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離婚已經家常便飯,不離的簡直就是天外來客。如果你說:沒離!好吧,你是不是有點壓抑呀,總有矛盾吧。其實你也不時有放棄的想法吧!以上想法可曾在你腦海中閃回過麼?試問:你的愛情,還好麼?……
一、關於愛情與婚姻的迷思
從一個最經典的選擇題開始:
愛情不在了,要“離婚”麼?
正方:離!如果是一段錯誤的關係,錯誤的人,結束未必是壞事。愛情沒了就要離!應了辛曉琪那句歌詞:愛過,就該滿足~
反方:不離,忍了吧。結婚就是這麼回事兒!再說激情都會變親情的,接受吧,這就是婚姻的真諦!
有時候,聽聽所謂“過來人”說婚姻的事兒,那抱著愛情幻想的人對於“結婚”這倆字兒就快要打退堂鼓了,怪不得現在剩女這麼做!——剩女其實不是病態,是一種狀態,是害怕進入婚姻後,愛情就會消失不見的狀態!
對於愛情,我們還能有什麼期望麼?
首先:只是愛過,還遠遠不夠!
另外:婚姻也並不是一定到最後就可憐的只剩下親情,我們可以在一段婚姻中與愛情多次相逢!
最後:不論對以上作何選擇,心理學可以幫助你,我們都還有更好的選擇!愛情,是一門讓婚姻基業長青的功課,一起進入愛情課。
二、愛情第一課:什麼是真正的愛情?
——弗洛姆說:愛情是一門藝術
1、關於“愛”的錯誤理解
——只有“墜入”愛河,才是愛?NO!
心理學泰斗級大家“弗洛姆”認為,愛是一門藝術,要求人們有這方面的知識並付出努力。但是大多數人認為者愛僅僅是一種偶然產生的令人心蕩神怡的感受,只有幸運兒才能"墮入"愛的情網。這是錯誤的!
人們產生這種錯誤的想法有三種原因:
(1)大多數人認為愛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愛,而不是自己有沒有能力愛的問題。
結果:我們對於自己是否有人愛關注過多,而對於是否“會愛”學習的少。
(2)認為愛的問題是一個物件問題,而不是能力問題。
結果:我們總是不停地找那個適合我的人,甚至到了較真兒的程度,卻忽視了“只要你會愛,愛情根本不稀缺”!
(3)人們不瞭解"墮入情網"同"持久的愛"這兩者的區別。
結果:一旦激情消失不見,我們就認為是愛情飛走了,不愛了,大大錯誤啊!
簡單總結弗洛姆老師的話,只要你會愛,你很容易找到伴侶,也比較容易經營一份感情。很多感情問題,其實不是我們找錯了人,而是我們壓根不會愛!
2、“愛”因何而來?
——我們相愛,是要擺脫孤單!
從根本來說,當一個嬰兒出生後,他就對未來一無所知,一切都是不確定的,這種不確定會帶來不安全感,也是因此,人類最大的需要是全力地克服孤獨和擺脫孤獨!而這種孤獨感恰恰可以透過“真愛”可以擺脫。多有意思的邏輯!這正是弗洛姆終其一生研究的課題。原來我們愛,只是因為我們害怕孤單!
神啊,救救我吧,可是我很可以獨處的人啊,為何我還是會要愛!
好吧,我不得不承認我們仍然是動物,有情感需求,也有生理需求;一方面,你也要承認,你的所謂“獨處”真能能抵得住一輩子麼?一輩子對人不動心?一輩子不在意他人評價?一輩子不想要去愛一個人?如果不是,那就接受這個觀點吧,只不過個人表現形式不同而已。關於這個問題,無論是生物進化論者,人類學家,心理學家基本都得出了統一的觀點——我們需要愛人。
3、對於“愛”,你的理解對麼?
——愛情不是索取,而是給予!
首先:愛情是一種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情緒,愛情是“給”而不是“得”;恰恰是透過"給",我才能體驗到“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有沒有能力把愛情作為一種給的行為取決於人的性格發展。取得這一能力的先決條件是人要有一種占主導地位的生產性傾向。持有這種態度的人就克服了他的依賴性、自戀性以及剝削別人的要求,並能找到對自己的人性力量的信賴以及達到目的的勇氣。
如果缺乏這些特點,人們就害怕獻出自己,也就是害怕去愛。愛情的積極性除了有給的要素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基本要素。這些要素是所有愛的形式共有的,那就是:關心、責任心、尊重和了解。
這個時代,離婚已經家常便飯,不離的簡直就是天外來客。如果你說:沒離!好吧,你是不是有點壓抑呀,總有矛盾吧。其實你也不時有放棄的想法吧!以上想法可曾在你腦海中閃回過麼?試問:你的愛情,還好麼?……
一、關於愛情與婚姻的迷思
從一個最經典的選擇題開始:
愛情不在了,要“離婚”麼?
正方:離!如果是一段錯誤的關係,錯誤的人,結束未必是壞事。愛情沒了就要離!應了辛曉琪那句歌詞:愛過,就該滿足~
反方:不離,忍了吧。結婚就是這麼回事兒!再說激情都會變親情的,接受吧,這就是婚姻的真諦!
有時候,聽聽所謂“過來人”說婚姻的事兒,那抱著愛情幻想的人對於“結婚”這倆字兒就快要打退堂鼓了,怪不得現在剩女這麼做!——剩女其實不是病態,是一種狀態,是害怕進入婚姻後,愛情就會消失不見的狀態!
對於愛情,我們還能有什麼期望麼?
首先:只是愛過,還遠遠不夠!
另外:婚姻也並不是一定到最後就可憐的只剩下親情,我們可以在一段婚姻中與愛情多次相逢!
最後:不論對以上作何選擇,心理學可以幫助你,我們都還有更好的選擇!愛情,是一門讓婚姻基業長青的功課,一起進入愛情課。
二、愛情第一課:什麼是真正的愛情?
——弗洛姆說:愛情是一門藝術
1、關於“愛”的錯誤理解
——只有“墜入”愛河,才是愛?NO!
心理學泰斗級大家“弗洛姆”認為,愛是一門藝術,要求人們有這方面的知識並付出努力。但是大多數人認為者愛僅僅是一種偶然產生的令人心蕩神怡的感受,只有幸運兒才能"墮入"愛的情網。這是錯誤的!
人們產生這種錯誤的想法有三種原因:
(1)大多數人認為愛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愛,而不是自己有沒有能力愛的問題。
結果:我們對於自己是否有人愛關注過多,而對於是否“會愛”學習的少。
(2)認為愛的問題是一個物件問題,而不是能力問題。
結果:我們總是不停地找那個適合我的人,甚至到了較真兒的程度,卻忽視了“只要你會愛,愛情根本不稀缺”!
(3)人們不瞭解"墮入情網"同"持久的愛"這兩者的區別。
結果:一旦激情消失不見,我們就認為是愛情飛走了,不愛了,大大錯誤啊!
簡單總結弗洛姆老師的話,只要你會愛,你很容易找到伴侶,也比較容易經營一份感情。很多感情問題,其實不是我們找錯了人,而是我們壓根不會愛!
2、“愛”因何而來?
——我們相愛,是要擺脫孤單!
從根本來說,當一個嬰兒出生後,他就對未來一無所知,一切都是不確定的,這種不確定會帶來不安全感,也是因此,人類最大的需要是全力地克服孤獨和擺脫孤獨!而這種孤獨感恰恰可以透過“真愛”可以擺脫。多有意思的邏輯!這正是弗洛姆終其一生研究的課題。原來我們愛,只是因為我們害怕孤單!
神啊,救救我吧,可是我很可以獨處的人啊,為何我還是會要愛!
好吧,我不得不承認我們仍然是動物,有情感需求,也有生理需求;一方面,你也要承認,你的所謂“獨處”真能能抵得住一輩子麼?一輩子對人不動心?一輩子不在意他人評價?一輩子不想要去愛一個人?如果不是,那就接受這個觀點吧,只不過個人表現形式不同而已。關於這個問題,無論是生物進化論者,人類學家,心理學家基本都得出了統一的觀點——我們需要愛人。
3、對於“愛”,你的理解對麼?
——愛情不是索取,而是給予!
首先:愛情是一種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情緒,愛情是“給”而不是“得”;恰恰是透過"給",我才能體驗到“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有沒有能力把愛情作為一種給的行為取決於人的性格發展。取得這一能力的先決條件是人要有一種占主導地位的生產性傾向。持有這種態度的人就克服了他的依賴性、自戀性以及剝削別人的要求,並能找到對自己的人性力量的信賴以及達到目的的勇氣。
如果缺乏這些特點,人們就害怕獻出自己,也就是害怕去愛。愛情的積極性除了有給的要素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基本要素。這些要素是所有愛的形式共有的,那就是:關心、責任心、尊重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