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彈道

    許多人都聽過瞎子摸象的故事,這個典故出自《大般涅磐經》,描述幾個眼睛看不見的盲人,他們想知道大象的模樣,但因為大象身子很大,因此每個人都摸到不同的地方,也因為對摸索到大象的感受不同,而產生的後續不必要的爭論,這個故事被隱喻為觀察一件事情,或者探索一門學問,不能過於片面,而應該要有宏觀的態度…

    但是,從這個角度來思考的話,其實是否定了這種「探索」行為的價值,因為人類的文明發展史以及各民族的遷徙,可以說是一個「瞎子摸象」的過程,這可以從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科技快速發展,以及對地心以及外太空的探索歷史得知,比如說:最早人們把地球當成宇宙的中心、認為地球是平坦的而非一個球體等觀念,都是經由這種不斷的探索發現而得到推翻,甚至很難保證說目前我們在教科書中所學習到的一些知識是正確的,這宇宙之大,人類就跟瞎子沒有兩樣…

    所以如同瞎子摸象一般的探索,才是一種正面的態度,面對這個偌大的宇宙、無止境的知識,我們每一個人從小的學習就宛如瞎子摸象一般,越用心的去摸索、去探索,對於這隻大象的瞭解就越多,也就越來越學問淵博,同時因為每個人的學習成長都是有限度的,所以多跟別人互動交流,也很自然成為一種須取別人經驗來填補自己不足的重要管道…

    這麼說來,可以發現其實讓自己的知識不斷成長的重要關鍵就是「勇氣」、「虛心」、「包容」,許多人都會說自己最大的競爭對手、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一點也沒錯,應該說只有自己才是最瞭解自己的能耐以及缺陷,有足夠的勇氣去追求探索自己未知的領域值得鼓勵,然而能否接受別人的批評,承認自己不如人的這種勇氣也很重要,甚至還要去包容一些別人無理以及錯誤的指正,或許別人真的比你厲害、比你博學也比你聰明,那麼這應該是你的福氣,因為這代表得到一個快速學習成長的途徑…

    不過很多人都只能做到一半的勇氣,敢於追求未知的知識、探索未知的世界,卻不敢接受別人的意見與批評,更不要說虛心求教以及包容異議的心胸,尤其當自己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以及名氣之後,往往心胸跟這些世俗的頭銜成了反比,這將是自己成長最大的限制了,千萬不要讓本位主義作祟害了自己,這些東西只是追求知識道路上的絆腳石,何況些虛名並不是長久的…

    正因為學海無邊,正因為宇宙的浩瀚,其實沒有人敢說自己的領悟與瞭解是全面的,甚至自己實實在在所觀察到發現的現象是真實正確的,就像哥倫布航行地球一週之後,才真正證明地球是圓形球體一樣,既然很多的知識都不斷的過度、不斷的被打破、不斷的被更新,那我們還有什麼好堅持的呢?

    在知識、學問、未知的世界之前,我們是否應該承認自己就是一個瞎子,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本位主義以及不必要的偏見,保持最大的接納態度,在這種前提之下,勇敢的、不斷的追求新知,也勇敢的發揮自己的有限的、片面的知識,然後廣為接受大家的意見甚至批判,這種良性的態度將形成一個正面的迴圈,很自然,我們才會向成熟的稻穗一般,雖然低垂著頭,卻是一顆顆飽滿的果實…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印度,有幾個瞎子想知道大象長得什麼樣?於是就相約去摸象。摸到鼻子的說大象像一根管子;摸到耳朵的說像一把扇子;摸到牙的說像一根蘿蔔;摸到象身的說像一堵牆;摸到腿的說像一根柱子;摸到尾巴的說像一條繩子。這就是大家都熟悉的“瞎子摸象”的故事,它告訴人們,從區域性的觀點看待問題,就容易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錯誤。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科教學中的學科教師只著眼於學生學科知識和學科素養的培養,只能洞悉學生知識結構的某一個方面,學生在這一學科的課堂上沉默不語,在另外的學科課堂上可能談笑自如,因此學科教師眼中的學生並不是真實的學生,我們的評價有時候也就如同“瞎子摸象”一樣。

    學科教師需要了解真實的學生和學生完整的知識結構,只有這樣學科教師才能從學生整體的角度,進一步去引導和最佳化學生的學科知識。為培養完整的學生個體,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去做呢?首先,教師之間的組合以同年級劃分,這樣彼此的交流更利於教師對學生的瞭解。其次,教學管理者要彙總學科教師的教學資訊,並反饋給學科教師,以更好地指導他們的工作。還要重視綜合實踐課的開展,綜合實踐課是多門學科知識的集合,綜合實踐課需要學科教師真正的協作起來,也只有學科教師真正協作起來,我們才能實現培養完整的人的教育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真空鍍膜機的真空計怎樣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