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瑞瑞說歷史

    熟悉郭德綱相聲的朋友可能知道,在郭德綱的相聲裡于謙家族可是聲名顯赫,清朝在開國之初,有八大鐵帽子王,這八家世襲罔替,其中於謙家就是世襲的“綠帽子王”。雖然這只是相聲,但是清朝的鐵帽子王一說其確實存在的。

    大家都知道,清朝在李自成殺進北京霸佔了陳圓圓惹得吳三桂在衝冠一怒為紅顏引清軍入關,才使得滿清奪得了華夏江山。大清建國之後總結明朝滅亡的原因,他們認為明朝滅亡的原因不只是因為天災和農民起義,更重要的是因為明朝的皇親國戚拖垮了整個大明的財政支出,在朱元璋稱帝之初就把自己的兒子都封了親王,而在燕王朱棣透過靖難之役奪得皇位後,為了避免以後子孫出現如他這樣的情況,對以後的親王設了很多限制,除了少數親王的嫡長子繼承爵位之外,其它後裔不但不能繼承爵位,而且也不能讀書科舉或者入伍投軍,更不能去做生意,有人可能疑問他們怎麼生活呢?總不能國家白白贍養吧,還真猜對了,這些皇子皇孫真的就是啥也不幹,每個月由國家發放生活費。

    或許有人覺得國家養幾個閒人沒什麼,這個政策在剛開始還是不錯的,這些人雖然不能做官,但是勉強可以做個富家翁,還不會對皇權產生威脅,細看整個大明王朝,除了寧王,還沒有幾個親王造反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樣的皇子皇孫越來越多,到了崇禎末年,這些朱元璋的龍子龍孫每年的生活費整整佔了大明王朝一年收入的二成,好多在外打仗計程車兵有軍餉,戰死計程車兵沒有撫卹金,錢呢?當然是用來供養這些龍子龍孫了,這樣的大明,怎能不亡。

    所以清朝統治者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大清朝上,於是就對一般侯爵設立了“降爵制”,從親王郡王貝勒依降爵。舉個例子,比如你是皇帝的兄弟,你應該被封為親王,等你死後,你的嫡長子只能按照郡王的爵位,而你的孫子只能是貝勒,依次降級,一直到普通的旗人,所以整個大清朝享受親王郡王爵位的人數一直不是很多,大大減少了國家財政支出。

    當然有一般就有特殊,在清朝有十二家王爺因為功勞太大,不會被降爵,可以世襲親王,這也就是後人稱呼的“鐵帽子王”。

    整個大清朝有一百多位親王,只有這十二家是世襲的“鐵帽子王”,所以這十二家都是立下大功的,在清朝建國之初有八大鐵帽子王。分別是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莊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嶽託、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因為他們功勳卓絕,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享太廟的殊榮。後來因為恩賜,又加了四位王爺他們是清朝中後期在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親王允祥、恭親王奕欣、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

    這些王爺就是清朝世襲罔替的王爺,後人稱為鐵帽子王。但是在乾隆之前,那八家王爺依然又被剝奪爵位的,知道乾隆為多爾袞平反時,才正式確認了這八家的世襲罔替,永不降爵。

  • 2 # z山海

    清朝獨有的鐵帽子王,是對享有“世襲罔替”特權王爵的俗稱,是從清太宗皇帝皇太極開始這種特殊的封爵。

    醇親王載灃,清末宣統遜帝溥儀之父

    古時候,封建社會制度下,王、親王、郡王,都是爵位,古時爵位與職務無關,可有職務,也可以沒有職務,王、親王、郡王都是高於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多是皇親國戚,或者是在帝王創立國家之初的開國功臣,得封王爵。

    克勤郡王嶽託

    漢高祖劉邦,開國時曾封一些異姓功臣為王,如楚王韓信、燕王臧荼、九江王黥布、梁王彭越等,在政權穩定後逐一遞奪異姓王爵,宣佈“非劉氏不得為王”。

    清朝的鐵帽子王,為王爵中享受最優異待遇,享受其他爵位沒有的“世襲罔替”特殊待遇。

    慶親王奕劻

    其他爵位,後世每襲爵位,降級一等。

    如王爵,子襲位則降為公爵,孫襲位則降為侯爵,曾孫襲位則降為伯爵,以此類推,後世每襲位降爵一等,直至平民。

    而鐵帽子王,何謂鐵帽子王,鐵在什麼?鐵在王位“世襲罔替”,意既後世襲位,不降等級,永襲王位;不似其他王位,每襲位一代,降級一等,直至平民;所以稱為鐵帽子王,意既鐵打的王帽,永固不損。

    鐵帽子王還享有“世襲罔替”的王府,歲俸一萬兩白銀,歲祿米一萬斛等優異待遇。

    而實際上,封建社會皇帝,皇權至上,金口玉牙,鐵帽子王,惹惱了皇帝,生殺遞奪一句話,還有什麼鐵帽子嗎?

    僅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2歲女子,不痛不癢,查出肝癌,提醒:這種“毒水果”別再吃了,指的什麼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