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風蕭蕭

    水的阻力是空氣的700~800倍,子彈入水也會迅速失穩翻滾,失去動能,子彈在水中的殺傷距離和彈頭形狀,發射槍支,還有水的密度有關係,兩三米以外基本上就失去殺傷力了

  • 2 # 眉山快訊

    我們經常在電影裡看見這樣的場面:遇見射擊的時候,就躲進水裡面,這樣的話往往都能保住一條命。那麼問題來了,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槍戰時躲在水裡,能救命嗎?現實中出現這樣的情況,會是怎麼樣的結果呢?

    我么老爺是經歷過抗戰時期的老兵,當有一次我們看見電影,就是美國電影《拯救大兵瑞恩》,最經典的鏡頭就是德國的機槍射入水中之後,子彈在水裡面劃出一道道的水痕,然後擊中水裡計程車兵。我當時看的熱淚盈眶,但是我么老爺卻說,這鏡頭都是假的,子彈入水後迅速就失效了。

    我很好奇的說,不會吧?您老人家不是經常給我們講機槍的子彈威力有多大嗎?您不是經常說有您戰友隔著六七百米都被機槍子彈給打死了嗎?

    么老爺說,抗戰時候,敵人使用的三八大蓋,就是出了名的穿透力強射程比較遠。但是,入水之後依舊迅速失去了殺傷力,這點他深有體會。

    記得當時,因為敵我雙方的裝備差距,經常吃敗仗。有一次,敵人將他們部隊打散以後,就駐紮在江邊上,防備相當鬆懈。么老爺以及幾個連長等一些軍官渡過江以後,開始收攏部隊,然後驚訝的發現,居然收攏了三四百人,雖然槍支彈藥較少(本來就少,加上戰敗以後丟棄了一些就更少了),但大家的刺刀以及大力等武器裝備都還沒有丟,也就是說保持了相對的戰鬥力。於是,幾位軍官一商量,決定開展夜襲。

    晚上的時候,敵人的感受依舊是比較警惕的,時不時的就會沿著營帳,發射一輪子彈,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有人偷襲。

    么老爺他們在晚上時候,就悄悄的渡江,結果,快到岸上的時候,就遇見了敵人往江裡面開槍,這次使用的是歪把子,聽到槍響,大家趕緊潛進了水裡面。一陣突突以後,么老爺感覺自己胸口好像被人紮了一小刀,雖然疼疼的,但是沒有中彈的感覺。就以為是,不小心碰到了前面戰友的刺刀,也就沒有在意。

    那次夜襲很成功,400人活下了50多人,奪回了陣地,同時也消滅了敵人200多人,繳獲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天亮時候,么老爺仔細看了一下自己胸前,才發現那是圓圓的彈孔,而不是被刀扎破的。么老爺後來也一陣後怕,還好當時他在水裡面,子彈入水以後,就不怎麼管用了。如果在陸地上的話,這個距離擊中這個部位,恐怕就凶多吉少了。

    用科學的角度來講,子彈在水中所受的阻力,那是相當大的。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水的密度是空氣的800倍,從這個驚人的資料,您就可以看出來,水對於子彈的動能消耗,那確實是相當的厲害。因此,很多步槍在陸地上能夠飛出800米甚至1千米都有殺傷力。

    但是,在水裡面的話,大部分步槍。子彈入水之後,殺傷的距離不會超過一米。就以二戰當中威力巨大的12.7毫米口徑的子彈為例,這類子彈射入海水中之後,也僅僅只會對三英尺(0.9米)左右的目標產生有效殺傷。所以,人類的子彈對於水而言,確實很難起到有效的殺傷效果。因此,可以這樣說,水其實就是人類最溫柔也最天然的防彈衣。

    最後,向所有守衛我們和平的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沒有他們的血汗付出,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戰爭是殘酷的,戰爭中就沒有真正的贏家,願世界永遠和平。

  • 3 # 勤勞的軍建

    槍戰時躲在水裡救命嗎?

    遇到槍戰時,迅速潛入水裡二、三米深就能保命,這是因為水的密度是空氣的8oo倍,密度越高,阻力就越大。所以遇到敵人向你用槍射擊時,你迅速潛入水中二、三米深就可以保命。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如果你沒有帶氧氣瓶,最多在水裡能呆上45秒的極限,當你在水中憋不氣時,就有可能露出水面換氣,這個時候岸上的敵人還能對你槍擊。比如老電影《渡江偵察記》裡的游擊隊劉隊長,當她抓住國軍保安團長侯登科時,然後把他押送到船上,船在河裡行駛時,侯登科趁劉隊長沒注意,他一躍跳進水中,潛游十米後,趁他換氣露頭時,劉隊長一槍擊中其要害使他立即斃命。為什麼劉隊長髮現侯登科跳進河裡,不馬上向水中的侯登科射擊,因為她知道子彈在水中有阻力,不能擊斃敵人,而是等他換氣時再向他開槍。這也就充分說明人在水下兩、三米深,子彈是傷不著人身的。

    綜合上述槍戰時人在水面下兩、三米深是能救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三種“坑娃”的陋習,對新生兒十分不好,很多家長卻還在做,你中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