但他們的言行皆成為了後世信崇的聖人言行,給世世代代的年輕人予以訓導。

    我們學習孔孟之道,有著特殊的現實意義。時代在不斷變化,古代的觀點也在不斷與時俱進。在我看來,“仁”一字,實在為政治家的必準則。如果百姓不能愛戴你,信奉你,認可你的言行,那你又何談能夠成為一個成功的治理者呢?“仁者愛人”,不僅僅是愛百姓,更是愛自己。同時,為了順應經濟增長,治理者們不能只考慮一種哲學思想,而應該多方位地參考。在多元的文化價值觀念中,我們需要不斷結合實際,不斷對現有的孔孟理論體系提出新的見解與建議,使之不斷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生活的合理需求。 孔孟弘揚的德道,是我們為人之本,也是社會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基石。望有識者挑起歷史重擔,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為國家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5 # 大海紅鯊

    讓那些熱愛孔孟之道的人,都穿上統一式樣的儒服,並踐行孔孟之道,看看他們能穿多久,並能影響多少人。

    我認為只要他們能堅持三五十年,孔孟之道就一定能振興,但他們能堅持嗎?

    毛主席說的好:“有的人對別人是馬克思主義,對自己是自由主義。”

  • 6 # 南山213376825

    孔孟之道,是中國古代悠久的歷史傳統文化,應該批判地吸收繼承。她是華人民賴以生存,團結,包容,奮進的精神力量和凝聚要素。但也是奴化教育,官史仕途教育,與科技自然科學絕緣的迷魂湯。只能用以對內修身養性,缺失對外鬥爭戰鬥教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肩椎痛壓迫末梢神經,該怎麼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