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覺分為鹹、甜(甘)、酸、辣(辛)、苦,合稱為五味,早在《黃帝內經》中便有關於五味的記載:
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腎……鹹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
古人對五味便有了如此的研究,作為飲食文化空前繁榮的今人,對五味或許有著更為豐富的體會。下面我們就來聊聊五味。
亙古不變的味之源——鹹
人的汗水是鹹的,淚水同樣也是鹹的,鹹味天然就是人體的一部分,但我們自身卻無法產生,而需要透過食用鹽來獲取,所以鹽不論對於古人還是今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早在春秋時趙國通史《世本》中便有關於煮鹽的記載:
夙沙作煮鹽,夙沙氏,齊人也
說完關於鹽的歷史,我們還是要說說鹹味。鹹味看似普通,但如果食材中沒有了它的存在,似乎所有美味都會黯然失色,所以鹹味可以說是所有味道的源起,是變化無窮的味蕾體驗的基礎。五味中鹹味和甜味可以相互抵消,所以在烹飪一些甜味菜餚時,不小心放多了鹽,不必擔心,在放些糖就好了。
愛之味道初體驗——甜
負責感受甜味的味蕾,大部分分佈於舌頭前部,這個位置往往會最先接觸到食物,亦如我們每人之初,最先感知的味道,往往是母親的乳汁的甜味,或許正因為如此,甜味總會帶給人一種幸福感。
記得從自己剛記事起,便對甜味有著一種痴迷,不光喜歡吃糖果,就連母親做的香噴噴的打滷麵,我也會視而不見,而是會跑去廚房,在麵條中加上滿滿一大勺白糖,津津有味的拌著吃。如今想來不禁有一種甜膩感,不過這種感覺,與父母寵愛中的童年,是否有著驚人的相似呢?
隨著年齡的增加,長大後的我們才發現,甜味太單一了,甚至會逐漸對甜味產生一種鈍感。當我們步入社會,感受來自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壓力,會讓很多人發現,甜味的無憂無慮感太不接地氣,反倒是曾經最為討厭的酸味,辣味,更能讓人的味蕾感受到刺激,進而釋放心中的壓力。
舌尖味蕾的催化劑——酸
酸味最早來自於植物,很多植物果實都帶有酸澀味,比如檸檬,因其酸中帶香的味道,至今仍然被作為調味劑被廣泛使用。
與其他幾種味道相比,酸味會對味蕾產生十分獨特的刺激,除了最開始時一入口的不適應感外,隨之而來便是津液的大爆發,津液,俗稱就是口水。很多人都知道口水有助於消化,但往往會忽略其另外一個,同樣十分重要的作用。
口腔分泌出的口水,會讓食物的味道相互混合,充分與味蕾細胞接觸併產生神經反應,此時人的大腦便會對口中的美食有了全方位立體的感知,進而產生快感,這也是成語津津有味最初的意思。
痛並快樂的刺激——辣
提到辣味,大多數人往往會想到川菜,其實不僅僅是川菜,很多其他菜系同樣也以辣味見長,比如湘菜、鄂菜等等。到了近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壓力的加大,更是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無辣不歡的隊伍當中。
但如此受人喜愛的辣味,與其他幾種味道卻有著本質上的區別。辣本質上是一種痛感,是對健康細胞產生的破壞,引起的神經反射,這種破壞力往往在人體的承受範圍以內,導致不斷傳遞到大腦產生的神經訊號讓人逐漸產生一種“爽”感。
正是因為辣是一種神經的刺痛感,所以當人們受傷時,會形容傷口“火辣辣”的痛。辣的這種獨特感知方式,從某種程度上解釋了酒鬼為何很難戒酒。很多人第一次喝酒時,都會因為酒精的刺激覺得“辣嗓子”,其原因正是酒精對細胞的刺激導致的,隨著酗酒之人人長時期與酒為伴,他的味蕾細胞已經被消磨殆盡,很難再感受到其他味道,所以一個酒鬼如果不喝酒,吃再美味的才有也會味同嚼蠟。
歲月沉澱的韻味——苦
苦味,往往是小孩子最討厭的味道,從難吃的中藥,到避之不及苦瓜,總之在大多數人的童年中,對苦味都是避之不及的。隨著歲月的增加,飽嘗鹹、甜、酸、辣等滋味後,苦味似乎變得沒那麼討厭了,甚至讓人感受到一種獨特的魅力。
關於這點不是道是不是巧合,如今風靡世界的三大飲品:可可、咖啡和茶,其味道的本源,都來自苦味。許是我們經歷了繁華與喧囂後,靜下心品嚐的“真實”味道,就已經離不開苦味。苦味可以讓人心靜,告別浮躁,迴歸自我本源,將身心的注意力完全交給味蕾的體驗,苦澀在所難免,甚至要逼出眼中的淚花,但當我們忍受住痛苦,自有一種苦盡甘來的快感,或者這才是人生本味——苦味。
人慾所大味為先,五味雜談話人間,美味處處有,但需要細品。
味覺分為鹹、甜(甘)、酸、辣(辛)、苦,合稱為五味,早在《黃帝內經》中便有關於五味的記載:
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腎……鹹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
古人對五味便有了如此的研究,作為飲食文化空前繁榮的今人,對五味或許有著更為豐富的體會。下面我們就來聊聊五味。
亙古不變的味之源——鹹
人的汗水是鹹的,淚水同樣也是鹹的,鹹味天然就是人體的一部分,但我們自身卻無法產生,而需要透過食用鹽來獲取,所以鹽不論對於古人還是今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早在春秋時趙國通史《世本》中便有關於煮鹽的記載:
夙沙作煮鹽,夙沙氏,齊人也
說完關於鹽的歷史,我們還是要說說鹹味。鹹味看似普通,但如果食材中沒有了它的存在,似乎所有美味都會黯然失色,所以鹹味可以說是所有味道的源起,是變化無窮的味蕾體驗的基礎。五味中鹹味和甜味可以相互抵消,所以在烹飪一些甜味菜餚時,不小心放多了鹽,不必擔心,在放些糖就好了。
愛之味道初體驗——甜
負責感受甜味的味蕾,大部分分佈於舌頭前部,這個位置往往會最先接觸到食物,亦如我們每人之初,最先感知的味道,往往是母親的乳汁的甜味,或許正因為如此,甜味總會帶給人一種幸福感。
記得從自己剛記事起,便對甜味有著一種痴迷,不光喜歡吃糖果,就連母親做的香噴噴的打滷麵,我也會視而不見,而是會跑去廚房,在麵條中加上滿滿一大勺白糖,津津有味的拌著吃。如今想來不禁有一種甜膩感,不過這種感覺,與父母寵愛中的童年,是否有著驚人的相似呢?
隨著年齡的增加,長大後的我們才發現,甜味太單一了,甚至會逐漸對甜味產生一種鈍感。當我們步入社會,感受來自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壓力,會讓很多人發現,甜味的無憂無慮感太不接地氣,反倒是曾經最為討厭的酸味,辣味,更能讓人的味蕾感受到刺激,進而釋放心中的壓力。
舌尖味蕾的催化劑——酸
酸味最早來自於植物,很多植物果實都帶有酸澀味,比如檸檬,因其酸中帶香的味道,至今仍然被作為調味劑被廣泛使用。
與其他幾種味道相比,酸味會對味蕾產生十分獨特的刺激,除了最開始時一入口的不適應感外,隨之而來便是津液的大爆發,津液,俗稱就是口水。很多人都知道口水有助於消化,但往往會忽略其另外一個,同樣十分重要的作用。
口腔分泌出的口水,會讓食物的味道相互混合,充分與味蕾細胞接觸併產生神經反應,此時人的大腦便會對口中的美食有了全方位立體的感知,進而產生快感,這也是成語津津有味最初的意思。
痛並快樂的刺激——辣
提到辣味,大多數人往往會想到川菜,其實不僅僅是川菜,很多其他菜系同樣也以辣味見長,比如湘菜、鄂菜等等。到了近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壓力的加大,更是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無辣不歡的隊伍當中。
但如此受人喜愛的辣味,與其他幾種味道卻有著本質上的區別。辣本質上是一種痛感,是對健康細胞產生的破壞,引起的神經反射,這種破壞力往往在人體的承受範圍以內,導致不斷傳遞到大腦產生的神經訊號讓人逐漸產生一種“爽”感。
正是因為辣是一種神經的刺痛感,所以當人們受傷時,會形容傷口“火辣辣”的痛。辣的這種獨特感知方式,從某種程度上解釋了酒鬼為何很難戒酒。很多人第一次喝酒時,都會因為酒精的刺激覺得“辣嗓子”,其原因正是酒精對細胞的刺激導致的,隨著酗酒之人人長時期與酒為伴,他的味蕾細胞已經被消磨殆盡,很難再感受到其他味道,所以一個酒鬼如果不喝酒,吃再美味的才有也會味同嚼蠟。
歲月沉澱的韻味——苦
苦味,往往是小孩子最討厭的味道,從難吃的中藥,到避之不及苦瓜,總之在大多數人的童年中,對苦味都是避之不及的。隨著歲月的增加,飽嘗鹹、甜、酸、辣等滋味後,苦味似乎變得沒那麼討厭了,甚至讓人感受到一種獨特的魅力。
關於這點不是道是不是巧合,如今風靡世界的三大飲品:可可、咖啡和茶,其味道的本源,都來自苦味。許是我們經歷了繁華與喧囂後,靜下心品嚐的“真實”味道,就已經離不開苦味。苦味可以讓人心靜,告別浮躁,迴歸自我本源,將身心的注意力完全交給味蕾的體驗,苦澀在所難免,甚至要逼出眼中的淚花,但當我們忍受住痛苦,自有一種苦盡甘來的快感,或者這才是人生本味——苦味。
人慾所大味為先,五味雜談話人間,美味處處有,但需要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