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碧海藍天67289
-
2 # 心醉流年的
大別山西起湖北省應山縣,東至商城、羅田、金寨、英山、霍邱、霍山諸縣,蜿蜒於豫、鄂、皖3省邊區間的一條北嶺山脈。西從光山縣入境,沿東南邊界逶迤,呈東西走向。至東峰尖(海拔1257.3米)分為2支:一支向東南,往棋盤石(1315米)進鄂、皖邊界。另一支向東北豫、皖邊界分佈,至金寨縣城西五峰尖(639米)止。
-
3 # 輕山1
廣義 大別山脈指桐柏山—大別山這個相連的大山脈及其支脈和餘脈的總和(也稱 淮陽山脈,類似大巴山脈包括武當山和大巴山等)。
桐柏山一般高度500公尺,主峰太白頂海拔1,140公尺,為淮河發源地。大別山海拔1,000公尺左右,大別山主峰白馬尖(1,777公尺)在安徽省霍山縣南。高峰天堂寨(1,729公尺)在湖北省羅田縣東北,山地被斷層分割成許多菱形斷塊,東南側黃梅到桐城一帶,山麓線挺直,山坡陡到50°以上,是明顯的斷層崖。
山脈南北側修建了許多水庫,有梅山水庫、佛子嶺水庫、白蓮河水庫。原來森林蔥鬱,但長期遭受破壞,覆被率低,水土流失嚴重,水庫壽命也受到影響。現存森林以馬尾松、杉、櫟類為主。大別山區是中國茶葉主要產區,皖西的六安瓜片、豫南的信陽毛尖、
鄂東北的漢綠都較著名。羅田、金寨有桑蠶業。板栗、油桐、油茶、烏桕、漆樹等經濟林在低山丘陵區廣泛分佈。
白馬尖距霍山縣城90公里,位於太陽、磨子潭、大化坪三個鄉鎮交界處。白馬尖成山於燕山運動晚期,為花崗石山體。山勢磅礴,巍峨壯麗,聚高、雄、峻、特為一體。山峰形似白馬,一峰獨秀,群山俯首,且常年白雲繚繞,故稱白馬尖,海拔1777米,為大別山第一高峰。處於大別山主峰景區和大別山(六安)國家地質公園白馬尖分園區核心位置。
白馬尖山中林深谷幽,古木參天,婆娑多姿,清溪激湍,交響成韻。怪石形狀各異,惟妙惟肖:虎頭巖形似餓虎撲食,
飛來石拔地而起,蛤蟆石巋然不動,拱狀石似動非動……原始森林中蘊藏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金錢松、青錢松、紅豆杉、香榧、都枝杜鵑、天女花、黃山松,金錢豹、果子狸、豪豬、白冠長尾雉、甲板龜、娃娃魚等應有皆有。特別是東北坡的千年都枝杜鵑園,生長著上千棵姿態各異的都枝杜鵑,春曖花開,漫山遍野洋溢著華貴之氣,其賞心悅目之程度,舉世罕見。
白馬尖高峰聳峙,群巒環繞,險拔峻峭。登峰俯視,東方岳西的千脈群山,南面英山的鄂水故道,西北金寨的萬頃桑園盡收眼底,斯巔神奇,觀者有納五洲風雲之慨嘆!信步山間,看潺潺溪水,聽清脆鳥鳴,嗅撲鼻花香,聞陣陣松濤,令人心曠神怡,大有返璞歸真之感。天高雲淡之際,登頂遠眺,極目四周,一覽眾山小。這是一片未被開發的處女地,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保護較好,是一個具有大別山區典型特徵的、旅遊價值很高的風景區,是遊客登高探險,避暑納涼的絕佳去處。
白馬尖與海拔1763米的多雲尖遙遙相望,並稱姊妹峰。二山之間常年雲霧翻飛縹緲,波瀾起伏,浩瀚似海。多雲尖有多雲寺,相傳為漢初所建,寺為條塊石壘砌而成,古老而原始,廟內所藏古物,具有很高的考古和觀賞價值。
-
4 # 0910鴻運
大別山脈,位於中國中部山原,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處,介於北緯30°10′~32°30′,東經112°40′~117°10′。大別山脈西接桐柏山,東延為(也稱皖山)和張八嶺,三者合稱淮陰山,西段作西北—東南走向,東段作東北—西南走向,是長江與淮河水系的分水嶺。一般海拔500~800米,山地主要部分海拔1500米左右,主峰白馬尖海拔1777米。
回覆列表
大別山脈,狹義指大別山,廣義指桐柏山—大別山這個相連的大山脈及其支脈和餘脈的總和(也稱淮陽山脈,類似大巴山脈包括武當山和大巴山等),位於中國中部山原。 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處,介於北緯30°10′~32°30′,東經112°40′~117°10′。大別山脈東延為(也稱皖山)和張八嶺,三者合稱淮陰山,西段作西北—東南走向,東段作東北—西南走向,是長江與淮河水系的分水嶺。一般海拔500~800米,山地主要部分海拔1500米左右,主峰白馬尖海拔1777米。
中文名
大別山脈
構成
桐柏山—大別山及其支脈和餘脈
主要部分
海拔1500米左右
白馬尖海拔
1777米。
北緯
30°10′~32°30′
冬季氣溫
平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