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208810032108

    五條措施如下:

    (一)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要以穩定市場預期、提高社會資本投資積極性為著力點

    企業家願不願意擴大再生產、願不願意從事創新性的冒險活動,與其對經濟的預期、市場競爭是否公平、產權是否得到有效保護有關。當前,廣大中小企業受疫情衝擊最為嚴重,各級政府在開展“六保”“六穩”中最為關鍵的是要採取措施穩定民營企業家的信心、營造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預期。而關鍵之關鍵在於落實好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提出的六條要求:一要切實減輕企業稅費負擔;二要採取措施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三要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特別是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四要完善政策執行方式,將“加強產權保護”落到實處;五要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六要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落實了這六條,海量的民間資本一定會再次活躍起來。

    (二)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根據經濟學理論,作為內需的主體,消費和投資之間應當有個合2理的比例關係。而這又取決於供給側與需求側之間能否有效銜接、動態匹配,取決於資源配置的效率。當前,針對消費升級的趨勢,我們供給側存在不少短板:比如在要素市場,資金、土地、勞動力等要素合理流動仍存在不少障礙;在產品市場,物流成本仍然過高、農村市場與電商對接仍存在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在服務市場,受疫情影響,餐飲、商場、文化、旅遊、家政等生活服務業遭受重創,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改革有待深化。對此,中央提出了進一步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建設更加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就是要透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側與需求側匹配的靈活性,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

    (三)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要以就業擴大和居民收入的持續提高為基礎

    內需的基礎在收入,在就業。沒有就業,沒有收入,內需就無從談起。中國現有 4 億中等收入群體,同時還有 6 億中低收入人群。當前,新冠疫情對實體經濟的衝擊已對民生就業帶來巨大影響,失業率衝高,部分群眾收入下降,一些貧困人口脫貧後返貧壓力加大。在此情況下,要進一步健全鼓勵就業、促進就業的相關政策,加快形成以就業帶動就業的新格局;要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進一步降低個人所得稅率,提高勞動報酬在國民收入中的一次分配比重,在未來若干年內將 4 億中等收入人群實現倍增,將 6 億低收入人群減半。以此為基礎,形成以中高收入人群消費為引領、中低收入人群消費為基礎並逐步提升的消費結構。

    (四)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須更好發揮政府在擴大內需、維護市場中的作用

    政府在擴大內需中可以有兩個直接作用:一方面,透過政府採購形成當期消費需求;另一方面,透過政府支援的公共投資來形成有效投資需求。目前,這兩方面都有改革的空間。要以建立健全政府採購政策落實機制為切入點,進一步發揮政府採購對擴大內需的促進作用、引導作用;提高和最佳化公共投資效率及結構,更多投向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公共衛生、城鄉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保護、重大科技進步等公共領域,發揮公共投資對總需求的乘數作用。同時,還應注意到政府與市場不是簡單的替代或互補關係,強市場需要健全的法治體系,“有為政府”能更好地催生“高效市場”。“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的一個目標就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二者是“和諧社會”的基礎,共同為“和諧社會”提供法治支撐和充分就業。

    (五)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須形成內需外需相容互補、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格局

    不能僅僅就內需談內需。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內需的形成和有效供給也依賴於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的暢通和協同。在新冠疫情重挫全球貿易投資的大背景下,中國仍將會持續擴大進口以滿足國內多樣化個性化需求、仍將會以開放的姿態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國是擁有 14 億人口、4 億中等收入群體的超大市場,現在正好跳過了中等收入陷阱,進入了 1 萬至 3 萬美元的發展階段,潛在的經濟活力和發展的餘地、空間還是非常大的。今後幾年,我們自身的內迴圈就可以把中國經濟正常的拉動百分之幾的增長,而且還可以透過增加進口拉動周邊國家、國際社會,進而帶動世界經濟的復甦,拉動國際經濟大迴圈,進而形成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格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快樂在於放下怎麼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