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問問風聽聽雨品品簫
-
2 # 手機使用者烏龍
說二句,甕是過去捕魚一種器具。意是進入甕的魚兒都難以逃掉,更何況進入甕的鱉就更加難逃脫了。人們在戰爭中學習戰,把一些用於戰爭的戰術寫書教案,比如口袋戰術,關起門來打狗,甕中捉鱉等,都是戰術的一種。話說一九六二年,印度國軍,在英美西方勢力的教唆下,對中國發動大規模的入侵,打上幾槍,放上幾炮,沒見中國軍隊有較大的還擊,視為中國軍隊很是一般。為此,一發不可收勢,長驅直入。由於印度軍隊推進很快。當時中央軍委都有些著急。電令負責指揮中印自衛還擊作戰的林彪元帥。要想盡一切辦法,阻止印軍的長驅直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授。林元帥不得不把,華人民解放軍口袋戰術,回報中央軍委。此時的口袋戰術,正得心應手的把印軍的甲種師,裝的舒舒服服。口袋的口子慢慢的縮小並紮緊。林總一聲令下,全面突擊。一時打的印軍滿地找牙。不知是那兒降來神兵。呱呱的直叫橫衝堅闖也無際於事。不得不求饒投降。留下最精良的裝備,低著最恥辱的腦袋回到了度印。這就是中國軍隊的口袋戰術。這就是甕中捉鱉。甕城是由甕演變而來。有了甕的魚器,進入甕中的鱉就無法逃脫,為此又出了一個成語,就是罩子的魚不愁拿。有了這些成語,人們就按照這些成語編排戰爭,比如,進攻戰,防禦戰,掏心戰,穿插戰,口袋戰,麻雀戰等等,應是先有成語,後有編排甕城。個人觀點,不足指正。
-
3 # 生活亂也有調彈
甕城的出現讓古人創造了成語“甕中捉鱉”還是“甕中捉鱉”成語讓古人突發奇想,爆發靈感建造了甕城。這個問題跟雞和雞蛋的先後關係一樣有趣,不過沒有它複雜。只要我們細細分析文化史料,答案顯而易見,下邊我就帶你去探究。
“甕中捉鱉”:意思是在大罈子裡捉甲魚。後來形容想要得到的東西已在自己完全掌控之中。最早記載在宋朝釋普濟《五燈會元•樞密徐府居士》 一九:“甕裡何曾走卻鱉。”,意思是大罈子裡啥時候逃走過鱉?後來在明朝明馮夢龍著的《警世通言》中有“孫富視十娘已為甕中之鱉,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安放在船頭之上。”的句子,意思杜十娘已被孫富牢牢掌控,迎娶已成定局,才讓家童送梳妝打扮的飾品和粉黛,將其安頓在船頭;清朝錢彩寫的《說岳全傳》第七十六回“這幾個小南蠻,只算得個甕中捉鱉,不消費得僧家大刀,管教他一個個束手就縛”。突出了主人公武功蓋世,收拾小南蠻輕而易舉。典故《李逵負荊》講的就是成語“甕中捉鱉”,大意是:“北宋末年, 在梁山泊大寨不遠的山下,有個杏花莊。莊上有個小酒店,酒店的老漢家中別無他人,只有一個十八歲的女兒,名叫滿堂嬌。滿堂嬌長得美貌動人。一天,兩個流氓來酒店吃酒。不但不付酒錢,還對年輕美貌的姑娘起了歹念,借宋江和魯智深的名號強行將她搶走。正當老漢悲憤欲絕的時候,李逵路過酒店。聽說宋江和魯智深幹下這等傷天害理的事,他怒髮衝冠決心上山找宋江和魯智深理論。李逵大鬧忠義堂。最後知道錯怪了宋江後,命人將自己捆綁起來,向宋江賠罪。此時恰好老漢來報告,那兩個流氓兩個惡漢被他灌醉在店裡酣睡。李逵高興地說:“來得正好,老子甕中捉鱉,收拾這兩個痞子!”李逵手提板斧,火速下山,終於除掉了這兩個冒充梁山好漢、敗壞梁山名聲的流氓。”
成語甕中捉鱉典故漫畫
二、甕城的歷史
甕城為古代加強城堡或關隘的防守的主要防禦設施之一,兩側與城牆連在一起建立,設有箭樓、門閘、雉堞等防禦設施,屬於城牆的一部分。只要誘敵進入甕城,關閉城門可以從高處往下放箭,可以開啟水閘放水讓敵人無路可逃。
古代翁城遺址
甕城最早出現的時代尚有待考證,不過匈奴所築統萬城為甕城最早雛形,西漢至北魏時期,城門門樓多為兩三層的崇樓,左右設定樓觀;甕城設定流行於五代和北宋時期在宋朝人所著的《武經總要》和《東京夢華錄·卷一》都有詳盡的描述;明朝重視城池的防禦,在南京、北京、、西安、商丘、平遙、山海關、嘉峪關,均設定了甕城。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甕城是位於南京的中華門,也是世界上儲存最完好、結構最複雜的堡壘甕城。
中華門
三、成語“甕中捉鱉”VS“甕城”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只能猜測,無從考證。
據猜,“甕中捉鱉”的本意是“放進翁中的鱉是逃脫不了的”,這個成語的出處似乎與古人漁獵活動有關,後用來比喻想要撲捉的物件已經在掌握之中,可以手到擒來,逃脫不掉。古代建設都稱或具有重要軍事意義的城池時,在城門之外增加一個隔離建築,進入這個隔離建築範圍內的敵人就如同被裝進翁中的鱉一樣難以逃脫,故為此隔離建築取名“翁城”。
以此推測,“翁中捉鱉”這個成語應早於翁城,而不是先有翁城,然後才有“甕中捉鱉”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