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提拉迷蘇

    莊子的《逍遙遊》是一篇文學傑作,它是如何改變我們的胸襟,氣度,和格局?

    我認為,胸襟大小一般是指一個人的處事態度或志趣方向,氣度大小一般是指一個人的為人態度或心理素質,而格局大小一般是指一個人世界觀或人生觀。

    所以我覺得,《逍遙遊》對於改變我們的胸襟,氣度,和格局,主要有這樣的三層意義:

    其一,《逍遙遊》凌空之感,令我們胸襟開闊。

    從地上或海洋到天上九萬里的高空,空間的轉變,誘導著我們進行著場景切換,所以我們視野似乎也開闊了很多,人的想法也在發生轉變,其胸襟也就不會侷限於雞毛蒜皮的瑣事,達到一種有容乃大之感。

    生活中,一個有胸襟之人,生活處事往往不會去計較太多,而尤其是嚮往逍遙和自由之人,自然更是崇尚《逍遙遊》中的逍遙自在之意,當然,如果是那種死古板之人,是體會不到這種意味的。

    所以,除了嚮往,更重要的是我們自身也想要改變,迫切的需要這種自由,或者這種逍遙的態度。

    浸染在《逍遙遊》中營造的一個逍遙世界裡,我們有著隨著大鵬遨遊長空之感,莊子也因此引領我們變得胸襟開闊,而不是好像一隻蟬躲在角落獨自鳴叫。

    同時,這種強烈的對比,在刺激著我們,不斷保持開闊的胸襟,令我們認識到,做人還必須要有長期的理想,拒絕做沒有抱負的渺小無知的蟬或斑鳩。

    一個胸襟開闊之人,也就有種宛如讀萬卷書,走萬里路的感覺,而一個沒有胸襟的人,他的志趣有限,一如蟬或斑鳩,不知高飛,甚至認為沒有必要高飛。

    其二,《逍遙遊》磅礴大氣,令我們追求氣度不凡。

    我們首先要了解的是,莊子是否定鬼神存在之人,所以他通篇並沒有怎麼宣揚鬼神,而是在講究追求自由。

    其實,開篇他就化用了一些神話典故,而從鯤變成大鵬,這在我們認知裡,就是一種仙術。所以,我們的印象裡,也會有一種大氣的場面,大鵬翱翔九天,再對比蟬或斑鳩的目光短淺,這不就是說日常的我們嗎?

    生活的繁瑣,已經限制了我們的自由,禁錮了我們的理想,壓縮了我們的空間,目光短淺之人,又談什麼狗屁氣度?但你看看周恩來的一些逸事,你就會知道什麼叫做大度。

    比如有人問周恩來,中國有妓女嗎?他第一反應不是生氣,而是沉聲道,有,在中國臺灣。

    大度之人,往往目光長遠,所以他也就顯得那麼氣度不凡。

    《逍遙遊》則要求我們,要突破條件和空間的限制,而不是自視甚高和氣量狹小。它處處引用寓言,令我們感嘆自身的渺小,誘導我們摒棄狹義而膚淺的念頭,從而成就一個氣度不凡的自己。

    其三,《逍遙遊》格局巨大,令我們改變格局。

    《逍遙遊》不推崇小格局,他推行的是一個大格局,一個超越物質的大世界,故此被人認為,他只是在幻想,在虛構沒有存在的所謂“至人”、“神人”、“聖人”等人物,推行什麼絕對的精神自由,現實之人則認為,這是不存在的,這是達不到的。

    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對《逍遙遊》的欣賞。因為胸襟開闊了,我們的世界觀也因此發生了改變了,我們不會拘泥於一方的成敗,我們做人做事也在改變著,從大格局出發。

    比如莊子和惠子的對答,莊子認為惠子是不會使用大的東西,所以惠子才會認為那大葫蘆種子沒用。

    思維往往有時候是由於人的見識而受到限制,比如現在流行的一句話,“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這其中的“貧窮”其實不僅指物質財富,也包括了我們的精神財富,我們的見識影響了我們的思維。

    有時候人的思維就是僵硬的,所以《逍遙遊》推導我們要開竅,我們的思維應該散發,而不是僵硬不變。

    這世界上沒有什麼沒用的東西,只是我們用不上,或者是我們不會使用,也就是我們的格局還沒有達到一定的境界。你看山是山,停留在第一階段,別人看山是山,已經走到了第三階段,格局比你大,理解也就比你深刻。

    《逍遙遊》用簡單通俗的道理,誘導我們去改變格局,而不是不知變通,於是,我們從無用到實用,從不起飛到翱翔九萬里高空,從滿足一時的功名利祿到寵辱不驚,我們不僅氣度在發生改變,也在逐步建立了更加長遠的追求和理想,這其實是好事。

    綜上所述,我們的胸襟,氣度和格局,也在《逍遙遊》的影響之下,逐步改變。《逍遙遊》歷來受人推崇,大概就是因為它具備瞭如此獨特的魅力,它雖然是推崇絕對自由,這有點像是要求絕對的完美,我們做不到,但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和借鑑。

  • 2 # 隋源37

    莊子以其汪洋縱肆的神來之筆,藉助層層遞進的比喻和象徵,層層打破我們固有的精神格局,廓小我為大我,至於無己無功無名、物我兩忘的“逍遙“之境,讓個人的小宇宙和身外的大宇宙融為一體,從而接近了一種宗教式的體驗。這已不僅僅是一種哲學思辨,相信以之作為長期的精神追求對人的身心都會有所裨益。它對文學藝術創作的啟發更是讓一代代文藝家受益無窮。

  • 3 # 江湖夜雨92

    汪洋恣肆,氣勢磅礴的《逍遙遊》,講了很多恢詭的故事,我們從中能讀出什麼智慧呢?

    我們先來看理學家程顥寫的一首詩。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餘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

    春日的田野,多麼美好。天上流雲緩緩,地上綠草如茵,亂花迷眼。微風過處,楊柳依依。時至中午,詩人仍徘徊於流水潺潺的小河邊,不肯回去。有誰能體會到我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樂趣呢?

    生活是美好的,值得留戀的。可往往我們的心靈被世俗的塵垢矇蔽,被名韁利鎖所束縛,過度的費心勞神,使身心疲憊,無法自拔。我們追求幸福可以理解,可我們偏偏追求的是比別人幸福,攀比能有盡頭嗎?

    我們來讀一讀莊子講的怪異故事。北海有魚,有幾千里長。變化為鳥,名叫大鵬,也有數千里長。振翅而飛,其翅若垂天之雲。它乘六月之長風,飛往南海。翅膀能擊水三千里,能翱翔於九萬里的高空。其氣勢如貫長虹,壯闊絕倫。

    形體有大,也有小。蟬和學鳩看到了,笑著說,飛那麼遠幹嘛,我只不過能飛到房簷和樹上罷了。你看,他們雖小,但也是獨特的生命,也有自己的苦與樂,並不覺得自卑,低人一等。

    大小是相對的,如果我們盲目攀比結果,那煩惱那會有盡頭呢?那和別人比什麼?比實實在在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盡到自己的責任,則何憂之有?何懼之有?

    大鵬翱翔藍天,自由自在,固然厲害,但也要憑藉六月的大風,平時走好每一步,增長才幹,磨練意志,才有可能達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形體如此,生命也如此。朝菌,只能存活一個早晨,怎麼能知道有朝暮,寒蟬只能存活幾十天,怎麼能知道一年有四季,有種神龜,以五百年為春,五百年為秋。有種椿樹,以八百年為春,八百年為秋。而彭祖以壽命長久聞名於世,如果我們和他比,豈不可悲可嘆嗎?

    當然,小聰明趕不上大智慧,壽命短比不上壽命長。如果我們站在人生的角度去看問題會,我們會覺得我們不懂取捨,一位去追求什麼千秋霸業,什麼功名利祿,又是多麼愚昧可笑。匆匆忙忙的人生路上,從容生活,愉悅心境才是重要的。

    我們怎樣做才能達到理想的境界?莊子說,有才智去做一件事就去做,有能力保護一鄉人就去保護,有道德作一國之君就治理國家。各人根據自己的條件,做自己能夠做的事情。

    從反面說如果德不配位,才不勝任,那就要決心放棄,更不能去爭取了。當年管仲病重,齊桓公想讓鮑叔牙接替相位,管仲就堅決反對自己莫逆之交接任,說那樣會害了他。

    找準自己的位置,認清自己能做的事,就不再動搖,世上的人都誇獎他,他也不會意滿,世上的人都責難他,他也不會沮喪。他已經到了忘我的地步,這就是至人無己。陶淵明說,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

    讀莊子,會在不知不覺間,增寬我們的胸襟,氣度,和胸懷。讓我們不固執己見,不苛責於人,懂包容,能取捨。莊子思想如日月經天,如江河行地,不愧為經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詩經》裡有“參差荇菜,左右采之”,人們為什麼要採荇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