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fcby青
-
2 # 使用者93550052366關東
說不好,試著說說。委屈一般是強者強加給弱者的不實之說,說弱者不生氣,不特別生氣是不客觀的。只要是思維正常的人受到傷害都生氣。所謂的英雄氣短,就是承受不住傷害,而做出的過激行為。責任在強者。
但這決不是弱者做過激行為的理由,而弱者這個時候就要千方百計的化解這一傷害,避免做出過激行為擴大傷害。當然化解傷害是個藝術活,請高手賜教吧!
-
3 # 雲淡風輕153580378
首先,受不得委屈的人,不一定是英雄!因為一點小事就懷恨在心,奪人性命的大有人在哦,那能稱之為英雄嗎?所以說這是個偽命題!其次英雄是真的很容易“氣短”的,因為所謂的英雄心高氣傲眼裡不容沙子,他們的自尊心比生命還要重要,所以他們不能容忍別人讓自己受委屈,周瑜就是典型的例子。不過真正的英雄不會“氣短”,他們胸懷大志,虛懷若谷;不會因為一時的委屈而阻礙自己向著目標前進的步伐,所以最終成為了各個領域的領軍人物,一代梟雄!此乃真英雄也!
-
4 # 邵葵
這個問題確實很難回答。“英雄氣短”是一個古老的成語,怕是並不適合當今時代的人們吧?!
如果提問者不把問題寫的更具體化,真的不好回答。
當今時代的人類,到底把哪種人稱之為英雄呢?
我們常說:兒女情長,英雄氣短。這是一個貶義詞。
在我看來,世上並沒有英雄。一個人有時會表現出“氣短”的狀態是很正常的。因為人性是的軟弱的。而人性的軟弱常常是因為貪婪而產生的。而貪婪又是因盲目和恐懼而產生。(注:不要把人類的軟弱和魔鬼的邪惡劃等號。)
例如:人類在那些被魔鬼驅使的年代,憑藉武力、金錢等奪得了世界的一小部分,在那裡各自稱帝,並想用武力征服更多的土地或民族。這樣的人並算不上英雄,他只能被稱之為種族主義者,或狹隘的民族主義者。如果是這樣的所謂“英雄”的話,我想他是會常常有挫敗感的。因為人的生命有限,沒有哪個帝王能夠長久把持王權。
人類的進步是整體奮鬥的結果。我們已經從崇尚武力,崇拜金錢等,逐漸地趨於理智化和情感化。而天下太平,兒女情長是我們人類社會奮鬥和追求的終極目標,是全人類共同的渴望。當我們的意識形態隨著社會進步而改變,把自己的思想從貪婪和狂躁中解救出來時,我們就不會再覺得自己受委屈,或英雄氣短了。
回覆列表
歷史一再告訴人們,歷史其實從來都是沿著他神秘而又淺顯的邏輯走下去的,即,中國道家學術中早就講的:道法自然。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在《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的語境中,曹操卻是第一英雄,因為,他的所作所為,基本上合乎自然之道的。因為,他敢於把無道的“人君”拉下神壇,並以此來剝奪了無德才兼備式的“人君”們危害百姓的可能性。 從這個角度來講,曹操其人是大惡於世襲制及其寄生蟲們的,卻又是至善於三國百姓與中國歷史的,因為,他順從了社會客觀規律,即天下乃天下人的天下,能者居之,從而推動了中國歷史的向前發展。
至於劉備,則是真正的可惡,打著所謂的匡扶漢室江山的口號,進而為一個搖搖欲墜的王朝大廈勞師動眾,併為此而生髮出了更多的戰爭。從這個角度來說,他這樣逆時流而動的言行,不論中國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其事,他這樣的人性慾望也都是大善於他個人的慾望,或者說是漢室江山,而又是至惡於天下蒼生的。 從這個角度來講,小說人物諸葛亮等,皆是幫兇。然而,即使如此,在我們長期以來的社會審美意識形態中,卻總是認為,劉備之流是演義者,是大善人。而我們不論是從人性的角度,還是從人類的大視野上來看,這樣的審美都是存在著問題的。
因為,總是讓無德才兼備者來愚弄,或者說是管制德才兼備者,這恐怕也只是在我們民族性格中才分娩得出來的怪胎了。而這樣的民族,我們也用一次又一次的血淚史來為這樣的審美意識形態買了單。應該說,我們民族中,這樣的人性慾望與自我否定的互動性,讓我們的民族呈現出了歷史性的集體性悲哀來。
在李宗吾的厚黑學視角中,他還認為:項羽拔山蓋世之雄,喑嗚叱吒,千人皆廢,為什麼身死東城,為天下笑?他失敗的原因,韓信所說“婦人之仁,匹夫之勇”兩句話,包括盡了。“婦人之仁”,是心有所不忍,其病根在心子不黑。“匹夫之勇”,是受不得氣,其病根在臉皮不厚。
李宗吾在這樣的評說中其實也就是再一次告訴人們,戰爭就是戰爭,戰爭是殘酷無情的,我們的華語中也說,一林不藏二虎。表面上來看,李宗吾的論述中就是認為,做大事的人,就是要臉厚,要心黑,否則就會損已利人。
他的這一說法,似乎於我們這樣一個禮儀之邦中的“儒雅”者們來說是不好接受的,但即使是從人性的核心層面上來看,戰爭終究是屬於狼性的遊戲,而也只有狼性,才能最終給我們一個開天闢地的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