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看看球聊聊天

    隨著國內經濟的飛速發展,特別是城鎮化的加速推進,每個家庭幾乎都經歷了從貧窮到稍有資產的過程。當然,有一些家庭在改革大潮中佔得先機,把後代的起跑線前移了一大塊。大多數家庭還處於一個將富不富,有諸多牽絆的狀態。於是很多人開始對社會不滿,對自己的原生家庭不滿,感到要不是有那麼多的負累,自己應該飛得更遠,飛得更高。原本我以為這種情緒多發生在農村家庭,現在看來城裡的家庭也一樣存在,因為上數兩代,大家都很窮。幾乎每個人都在負重前行,你憑什麼認為是家庭拖累了你?

    我們都沒有辦法決定自己的出身,但是很大程度上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劇中女主角蘇明玉特別希望改變自己的出身,但是活到最後卻發現自己活成了趙美蘭。大家看到了家庭給她帶來的巨大壓力,但是把家庭給她的巨大動力給忽視掉了。你不能否認蘇母的要強原原本本地遺傳給了她,這是她取得成功的原始基礎。你不能否認家庭的不公給了她奮鬥的動力。這個世界很公平,被寵溺的明成事業就沒有那麼成功。蘇明玉能跟原生家庭劃清界限麼?她十八歲就做到了,她完全可以不管家裡的所有事兒。我們只感受到了她的憤怒和苦楚,卻對她跟家庭跟自己和解後的釋然。恨和原諒都是她自己的選擇,她的內心得到了滿足,從一定意義上講,跟原生家庭無關。很多有原生家庭焦慮的朋友大概還沒有像明玉一樣跟自己和解,跟這個世界和解,這跟窮富無關,跟能力無關。

    其實大多數人帶著家庭的負累焦慮還好一些,最可怕的是那種明明索取了家庭全部資源,依然感到不滿足的群體。蘇家父母這樣的畢竟是少數,大多數家庭的父母都是傾盡全力去幫助孩子們。有多少人的房子是掏空了三個家庭的積蓄付的首付?有多少人是因為沒有很廣的社會關係進不了心儀的單位?有多少人明明沒有那個消費能力卻保持一個小資的生活狀態?對這種人,我只想說,你的原生家庭盡了全力,你呢?你憑什麼抱怨?

    之前在一些文章下評論自己的觀點,得到一個回覆是你很幸運,好像我不認同這種焦慮的情緒都是因為命好,這有些強人所難了。個人農村家庭出身,混得很一般,遇到的事情跟大家大同小異。我也有焦慮,但我感恩我的家庭,感恩他們為我的付出,感恩他們給我一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我會用自己的努力換取屬於自己的小確幸,不那麼好高騖遠。

    抱歉,這題我真的不想賣慘。

  • 2 # 女子心理喵

    原生家庭的影響確實是會影響一生,但當你長大後,是可以覺知並且改善這樣的影響,不能任由其發展,這點也是你突破的關鍵。但同樣原生家庭也會造就現在的你,就像明玉。雖然不如她這麼好,但獨立自主的能力卻是誰都奪不去的。所以,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隨著你的成長和成熟,你會更加客觀的看待過往,所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 3 # 我是之乎者

    這種和電視劇中類似的故事真的就發生在身邊過,是一九八幾年的時候,屬於我們90後父母的那個年代,那時候重男輕女還是普遍存在的,一個農村家庭,大哥一直上學,二妹就變成了長姐,每天放學要把家裡很多活都幹了,三妹年紀小,四妹才出生。二妹沒有時間學習,放學後不僅要洗衣做飯餵豬還要哄年紀更小的四妹,所以似乎理所應當一樣二妹初中沒讀完就輟學了不,家裡想過幾年找個好人家給她嫁人就行了,她羨慕妹妹們每天讀書,她心裡也感覺父母很偏心,什麼活都讓自己幹,好吃的永遠是給哥哥妹妹吃......

    一晃兄弟姐妹長大成家立業,哥哥一家和和美美,三妹當了高校的老師,四妹也屬於知識分子在外闖蕩,只有二妹依舊在村子裡務農,結婚生子。大家有了各不相同的人生,三妹一直看不起姐姐,感覺他是沒文化的農民,四妹妹還和姐姐親近一點,記得小時候一直是姐姐哄她,大哥依舊是和家裡接觸少,在事業單位一兩年也就回一次家。

    那個時候這樣的原生家庭太多太多,我沒有表述他們過多的激烈矛盾,但是就是這樣的原生家庭都存在著激烈的矛盾。姐姐看著哥哥妹妹的日子一輩子感覺家裡不公,感覺自己是為了他們付出的那個,妹妹們卻一直嫌棄姐姐沒出息沒文化,大哥只是偶爾和家人聯絡,就想劇中一樣他們很少聯絡只有在父母去逝時聚到了一起,但是在他們自己都為人父母后,上了年紀的兄弟姐妹們煩了聯絡多了起來。

    就像《都挺好》中明玉說的,以前一直想脫離蘇家,可是當父親病後一家人卻變得相親相愛了。原生家庭給我們的思考很多,我曾經因為這些親眼目睹的身邊親友的家事,甚至覺得以後一輩子不要孩子或者只要一個孩子,因為父母做不到絕對的公平,或者說做父母真的很難。但是隨著大學畢業、結婚成家後發現家人血脈相連真的永遠剪不斷,但是曾經破碎過的親情創傷也真的很難彌補,很多時候都能夠原諒,但是原諒不代表裂縫不存在,這種少年時期家庭帶來的不公和創傷會跟隨人一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們都知道麥迪有35秒13分神蹟,那你知道那一場他全場得到多少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