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景城

    若要按孔子的本意,我們的大部分人是能夠做到三十而立的。

    孔子的本意並不是說要依靠自己的本事去承擔責任以及成家立業,他所謂的“立”,是指能夠對社會和自身有明確的認識,相當於一種人格的獨立,這是一種精神現象。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慢慢對“三十而立”有了更多的解釋與條件,比如成家立業,比如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承擔義務和責任。若按照這個標準來看,確實是很多人沒辦法在三十歲做到。

    同理,四十不惑,其實也並不說人到了四十歲就活得很通透沒有什麼疑惑了。四十不惑其實只是說人到了四十歲,在經歷過很多坎坷波折之後,能夠對自己的為人處事的原則有明確的認識,並且能夠堅持。

    要想做到對萬事萬物都沒有疑惑,恐怕是不論到七十歲還是八十歲都很難做到的吧。

    還有一句耳熟能詳的“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也不是說到了七十歲就能想幹嘛就幹嘛,是說為人處事都成熟了,不會去犯錯了。

    我們理解一句話,通常也會結合當下的生活環境,所以“三十而立”要加上成家立業和在社會上自立的標準,其實也沒錯。畢竟每個時代的要求都不同。

    現在很多人沒辦法三十而立,是因為不僅是學歷要求得更高了,研究生畢業,基本就是二十五歲左右了。到工作稍微穩定下來,就是二十七八了。剩下大約兩年時間,要做到成家立業、獨當一面,確實也需要難度。所以不必太強求這個時間刻度。

  • 2 # 子龍zh

    孔子說:三十而立。

    他所謂的“立”,指的是人到三十,應能夠對社會和自身有明確的認識,獨立的人格,以及三觀,這是一種精神現象。大部分人是能夠做到三十而立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慢慢對“三十而立”,有了更多的解釋,比如成家立業,比如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承擔義務和責任。若按照這個標準來看,確實是很多人沒有辦法,在三十歲做到而立,甚至到了三十六還不能立。

  • 3 # 小盛同學

    “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

    古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顯然不是這三個。就像做閱讀理解一樣,我們來聯絡上下文看下,三十而立的前面一句是什麼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立志學是因,三十而立是果。

    我們可以理解為: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就有了成就,有了自己為人處世的標準,有了對待問題的態度。也就是,我達成了自己理中的樣子。而“自立”,我自己獨立完成一件事或者我自己有自己的主見,這就是自立。

    所以我認為“三十而立”跟“自立”這兩者並沒有太多聯絡。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

  • 4 # 嘿哥看洛陽

    古人說“三十而立”,為什麼有人“三十六還沒自立”。其實這沒有為什麼,因為這很正常。你看你的五指,肯定是長短不一。就算龍生的九個兒子,也都良莠不齊。

    其實,古人說的“三十而立”中的“三十”,並不是一個確切的數字,是指人生中的某一階段。有人三十六沒立,三十七能立也行,就算三十八立了,也符合古人說的"三十而立"定位。

    所以你不用糾結為何有人都三十六了,怎麼還沒有自立,只要他身體健康,做事合理,言行得當,勇於面對生活就行。

    無論他今年多大了,只要他確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能坦然地面對一切困難,這樣比糾結有沒有“三十而立”更有意義。

    民間傳說,龍生的九個兒子,也都沒不成龍。老大平生愛好音樂當了“囚牛”;老二好鬥喜殺做了“睚眥”;老三好險又好望成了“嘲風”;老四好鳴好吼做了“蒲牢”;老五喜靜不喜動成了“狻猊”;老六力大無窮做了“霸下”;老七有威好訟成了“狴犴”;老八好文做了“負屓”;老九口闊噪粗平生好吞成了“螭吻”。所以凡事力所能及即可,無緣不可強求。只要日子過的心安理得,貧富皆是福。

  • 5 # 靈魂覺醒的時代

    天人地為三個層次

    天為高頻為光明為本源,為形而上,為無形,為神

    人為精神層面,為陽與陰之中,神鬼相交之體

    地為物質世界,為有形之色界,為形而下,人無肉身,陽壽一盡為鬼,

    人們第一步三十而立,追求名利,物質世界

    四十歲追求精神層面,寫一些勵志的,舒情的

    五十知天命時,應該追求靈性上的,破迷開悟,我是誰,什麼是意思,意念,大腦,什麼叫我執我見,,什麼是心,什麼是性

    最後過了這個階段,就追求超凡入聖,成聖成賢天人合一的境界這叫明心見性靈性昇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啥是佩奇》這種宣傳方式,其背後的邏輯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