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毛筆書寫用筆有什麼講究?寧可大筆寫小字,不可小筆寫大字對嗎?
9
回覆列表
  • 1 # 中州耕牛堂主

    用毛筆書寫時,要養成大筆寫小字,不可小筆寫大字。歷代書家都是這樣做的!

    用大筆寫小字,字字厚重有力,且神韻十足。只要書者把控好手中的毛筆,書寫時就會運用自如,便於筆法和字法的表現,寫出的作品高雅精緻,技術含量高,好看耐看。

    如果用小筆寫大字,會出現線條單薄,缺力少神,像乾柴棍似的,且主筆難於突出,有時候寫一個字會補兩次墨,使墨法無法變化,即便是想變化,也只能用“描字”的辦法解決。用小筆寫大字寫出的作品,缺力少筋,不高雅,不耐品,多為俗作!

    多年來,有不少書家習慣在作品落款時換小筆的做法,使作品顯得很不協調,這是不可取的。正確的做法是:作品正文寫完後,無須換筆,一氣呵成。所以說,一個書法家,一個書法愛好者,都應該養成大筆寫小字的習慣。當代書法大家張繼、劉洪彪、張旭光、盧中南、李松、劉文華、言恭達,都是堅持大筆寫小字的,他們在創作書法作品時,落款從不換小筆。

  • 2 # 千垛顧榮保

    首先筆毫應齊圓健,不能買那些不法商家(小廠)做的劣質筆。寫書法筆、墨、紙即為藝術之“天時、地利、人和”且缺一不可,然時下另類書家自當別論。

    如金農漆書應是將筆毫弄成排筆狀扁平,秦篆書寫時筆毫張馳統一……

    正如廚師刀法切肉絲、批魚片、斬肉末、打花刀等……

  • 3 # 麓風軒
    一、“鶴膝”及其糾正

    鶴膝,是通俗說法,指豎畫落筆粗濁,點畫粗細懸殊,猶如鶴的膝蓋處粗重的結節一樣難看。

    正確用筆:減輕豎畫兩頭頓按的力度,加強中部行筆的力度,做到“中實”。按稍有頓按、均勻用力、平穩行筆的方法書寫。

    二、“蜂腰”及其糾正

    蜂腰,這是寫橫畫時容易犯的毛病。下筆橫起,收筆過重,而行筆時一滑而過,造成兩端粗濁、中間細弱極不相稱的點畫形狀,人們將其喻之為峰腰。

    正確用筆:橫畫起處頓筆之後,稍提筆即向右行筆,力量要勺稱,做到“中實”。有時把橫畫的中段寫得較細些,這種細是輕提行筆的效果,但行筆中一定要做到統一、協調有力、自然,謹防“蜂腰”現象。

    三、“折木”及其糾正

    折木,起筆收筆沒有提按、藏收的動作,信筆起,任筆收,兩端枯澀、毛糙,像折斷了的木頭似的,人們將其稱為“折木”。

    正確用筆:寫橫畫時候不僅要把中段寫得挺勁,另一方面要把起筆處和收筆處寫得豐滿、圓潤,才能謹防折木筆病出現。

    四、“柴擔”及其糾正

    柴擔就是寫橫畫時,兩頭獨重下沉,中間輕浮上隆,就像一根被兩 頭的柴捆壓彎了的扁擔一樣中間彎曲隆起,兩頭下垂,人惡其病,戲稱“柴擔”。

    正確用筆:將橫造型基本寫“平”。這個“平”不是平直,而是平穩和踏實。如果寫得極平直,也容易出現死板和僵硬的筆病。為防止橫畫平直,可以在行筆時求取波折變化效果。

    五、“釘頭”及其糾正

    釘頭,主要比喻的是撇畫的病筆形狀。其具體表現落筆粗濁,回鋒撇出時所扭甩、浮滑,收筆短而尖。是初學者常見的筆病。

    正確用筆:撇畫頓點起筆後不猛然提筆過高,而是較平穩、有力地行筆,逐漸行筆逐漸提筆,不使撇筆過短。

    六、鼠尾及其防治

    鼠尾,是比喻撇捺、豎的尾部細長、直露浮滑、乏力,好像老鼠的尾巴。這是常見的筆法錯誤。

    正確用筆:筆畫起筆後平穩執行,加強中段力度收尾謹防尖長細畫出現。

    七、“竹節”及其糾正

    竹節,是指寫豎畫時把上下兩端寫得像竹子結節一樣,這也是病筆的一種。但若行筆沉實亦有例外,揚州八怪金農楷書的橫豎多屬此類形狀,但都因行筆沉實、反而也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正確用筆:起筆落筆處注意寫得圓潤,謹防兩頭尖削;中段行筆宜充實注力,謹防浮滑現象出現。

    八、“蟹爪”及其糾正

    蟹爪,是誇張了顏真卿字型習氣的一種筆病。寫的豎鉤,豎畫形狀臃腫,肉多於骨,而鉤卻行筆過細,就像螃蟹的爪子一樣難看。

    正確用筆:豎畫要相對挺直,消除運筆濁肉的弊端,寫得有力;鉤畫挑出要沉穩,不宜細畫急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將地球打穿,需要多久能到達地球的另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