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黍離211314999

    謝邀,長平之戰前,趙國當時已經無破敵之策,只是堅守。長平之戰是硬碰硬拼軍事實力拼國力,趙國也是拼死一搏,但是秦國軍事實力與國力都強於趙國,無論換不換廉頗,趙國都註定不會贏。只是如果廉頗在,會把戰時拉長,拖的久一些,也許會拖垮秦國,兩敗俱傷。但是戰勝秦國幾乎沒可能。

  • 2 # 坐井論道

    如果趙國堅持廉頗的堅守不戰以逸待勞的策略,戰勝是完全有可能的。這得從兩國的綜合實力和當時的政治態勢分析。

    第一:變法。在長平之戰前的幾十年,秦國和趙國都進行了變法。秦國採用了商鞅的全面變法 ,經過幾代的發展國富民強,而且秦國軍隊也非常善戰。趙國經過了胡服騎射,軍隊力量也大大提高。但是整體來說,這一回合秦國勝。

    第二:秦軍遠途作戰,距離後方千餘里。趙軍剛開始雖然有幾次小的敗績,但是廉頗採用堅守不出以逸待勞的策略,已經堅守兩年多,此時秦軍已經快無力為繼了只求速戰。這一回合趙軍勝。

    第三:外部原因,當時秦國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不斷向周邊國家發動戰爭。各國對秦國有所忌憚。如果就這樣對趙國久攻不下,那趙國周邊的一些國家很有可能會對趙國進行支援。這樣一來秦軍勝負難料。

    歷史沒有如果,已經發生過的就不能更改。但是我們對案例進行分析,能夠跟好的瞭解這段歷史。

    一家之言,多有偏頗。望批評指正。

  • 3 # 歷史三日談

    不管是普通百姓還是英雄人物,都是歷史趨勢中的人。一切人的成就或者活動都是歷史時勢下的活動,人常謂順勢而為,就是這麼個道理。

    不管是廉頗還是趙括,都不可能違背歷史趨勢行事。

    長平之戰是一場改變歷史走向的戰爭,任何一場戰爭都包含著天時地利人和等一系列複雜的因素在裡面。

    於長平之戰的交戰雙方來講,秦強而趙弱,不論趙國軍事實力是不是除秦國以外最強的那個,他都處在劣勢,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第三方勢力插足的話,趙國兵敗只是時間問題。

    這和換不換廉頗沒有多大關係。唯一的區別就是早輸一天還是晚輸一天的事情。

    可能由於廉頗用兵得法,尚可苟延殘喘三五日,但也僅僅是苟延殘喘,並不能達到影響整個戰局的程度,此時倒黴的應該是趙括。

    廉頗帶領下的趙國軍隊?在秦朝的步步緊逼之下,迴旋的餘地已經很小了,允許犯錯誤的範圍也是越來越小。

    熟悉情況的廉頗已是自顧不暇,來一個完全不熟悉情況得門外漢趙括,別說幾個昏招,就是一丁點戰略戰術上的失誤,都可能被無限放大。

    簡直要了親命。

    因為越是到關鍵的戰略機遇期,能夠試錯的機會越不可得,往往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趙括趕在了節骨眼上,當他接手時,趙國軍隊已被折騰的七零八落,只差趙括這最後一根稻草。

    因此,長平之戰趙國的失敗不在於換不換廉頗,即使有廉頗這個人,結果也不會改變幾分,歷史的脈絡在於時勢。

  • 4 # 姚總看世界

    不換廉頗的話,我認為還是存再勝利的可能。主要是因為秦國勞師遠征,師老兵疲。而趙國則在本地作戰,後勤供應充足。雖然趙國出擊的能力沒有,但防守還是綽綽有餘的。從戰後統計的數字來看,趙國損失四十餘萬。而秦國也損失二十多萬,可以說秦國是慘勝。拖得越久,越對雙方不利。如果雙方繼續對峙下去的話,對雙方的國力都是一大考驗,這時候決定戰爭勝負的命運也就交給其它五國了。如果趙國這時派出使者,以上黨郡作抵押,換取齊國,或魏國出兵,恐怕勝利的天平倒向趙國也不奇怪了。

  • 5 # 中年大哥哥

    在回答之前先談談趙括在長平戰敗之後廉頗和燕國的一場戰事。當時燕王姬喜看到趙國長平戰敗,國力大損。想趁人之危,於是攻打趙國想撈點油水。趙國平原君趙勝向趙成王舉薦老將廉頗帶著老弱病殘的軍隊硬生生的打敗燕國,還打到燕國都城。燕國最後割地賠償趙國才退兵。首先來說,廉頗不愧是名將。廉頗不但勇猛善戰,而且顧大局,識整體,勇於改錯,有著高尚的品德。這更使他在戰國後期的軍事將領中出類拔萃,受到各國的尊重。如果長平之戰趙成王沒有中范雎的離間之計換掉主將廉頗,長平之戰也許就是另外的結果了。長平之戰廉頗的穩健的打法白起應該佔不到便宜。白起應該會無功而返。戰國四大名將兩位在秦國,兩位在趙國。最後趙國敗。而且趙國的兩位名將,廉頗和李牧都是中了秦國的離間計,廉頗鬱悶的客死在魏國,李牧含冤而死。這都說明了趙成王和趙襄王的昏庸無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七個月寶寶腹瀉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