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話題又勾起了我的傾訴欲,昨天談完擁抱療法還有點意猶未盡,這部良心劇裡值得回味的心理學元素真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今天,我就重點來談談《小歡喜》裡春風中學的學校心理教育。
春風中學作為北京市的一所區重點,他們的心理教育是做得非常不錯的:電視劇中一共出現了三個心理活動的場景,針對的分別是家長、學生還有家庭教育,這三次課程是一個系列。課程為什麼這樣設定呢?因為中國的大部分家庭,高考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而是整個家庭的事。就像童文潔說的,從孩子一出生,家長就陪著孩子一路打怪升級,高考就是打通關的日子,也是算總分領大獎的日子,這不僅僅是孩子的大日子,也是整個家庭的大日子。
劇中有一集,學校召開了家長會,這次的家長會不僅講高三學生的各種壓力,還請了心理學老師重點分析了高三學生用早戀解壓的危害。童文潔和宋倩從家長會出來不禁感慨,聽了家長會她們才知道高三的孩子有那麼多心理壓力和問題。這次的講座不僅給家長普及了高中生的常見的壓力和心理問題,也給父母提供了一些解決辦法和建議。但是隨後而來的劇情讓人哭笑不得,方一凡和喬英子被誤會早戀。
相信看過劇的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也跟學校心理活動有關。學校的心理活動為了給孩子們減壓,使用了“擁抱療法”,希望孩子們透過擁抱能夠得到同伴的理解和支援,從而釋放壓力。在這個活動中,心理專家採用的是團體輔導,透過一系列的活動來達到活動的目的,這種形式參與感較強,參與者的感受體驗也會比較深刻。在劇中,我們看到,在活動現場方一凡和英子參與的積極性並不是很高,但是在回到家後,他們自發地用這種方法來尋求支援和提供支援,這就是團體輔導和心理學的奇妙之處。它所給你的力量不是瞬時性的,而是潤物無聲的、潛移默化的。
來到第三個場景:暢言會。這個活動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的,場景設定也很有巧思。教室裡放置了三張沙發,分別是背對著的,每張沙發前都放著一面鏡子。這樣的場景佈置都是有心理學依據的。首先,為什麼選擇用笨重的沙發,而不是用輕便的椅子或者凳子?真實目的是為了讓家長和孩子都能處於一個生活化的環境中,在一個比較舒服和放鬆的環境裡,只有身體放鬆了才能坐下來好好談。其次,為什麼要背對背坐著,而不是面對面。因為面對面交流孩子通常需要看父母“臉色”說話,很難真實地去表達自己的情感。但是背對背的形式,我們會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聽對方說的內容,而不是過於關注對方的臉色表情,給了孩子和父母更多說真話的空間。最後,為什麼要在每個人的面前放一面鏡子呢?這是為了讓我們學會自我控制,當你面對著鏡子的時候,你會不自主的看到自己在鏡子裡的情緒變化,有意識的改變那些憤怒的扭曲的表情,讓自己呈現出更理想的、更被社會接受的情緒狀態,這樣的場景佈置能讓交流的過程更理性,減少一些情緒化事件的發生。我們可以對比方一凡和喬英子這兩家。在交流過程中,方一凡一家都是坐在沙發上,很平靜地面對著鏡子中的自己,耐心地傾聽說話方的聲音,最後他們一家暢言會的氛圍營造的很好,這次暢言也很成功。媽媽接受了孩子的夢想,也認可了孩子的才華。反觀英子一家,爸爸媽媽在暢言會過程中,不遵守規則,不斷掉過頭去跟英子說話,並且不斷打斷孩子的話,也沒有及時有效的干預,甚至最後家長起身對著孩子吼起來,結果當然是不歡而散,沒有達到暢言會所想達到的目的,浪費了學校的一番苦心。這一集喬英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因為她在報考南大這件事情上不僅受到了媽媽的打壓,連爸爸也極力反對,她失去了所有的家庭支援,心態崩了,失眠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了。暢言會本身是一個很好的家長與孩子交流的形式,但是參與者不按照規則發言會讓事情適得其反。
看了《小歡喜》後,不得不感嘆啊,這都是別人家學校,我們印象中的高中哪有這麼多的活動,這麼多的空閒時間啊。在我上高中的時候,雖然學校有心理老師,但是隻聞其名,不見其人,而且心理老師還是英語老師兼職的。學校也壓根沒有組織過什麼像樣的心理活動,也沒告訴學生應該怎樣去尋求幫助。就算是現在,2019年了,還是有很多中學沒有配置心理健康教育老師,即使有,但也是應付檢查,形同虛設。總的來說,學校中的心理學教育還比較欠缺,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慢慢完善。當我們無法在學校中獲得這種資源,不妨尋找信得過的專業機構提供支援,比如青少年發展指導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之類的非營利性組織,有條件的也可以求助付費心理諮詢師。
看到這個話題又勾起了我的傾訴欲,昨天談完擁抱療法還有點意猶未盡,這部良心劇裡值得回味的心理學元素真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今天,我就重點來談談《小歡喜》裡春風中學的學校心理教育。
春風中學作為北京市的一所區重點,他們的心理教育是做得非常不錯的:電視劇中一共出現了三個心理活動的場景,針對的分別是家長、學生還有家庭教育,這三次課程是一個系列。課程為什麼這樣設定呢?因為中國的大部分家庭,高考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而是整個家庭的事。就像童文潔說的,從孩子一出生,家長就陪著孩子一路打怪升級,高考就是打通關的日子,也是算總分領大獎的日子,這不僅僅是孩子的大日子,也是整個家庭的大日子。
劇中有一集,學校召開了家長會,這次的家長會不僅講高三學生的各種壓力,還請了心理學老師重點分析了高三學生用早戀解壓的危害。童文潔和宋倩從家長會出來不禁感慨,聽了家長會她們才知道高三的孩子有那麼多心理壓力和問題。這次的講座不僅給家長普及了高中生的常見的壓力和心理問題,也給父母提供了一些解決辦法和建議。但是隨後而來的劇情讓人哭笑不得,方一凡和喬英子被誤會早戀。
相信看過劇的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也跟學校心理活動有關。學校的心理活動為了給孩子們減壓,使用了“擁抱療法”,希望孩子們透過擁抱能夠得到同伴的理解和支援,從而釋放壓力。在這個活動中,心理專家採用的是團體輔導,透過一系列的活動來達到活動的目的,這種形式參與感較強,參與者的感受體驗也會比較深刻。在劇中,我們看到,在活動現場方一凡和英子參與的積極性並不是很高,但是在回到家後,他們自發地用這種方法來尋求支援和提供支援,這就是團體輔導和心理學的奇妙之處。它所給你的力量不是瞬時性的,而是潤物無聲的、潛移默化的。
來到第三個場景:暢言會。這個活動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的,場景設定也很有巧思。教室裡放置了三張沙發,分別是背對著的,每張沙發前都放著一面鏡子。這樣的場景佈置都是有心理學依據的。首先,為什麼選擇用笨重的沙發,而不是用輕便的椅子或者凳子?真實目的是為了讓家長和孩子都能處於一個生活化的環境中,在一個比較舒服和放鬆的環境裡,只有身體放鬆了才能坐下來好好談。其次,為什麼要背對背坐著,而不是面對面。因為面對面交流孩子通常需要看父母“臉色”說話,很難真實地去表達自己的情感。但是背對背的形式,我們會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聽對方說的內容,而不是過於關注對方的臉色表情,給了孩子和父母更多說真話的空間。最後,為什麼要在每個人的面前放一面鏡子呢?這是為了讓我們學會自我控制,當你面對著鏡子的時候,你會不自主的看到自己在鏡子裡的情緒變化,有意識的改變那些憤怒的扭曲的表情,讓自己呈現出更理想的、更被社會接受的情緒狀態,這樣的場景佈置能讓交流的過程更理性,減少一些情緒化事件的發生。我們可以對比方一凡和喬英子這兩家。在交流過程中,方一凡一家都是坐在沙發上,很平靜地面對著鏡子中的自己,耐心地傾聽說話方的聲音,最後他們一家暢言會的氛圍營造的很好,這次暢言也很成功。媽媽接受了孩子的夢想,也認可了孩子的才華。反觀英子一家,爸爸媽媽在暢言會過程中,不遵守規則,不斷掉過頭去跟英子說話,並且不斷打斷孩子的話,也沒有及時有效的干預,甚至最後家長起身對著孩子吼起來,結果當然是不歡而散,沒有達到暢言會所想達到的目的,浪費了學校的一番苦心。這一集喬英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因為她在報考南大這件事情上不僅受到了媽媽的打壓,連爸爸也極力反對,她失去了所有的家庭支援,心態崩了,失眠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了。暢言會本身是一個很好的家長與孩子交流的形式,但是參與者不按照規則發言會讓事情適得其反。
看了《小歡喜》後,不得不感嘆啊,這都是別人家學校,我們印象中的高中哪有這麼多的活動,這麼多的空閒時間啊。在我上高中的時候,雖然學校有心理老師,但是隻聞其名,不見其人,而且心理老師還是英語老師兼職的。學校也壓根沒有組織過什麼像樣的心理活動,也沒告訴學生應該怎樣去尋求幫助。就算是現在,2019年了,還是有很多中學沒有配置心理健康教育老師,即使有,但也是應付檢查,形同虛設。總的來說,學校中的心理學教育還比較欠缺,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慢慢完善。當我們無法在學校中獲得這種資源,不妨尋找信得過的專業機構提供支援,比如青少年發展指導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之類的非營利性組織,有條件的也可以求助付費心理諮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