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之交流
-
2 # 赫赫嗚
我覺得不合理!可以先問孩子得到他的允許才行,沒允許還是不能自作主張,雖然你是他的父母但是孩子也是有隱私權的,試想一下你自己的隱私被人偷看你願意嗎?其實跟孩子我們可以當朋友一樣相處,原則道德問題還是要遵守的我們可以干預,告訴他對錯
-
3 # 焱芝
我覺得不合理啊,畢竟這是個人隱私。
我覺得不管是父母,朋友,還是愛人。真的不應該隨便看對方的手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而且這也是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如果要看,必須經過他人同意之後才看,才是對對方的尊重。
有些父母擔心孩子小,怕他們還不懂的明辨是非。青春期的孩子更甚。社會上騙子那麼多,孩子要是在網上認識什麼不好的人,再加上這樣的新聞屢屢出現,所以會翻看孩子的手機。這個也是出自一份擔心,這個的話可以理解。
但是不贊同。敏感時期的孩子需要引導和溝通,如果採用不正當方式,比如看孩子手機,被孩子發現的話,他會非常牴觸,更不願意說出自己的事情了。
所以不管是出於關心也好,還是什麼,父母都不應該隨意翻看孩子的手機,這也是對孩子的尊重。
-
4 # LJ靜談教育
不合理,隨著手機在中國的普及,青少年的手機擁有率也越來越高,但是問題也隨之不斷出現:家長隨便翻看孩子的手機簡訊,複製孩子手機內的通訊錄,甚至在孩子的手機上裝了 GPS 定位系統,隨時隨地檢視孩子的一舉一動……這些都令青少年們頭疼不已。
一、從父母角度看
家長們都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家長在孩子教育問題上,期望甚高,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多家長因為擔心接觸不良知識,使得孩子變壞,或者擔心孩子早戀,習慣於以監護人的身份,隨意翻動孩子的書包、衣袋、手機或其他能夠記載孩子交往資訊的載體,從中發現一絲蛛絲馬跡,從而做到未雨綢繆,把一些不健康的行為扼殺在萌芽之中,也是用苦良心,可以理解。
二、從孩子角度看
由於現在孩子們的自我意識很強,在成長過程中形成“成長逆反心理”比較明顯,處理不好容易走向對立。
1、據瞭解,因為父母偷看孩子簡訊引發矛盾,已成為近年來社會上悄現的新問題,如同偷看孩子日記一樣,偷看孩子簡訊的父母,大都也用心良苦,想借此監管教育小孩,殊不知這侵犯了孩子的隱私權。
2、有關專家指出,家長偷看孩子的簡訊“已侵犯了孩子的隱私權,極易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用心良苦卻幫了倒忙。”處於發育期的孩子發簡訊而不打電話,記日記而不說出去,說明他不想讓家長知道,家長應像尊重成年人一樣尊重他們,而不是強行要看或偷看。
3、未成年人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在心理上都沒有達到成熟度程度,具有思想單純、易衝動、對於事物接受能力強以及判斷是非能力弱、自我保護能力不強等特點,基於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保護未成年人的隱私權,應該說是一種時代進步的表現。雖然,它單方面限制了家長的行為,但是,尊重他們的隱私實際上就是尊重他們的成長過程。家長偷看日記、偷聽電話這些行為,其實都是對孩子關心不夠、缺乏信任的表現,容易造成孩子對家長的不滿情緒,產生新的溝通障礙。這實質上反映了家庭教育的失敗。
4、《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十九條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對 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隱 匿、譭棄;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 依法進行檢查,或者對無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 電子郵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代為開拆、查閱外,任何組 織或者個人不得開拆、查閱。”因此,作為父母,不可以隨意翻看孩子的手機,也不能隨意翻看孩子的日記等,孩子的隱私應 當得到尊重和保護。
所以,父母應尊重孩子們的隱私權,不要輕易去動孩子們的隱私,如果強行開啟,孩子的心靈大門就會從此對你緊閉。但這是不是就意味著,在孩子面前,家長就無所適從呢?如果是,那同樣也反映了立法的失敗、正確的方法應該是,父母親應該平視孩子,走近孩子,多與他們溝通,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解決他們的煩惱,給他們一片快樂純淨的心靈空間。這大概也是保護孩子隱私權的立法初衷吧。
回覆列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在沒有走入社會前看孩子的手機是合理的,因為有些父母不知道的事及孩子沒有說的想法會從手機裡瞭解到,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更要多關心多瞭解以避免發生衝突後孩子離家出走的事情。至於孩子的隱私權也要考慮前提是要了解然後正確的引導教育,不能用孩子的隱私去訓斥教育孩子的方法每個家長都要去掌握,這是做父母的必須學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