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仙女lisa2000929

    1、徐達 (1332年—1385年)今安徽鳳陽市人,明朝開國軍事統帥,淮西二十四將之一。徐達出身農家,元朝末年,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敗陳友諒。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以為左相國。二十七年(1367年),率軍消滅張士誠地方割據勢力。同年,任徵虜大將軍,與副將常遇春一同揮師北伐,推翻元朝的統治。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滅亡元朝。以後,連年出兵打擊元朝殘餘勢力,官至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國公。為人謹慎,善於治軍,戎馬一生,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2、李善長(1314年—1390年)安徽定遠縣人。明朝開國功臣。李善長少時愛讀書有智謀,後投靠朱元璋,跟隨征戰,出生入死,功勞頗多,比肩漢代丞相蕭何。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後封宣國公,奉命監修《元史》,編寫《太祖訓錄》、《大明集禮》等書。洪武三年(1370年),授號“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晉升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進爵南韓公,年祿四千石,子孫世襲,可謂位極人臣。

    3、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兒,江蘇盱眙人(今安徽明光),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是朱元璋的名將、謀臣,明朝開國第三功臣。明朝建立後,李文忠多次領兵出塞征討元軍殘餘勢力,戰功顯赫,獲封曹國公。1379年(洪武十二年),明太祖又詔命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最高軍事機構),兼主管國子監(全國最高學府)。

    4、常遇春(1330年-1369年)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人。元末紅巾軍傑出將領,明朝開國名將。元順帝至正十五年,歸附朱元璋,自請為前鋒,力戰克敵,嘗自言能將十萬眾,橫行天下,軍中稱常十萬,官至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國公。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軍中,年僅四十,用宋太宗喪韓王趙普故事,追贈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追封開平王,諡號忠武,配享太廟。

    5、湯和(1326年-1395年)安徽鳳陽人,漢族,明朝開國功臣,軍事將領。湯和為人謹慎,沉敏多智。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參加郭子興起義軍,授千戶。在隨朱元璋渡長江、佔集慶(今南京)、取鎮江諸戰中,屢破元軍,累功升統軍元帥。

    6、馮勝(1328-1395),明朝開國名將,安徽定遠人,喜讀書,通兵法,元末結寨自保。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馮勝為大將軍,與傅友德、藍玉等率兵二十萬遠征遼東,降伏納哈出,肅清元朝在遼東的勢力。因累積軍功而受封宋國公,“詔列勳臣望重者八人,勝居第三”,女婿朱橚亦曾因秘密會見馮勝而被朱元璋嚴懲,後以功高遭太祖猜忌,賜死。崇禎十七年(1644年),追封寧陵王,諡號“武壯”。

    7、鄧愈(1337年-1377年),漢族,明朝開國名將。今安徽省泗縣人。他16歲領兵抗元,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率所部萬餘人從盱眙投奔朱元璋,任管軍總管,朱元璋將他改名為鄧愈。鄧愈跟隨朱元璋渡長江,攻克太平(今安徽當塗)、集慶(今南京),直取鎮江,屢立戰功,升為廣興翼元帥。

    8、傅友德(1331-1394年),明朝開國將領,安徽淮北人。元末參加劉福通義軍,隨李喜喜入蜀。後率部歸朱元璋,從偏裨升為大將。至正二十七年從徐達北上伐元,第二次北征北元七戰七勝而平定甘肅,第四次北征北元以副帥之職連敗元軍,第五次北征北元任副帥職,第七次北征北元以副帥之職大勝元軍,後與湯和分南北兩路取四川,以主帥之職攻取貴州、平定雲南。以功封潁國公,封太子太師,後坐事賜死。崇禎十七年(1644年)追封麗江王,諡“武靖”。

    9、劉基(1311-1375),字伯溫,處州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溫州市文成縣)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稱他劉文成、文成公。

    10、藍玉(1340―1393年),安徽定遠縣人,常遇春妻弟,明朝開國將領。有膽有謀,勇敢善戰,屢立戰功。於捕魚兒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毀其職官體系而名震天下。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永昌侯,洪武二十年(1387年)拜徵虜大將軍。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拜大將軍、涼國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4個音標怎麼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