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智慧,超出你我的想象!
古時候的江南,是防洪洩洪工程最多最嚴密的地區!
給你舉個例子。
蘇州古城位於長江下游,地處太湖邊緣的低窪地區,上承洪水過境,下受海水高潮倒灌,按理說要年年遇洪水了。可是,自宋寧宗嘉定十六年至清末(1223年-1911年),蘇州古城從未受過水災!
這可是近700年的漫長歲月啊!
為什麼呢?難道有老天保佑?請你先看一張圖!
石刻 平江府圖 1229年
1229年石刻的平江府(蘇州古城)地圖,沒有現代版地圖那麼清晰。不過,在這張石刻地圖上,很清楚地標註了1229年,平江府有:61個坊,359座橋樑,264條巷,24條弄,67座寺觀!
可能你還不明白,怎麼了?看不出什麼啊?
蘇州的古巷子是這樣子滴!
明白了?這一條條小巷,不管你來多少水,都能給你排幹嘍!
蘇州古城的防洪洩洪措施,不僅僅這個!
自唐朝起,姑蘇城外就建有七座擋水的攔河堰,遇有洪水之時,分洪流以保護民居,故有“蘇州七堰八城門,家家戶戶泊舟航”之說。
還有,蘇州古城內,不僅僅一條條小河道,還建有很多私家園林,明清時期大大小小竟然有271處之多!這些小溝、小渠,小池塘,整體蓄水量竟然達到1.4億立方米!這都比一個小型水庫還多了!
難怪700年沒水災!
古人的防洪洩洪,講究的是因地制宜,因陋就簡,追求的是實效。
於是每個古城都有完全不一樣的防洪洩洪措施。
再給大家看一張圖!
這是南京武廟閘正在洩洪。
武廟閘位於南京解放門古城牆下,連線著城牆外的玄武湖和城牆內的珍珠河。
珍珠河是東吳孫浩年間開渠,用以引玄武湖水入城,讓居民有活水可用,也可及時為玄武湖排洪。到了明太祖朱元璋時期,要建城牆,於是建此涵閘,讓湖水穿城牆而過!
650年的光陰,武廟閘還在發揮著作用!
武廟閘在南京還有類似的小兄弟達20多個!
每當洪水來臨,武廟閘都會開閘放水,玄武湖水穿越城牆,進入珍珠河,流至護城壕,一路向南,匯入外秦淮河!
再給大家看兩張圖片。
這是南京東水關遺址公園。
東水關,也是明初所建,連線著內秦淮河和外秦淮河,看到那些一道道閘門沒?這些閘門是用來節制水流、防洪排水的!
所以東水關,不僅僅是一道關隘,一道城牆,不僅僅有藏兵洞,還有洩洪閘,它還發揮著洩洪防洪的作用!
浙江的良渚文化不是發現了十幾個大壩嗎?那可是近5000年前的工程!
還是說我熟悉的南京周邊。
高淳的胥河,春秋時期吳國伍子胥所鑿,洩洪,通航運;相國圩,春秋時期圍成,三國周瑜一家曾舉家遷居於此,號稱“江南第一鐵圩”,現在還在使用,2500年從未潰圩過!溧水的胭脂河,“焚石鑿河”,太祖朱元璋的傑作!
很多很多,我們的老祖宗,在治理洪水方面,那可是、、、嘖嘖嘖!
再上兩張圖,讓大家看看,我們的祖先,在排水排澇方面做的多麼精緻!
看到沒?
這就叫“龍吐水”。
雨下的再大,傷不了南京城牆分毫!
自帶排水系統滴!
古人的智慧,超出你我的想象!
古時候的江南,是防洪洩洪工程最多最嚴密的地區!
古代的防洪措施,洩洪工程,規模上受限於機械水平可能無法和現代相比,但是在設計的巧妙上,工程的質量上,防洪洩洪的效果上,與現代工程相比,一點也不遜色!給你舉個例子。
蘇州古城位於長江下游,地處太湖邊緣的低窪地區,上承洪水過境,下受海水高潮倒灌,按理說要年年遇洪水了。可是,自宋寧宗嘉定十六年至清末(1223年-1911年),蘇州古城從未受過水災!
這可是近700年的漫長歲月啊!
為什麼呢?難道有老天保佑?請你先看一張圖!
石刻 平江府圖 1229年
1229年石刻的平江府(蘇州古城)地圖,沒有現代版地圖那麼清晰。不過,在這張石刻地圖上,很清楚地標註了1229年,平江府有:61個坊,359座橋樑,264條巷,24條弄,67座寺觀!
可能你還不明白,怎麼了?看不出什麼啊?
蘇州的古巷子是這樣子滴!
蘇州的古巷子是這樣子滴!
蘇州的古巷子是這樣子滴!
明白了?這一條條小巷,不管你來多少水,都能給你排幹嘍!
蘇州古城的防洪洩洪措施,不僅僅這個!
自唐朝起,姑蘇城外就建有七座擋水的攔河堰,遇有洪水之時,分洪流以保護民居,故有“蘇州七堰八城門,家家戶戶泊舟航”之說。
還有,蘇州古城內,不僅僅一條條小河道,還建有很多私家園林,明清時期大大小小竟然有271處之多!這些小溝、小渠,小池塘,整體蓄水量竟然達到1.4億立方米!這都比一個小型水庫還多了!
可以看出,蘇州古城的防洪方略是“蓄洩兼籌,以洩為主”。看似一個個很小的溝渠池塘,集合起來,就是一套科學而嚴密的宏大防洪系統。難怪700年沒水災!
古人的防洪洩洪,講究的是因地制宜,因陋就簡,追求的是實效。
於是每個古城都有完全不一樣的防洪洩洪措施。
再給大家看一張圖!
這是南京武廟閘正在洩洪。
武廟閘位於南京解放門古城牆下,連線著城牆外的玄武湖和城牆內的珍珠河。
珍珠河是東吳孫浩年間開渠,用以引玄武湖水入城,讓居民有活水可用,也可及時為玄武湖排洪。到了明太祖朱元璋時期,要建城牆,於是建此涵閘,讓湖水穿城牆而過!
650年的光陰,武廟閘還在發揮著作用!
武廟閘在南京還有類似的小兄弟達20多個!
每當洪水來臨,武廟閘都會開閘放水,玄武湖水穿越城牆,進入珍珠河,流至護城壕,一路向南,匯入外秦淮河!
再給大家看兩張圖片。
這是南京東水關遺址公園。
東水關,也是明初所建,連線著內秦淮河和外秦淮河,看到那些一道道閘門沒?這些閘門是用來節制水流、防洪排水的!
所以東水關,不僅僅是一道關隘,一道城牆,不僅僅有藏兵洞,還有洩洪閘,它還發揮著洩洪防洪的作用!
實際上,從有人定居以來,甚至從遠古開始,江南地區的水利防洪治理工程就一直沒有停止過。浙江的良渚文化不是發現了十幾個大壩嗎?那可是近5000年前的工程!
還是說我熟悉的南京周邊。
高淳的胥河,春秋時期吳國伍子胥所鑿,洩洪,通航運;相國圩,春秋時期圍成,三國周瑜一家曾舉家遷居於此,號稱“江南第一鐵圩”,現在還在使用,2500年從未潰圩過!溧水的胭脂河,“焚石鑿河”,太祖朱元璋的傑作!
很多很多,我們的老祖宗,在治理洪水方面,那可是、、、嘖嘖嘖!
再上兩張圖,讓大家看看,我們的祖先,在排水排澇方面做的多麼精緻!
看到沒?
這就叫“龍吐水”。
雨下的再大,傷不了南京城牆分毫!
自帶排水系統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