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菁水秀人家
-
2 # 追香少年
宰相除了在秦朝和漢朝流行過,後面基本上都沒有了,最多是一個權力的代名詞。
比如南北朝時候,左僕射是最大的官職。
而隋唐的時候,是中書令或者尚書令。
晚唐的時候又有了別的叫法。
宋朝的時候叫做樞密使。
而明朝叫做內閣首輔。
清朝的時候最大權力的當屬軍機處。
因為每個時代的權力核心都在各種爭鬥和交替,歷史上並沒有完全固定的丞相一職,很多時候的官職和叫法都不太一樣。
當然職權類似,都是皇帝之下幾乎總管一切的。
-
3 # 雲南居君
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首先我們要清楚一點就是中國古代的丞相和宰相在明朝洪武年間就已經廢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把廢除丞相這個條約寫進去了明皇祖祖訓裡面就是後代的君主不允許在設立丞相這一個職位。
中國古代的丞相算得上是封建王朝的二把手,在秦朝的時候丞相的權力非常大,但是自從漢朝以後就開始分化相權,因為漢武帝時候就出現了天人感應這一說法;就是天子是上天派來統治黎民百姓的,只有皇帝才是最高貴的,所以歷代的皇帝都在不斷地削弱丞相的權力;漢朝的中外朝,隋唐的三生六部制都是在削弱相權,加強皇權。
到了明朝開國年間,朱元璋根據慣例依然設立了丞相這一個職位,但是胡惟庸當丞相的時候,貪贓枉法,結黨營私,敗壞整個朝廷的朝綱;明太祖朱元璋是一個草根皇帝,深刻認識到一個國家想要統治長久,就喜歡要為老百姓著想,國家的高層也不能出問題,所以明太祖藉助這個機會剷除了維持著中國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
清朝也是進一步的吸取了明朝的教訓,所以清朝開國以後也沒有設立丞相這個職位,所以我們不能被現在的電視劇所迷惑,什麼宰相劉羅鍋,這明顯就是在打發時間和消磨時間。
清朝除了皇帝以後,其他的算得上是奴才,除了皇帝以後,就是清朝的八旗子弟參與清朝的政治討論,還有就是中堂和大學士的出現,其實這些都是在位皇帝服務,沒有多大的權力在裡面。只是給了他們一個名稱而已,因為清朝設立了軍機處,這個機構比明朝的內閣還要狠毒,大臣只能跪在地上,聽皇帝的指令,就是參與政治,這進一步說明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進一步強化,皇權已經是達到了頂峰。
所以清朝沒有丞相和宰相這一說法,在明朝初年的時候就已經廢除了。
-
4 # 一步一個腳印1231
這個與著名的胡惟庸案有關。龍鳳元年(1355年),胡惟庸投朱元璋於和州,歷任元帥府奏差、寧國主簿、知縣、吉安通判、湖廣僉事、太常少卿、太常卿等職。
吳元年(1367年),召為太常少卿,進本寺卿。[1]
洪武三年(1370年),拜中書省參知政事。
洪武六年(1373年)七月,憑李善長推薦,任右丞相,約至洪武十年(1377年)進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洪武十二年(1379年)九月,占城國來進貢,胡惟庸等人不報告朱元璋。宦官出來見到了,便進宮奏告朱元璋。朱元璋大怒,下敕令責備中書省臣。惟庸和汪廣洋叩頭謝罪,但暗暗地將罪過歸咎於禮部,禮部大臣又歸咎於中書。朱元璋更加憤怒,將各臣僚全部關押起來,究問為首主持的人。不久,賜汪廣洋死,汪廣洋的妾陳氏為他陪死。朱元璋問知陳氏乃是被入官的陳知縣的女兒,大怒說:“被沒入官的婦女,只給功臣家。文臣怎麼得到?”便頒下敕令命法司調查。於是胡惟庸以及六部屬官都應當被判罪。第二年正月,塗節便將禍變上報,告發惟庸密謀造反。御史中丞商暠當時被貶為中書省吏,也告發了惟庸的陰謀。朱元璋大怒,下令廷臣輪番訊問,詞語連及陳寧、塗節。廷臣說:“塗節本來參預陰謀,見事情不成,這才將變亂上告,不可不殺。”於是誅殺胡惟庸、陳寧和塗節。
胡惟庸被殺後,朱元璋遂罷丞相,革中書省,並嚴格規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說立者,處以重刑。丞相廢除後,其事由六部分理,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加強。胡惟庸案,對中國歷史影響重大,從此,相權被徹底剝,胡惟庸也成了最後一任丞相。
明代史籍中關於胡惟庸案的記載多有矛盾,因此關於其是否確實謀反,當時便有人懷疑,明代史學家鄭曉、王世貞等皆持否定態度。也有學者指出:所謂的胡惟庸案只是一個藉口,目的就在於解決君權與相權的矛盾,結果是徹底廢除了宰相制度。
回覆列表
名稱不同吧,清朝叫做軍機大臣,內閣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