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茶埂坡金紅

      屏東市土地面積 65.0670 (平方公里)  人口:95年(2006)八月底:216,696人  屏東縣土地面積 2775.6003(平方公里)  人口:95年(2006)八月底:895,018人  地方沿革:  屏東是個富裕的魚米之鄉,民風純樸、物產豐富,只是許多人卻不知它的由來。說起屏東,以前是原住民平埔西拉雅族居住的地方,當時取原住民的發音叫阿猴或阿猴社,後來才定名屏東。  在明朝鄭成功治理臺灣期間,阿猴社一帶是屬於萬年縣管轄,後來又改為隸屬萬年州,當時鄭成功曾派兵開墾到琅嶠(今恆春)一帶,並將這些區域分為八個平地社和三地社,這  些區域包括了今日的里港、屏東市、萬丹、新園、林邊、乃至車城、恆春一帶,都在今日屏東縣內。  一直到清康熙年間才將阿猴城改為隸屬於鳳山縣管轄,清同治年間,因為牡丹社事件,日本派兵侵犯臺灣,清廷才重視臺灣的海防事務,派沈葆楨到琅嶠設海防,隔年在臺灣最南端設立恆春縣,將率芒溪(今春日)以南規劃恆春縣,這個時期等於將屏東分割成二部分,率芒溪以北屬於鳳山縣,以南屬於恆春縣。日本佔據臺灣以後,改隸屬臺南縣,本縣則分別屬於鳳山和恆春兩支廳,光緒二十二年改為鳳山縣,光緒二十四年又歸屬臺南縣,並在今本縣境內設阿猴、潮州莊、東港、恆春等四個辦務署,光緒二十七年,改為阿猴及恆春兩廳,宣統元年合併為阿猴廳,到這時期本縣才算複合完整,民國九年,改隸屬高雄州,而再本縣境內設屏東、潮州、東港、恆春四郡,民國二十二年除了四郡以外,將屏東街改為屏東市,光復後,屏東市升為縣轄市,一直到民國三十九年,因為實施地方自治,而改為屏東縣。目前,屏東縣計有一個縣轄市、三個鎮,及二十九個鄉。  本縣歷經幾個不同時期的變革後,目前行政區已經固定,面積大約有二千七百多平方公里,極東為霧臺鄉雄峰山頂,極西為琉球嶼西端,極南為恆春鎮七星嚴南端,最北為高樹鄉舊寮北端,而東邊以中央山脈與臺東為界,西邊瀕臨臺灣海峽,北接高屏溪上游和高雄為界。這塊依山傍水的土地上蘊育著豐富的資源,我們在這片豐腴的土地上創造美好的生活,身為屏東縣民的每一個人都期望在這個多采多姿的舞臺上,努力開發過去的珍貴史料,去找尋我們祖先曾經演過的劇本,我們不僅從先人的遺蹟中,尋找我們的根,更重要的是每個人要繼續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讓我們的家鄉成為更絢麗的舞臺,開創更美好的未來,促使屏東更加富裕繁榮。  每一個人出生後,父母無不絞盡腦汁,鄭重的幫他取個名字,地名也是如此。從家鄉地名的由來,可以更深入的認識我們的家鄉,追本溯源,其中還有一些有趣的傳說!  阿猴(今屏東)  屏東市以前是原住民西拉雅族居住的地方,據說他們原來住在打狗(今高雄),後來因海盜林道乾的侵擾而搬到阿猴林,阿猴林是一個森林蓊鬱的地方,猿猴嬉戲,於是有人抓了一些小猴子加以訓練它們耍猴戲,時間久了,還每年辦理比賽,節目精采,因此,名聲不脛而走,引來許多看熱鬧的民眾,後來大家就將這個地方叫阿猴、阿猴社或阿猴林,一直到民國九年,當地的居民覺得阿猴這個名字不雅,於是,就依它的位置在半屏山的東面,而改名為屏東,一直沿用到今天。  琅嶠(今恆春)  恆春位在臺灣最南端,在很久以前當地人稱為琅嶠,客家人叫壟勾。清同治年間因牡丹社事件,日本派大軍侵略,於是沈葆楨奏請朝廷在此地築城牆,防止敵人來侵,並在琅嶠設縣,是屏東最早的縣治。平日沈葆楨常常到四個城門巡視走訪,當他看到這廣大的田園物產豐富,漁牧發達,終年溫和,秋冬二季仍然林木茂盛,美景如畫,四季如春,因此改名為恆春,這就是恆春的由來。  龜壁灣、統領埔、福安城、柴城(今車城)  車城是到墾丁公園旅遊必經之地,提起它的地名由來,有一段十分悲壯的故事,而且帶有幾分神奇:據說,車城原是原住民居住的地方,居民靠打獵捕魚維生;每天傍晚時分,在海邊的峭壁上會有許多海龜急速爬行,排列成行,好像火車一般,有時猶如疊羅漢,疊的太高,便跌的四腳朝天,好像表演似的,於是每到傍晚就吸引了許多人圍觀,後來大家就叫這地方龜壁灣 。  鄭成功來臺後,命士兵駐龜壁灣從事開墾,改地名為統領埔,但是由於這些漢人的開發,引起當地原住民(原住民)的不滿而經常埋伏狙擊他們,於是漢人在東南、西南邊築牆防禦,同時將地名改為福安城,以祈求幸福平安,但並沒有因此幸福平安,衝突仍然頻傳。於是漢人架設許多木柴做為防禦的城牆,所以有人將這地方叫柴城;這時又深怕柴牆被燒,於是集結了許多牛車排列成牆,此防禦非常有效,於是,大家提議將柴城改為車城,直到現在仍沿用車城這個名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一個遊戲主播,收到粉絲的付費禮物時總感覺是不勞而獲,應該怎麼排除這種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