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物局公佈了第二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武漢市的盤龍城等31個考古遺址公園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
盤龍城遺址作為長江文明的重要代表,是中華文明多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盤龍城遺址本體保護工程已正式啟動,市委、市政府圍繞盤龍城遺址的保護積極開展各項工作,1.39平方公里核心保護區內的清場工作基本完成,逐漸展現的盤龍城城牆再現出3500年前的雄姿。
盤龍城考古遺址公園建設也引起中國考古界的密切關注,專家們認為盤龍城遺址不僅文化實力雄厚,生態環境也非常好,具備較高的遺址公園素質。著名考古學家、原故宮博物院院長張忠培建議,在遺址公園建設中不要影響植被,不能破壞生態環境,將來市民在這裡接受文化薰陶的同時也可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認為,“武漢對盤龍城遺址公園的保護與建設,展現了一個城市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和大魄力。” 漆器:中國最早的漆器出現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階段,但過去考古只在西周墓葬中才發現較多漆器。而盤龍城M17、M19都發現多件漆器隨葬在墓主頭側,雖儲存較差,但也是十分重要的發現。M17的墓室北部隨葬有成排漆器,這是二里岡文化時期不多見的現象。
黃金製品:M17出土了一件鑲嵌綠松石片和金片的勾狀夔龍紋飾件,其主體部分為夔龍紋裝飾,夔龍紋的角、目、牙均以片狀黃金製成,各黃金部件長約5釐米、寬約2釐米。飾片與綠松石結合,無論造型還是色澤都極為精美。金器在鄭州商城遺址曾有發現,但其器形、出土背景不明。盤龍城M17黃金飾片與鄭州同類物年代相當,是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器形明確的金器,對於研究早期金器和鑲嵌工藝具有重要意義。
青銅器:M17的隨葬品中,除了觚、爵、斝等商時期常見的青銅器以外,還有多件重要遺物,不少為盤龍城甚至是二里岡文化時期未見。青銅器中一件橢圓形的觚形器,形制獨特;一件大型獸面紋銅片的器形、紋飾構圖手法,為二里岡文化時期首見。
M19的隨葬品有青銅尊、斝、鬲等,其中青銅鬲裝飾頗為精美。該墓葬還出土了玉柄形器、刀、戈等文物。 黃陂區古蹟甚多,文化遺存豐富,是湖北省文物十強區縣之一。公佈為國家級、省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共26個。其中國家級1個,省級12個,市級13個。與盤龍城相近時代的黃陂遺址就有:魯台山古墓葬群、馬寨城遺址、磨元城遺址、鐵門坎遺址、神墩崗遺址等先秦的省級及以上遺址。盤龍城遺址南臨府河,北靠盤龍湖畔,建於水濱的高丘上,南北長290米,東西寬260米,周長1100米,面積約75400平方米,原以為中心區面積約 1.1平方公里,但因發現面積2.5平方公里的外城,遺址面積應更為廣大。遺址的年代一說為商代前期,一說為夏代,距今約3800年。
城內的東北角,發現有三座前後並列,坐北朝南的大型宮殿基址,已經發掘了兩座,在同一中軸線上,儲存有較完整的牆基、柱礎、柱子洞和階前的散水,前面的一座宮殿是不分室的通體大廳堂;後面一座是四周有迴廊、中間分為四室的寢殿,是重簷四阿頂式建築。此兩座宮殿的佈局與文獻記載的“前朝後寢”制度相符。從建築的式樣看,與文獻中記載的“茅茨土階”、“四阿重屋”也相吻合。
遺址的城外有約100萬平方米的同時期遺址。遺址的南面是居民點和手工業作坊,東西北三面均有與二里頭、二里崗同期的墓穴,發現有奴隸殉葬墓和大批精美的青銅器。
城外四周分佈著民居、手工作坊遺址和小型墓地。民居為單體地面建築和半地穴式簡易窩棚。手工作坊有多處,一般為釀酒、製陶、冶煉遺址。
經過考古發掘,盤龍城遺址出土了數百件青銅器、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等遺物,製作精美,花紋別緻,特別是出土的銅圓鼎、銅鎖、銅提樑滷和94釐米長的玉戈等,都是中國文物中極為罕見的珍品。
盤龍城遺址的發現,為研究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根據遺址的地層與典型器物所作的排 比,型別文化被分為4期:第一期陶器以褐陶為主,磨光黑陶佔一定比例,紋飾以籃紋為主,另有少 量方格紋、細繩紋。第二期陶器中黑陶的數量減少,以細繩紋為主,籃紋和方格紋明顯減少。這兩期的器形多 折沿、鼓腹、小平底。第三、四期的陶器顏色普遍變為淺灰,以繩紋為主,出現粗繩紋,籃紋和方格紋幾乎絕 跡。在第三期遺存中,第一、第二期常見的鼎、深腹盆、甑等繼續延用,但有區域性變化,同時,新出現了鬲沿圜底盆、大口尊、小口高領甕等。
國家文物局公佈了第二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武漢市的盤龍城等31個考古遺址公園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
盤龍城遺址作為長江文明的重要代表,是中華文明多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盤龍城遺址本體保護工程已正式啟動,市委、市政府圍繞盤龍城遺址的保護積極開展各項工作,1.39平方公里核心保護區內的清場工作基本完成,逐漸展現的盤龍城城牆再現出3500年前的雄姿。
盤龍城考古遺址公園建設也引起中國考古界的密切關注,專家們認為盤龍城遺址不僅文化實力雄厚,生態環境也非常好,具備較高的遺址公園素質。著名考古學家、原故宮博物院院長張忠培建議,在遺址公園建設中不要影響植被,不能破壞生態環境,將來市民在這裡接受文化薰陶的同時也可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認為,“武漢對盤龍城遺址公園的保護與建設,展現了一個城市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和大魄力。” 漆器:中國最早的漆器出現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階段,但過去考古只在西周墓葬中才發現較多漆器。而盤龍城M17、M19都發現多件漆器隨葬在墓主頭側,雖儲存較差,但也是十分重要的發現。M17的墓室北部隨葬有成排漆器,這是二里岡文化時期不多見的現象。
黃金製品:M17出土了一件鑲嵌綠松石片和金片的勾狀夔龍紋飾件,其主體部分為夔龍紋裝飾,夔龍紋的角、目、牙均以片狀黃金製成,各黃金部件長約5釐米、寬約2釐米。飾片與綠松石結合,無論造型還是色澤都極為精美。金器在鄭州商城遺址曾有發現,但其器形、出土背景不明。盤龍城M17黃金飾片與鄭州同類物年代相當,是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器形明確的金器,對於研究早期金器和鑲嵌工藝具有重要意義。
青銅器:M17的隨葬品中,除了觚、爵、斝等商時期常見的青銅器以外,還有多件重要遺物,不少為盤龍城甚至是二里岡文化時期未見。青銅器中一件橢圓形的觚形器,形制獨特;一件大型獸面紋銅片的器形、紋飾構圖手法,為二里岡文化時期首見。
M19的隨葬品有青銅尊、斝、鬲等,其中青銅鬲裝飾頗為精美。該墓葬還出土了玉柄形器、刀、戈等文物。 黃陂區古蹟甚多,文化遺存豐富,是湖北省文物十強區縣之一。公佈為國家級、省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共26個。其中國家級1個,省級12個,市級13個。與盤龍城相近時代的黃陂遺址就有:魯台山古墓葬群、馬寨城遺址、磨元城遺址、鐵門坎遺址、神墩崗遺址等先秦的省級及以上遺址。盤龍城遺址南臨府河,北靠盤龍湖畔,建於水濱的高丘上,南北長290米,東西寬260米,周長1100米,面積約75400平方米,原以為中心區面積約 1.1平方公里,但因發現面積2.5平方公里的外城,遺址面積應更為廣大。遺址的年代一說為商代前期,一說為夏代,距今約3800年。
城內的東北角,發現有三座前後並列,坐北朝南的大型宮殿基址,已經發掘了兩座,在同一中軸線上,儲存有較完整的牆基、柱礎、柱子洞和階前的散水,前面的一座宮殿是不分室的通體大廳堂;後面一座是四周有迴廊、中間分為四室的寢殿,是重簷四阿頂式建築。此兩座宮殿的佈局與文獻記載的“前朝後寢”制度相符。從建築的式樣看,與文獻中記載的“茅茨土階”、“四阿重屋”也相吻合。
遺址的城外有約100萬平方米的同時期遺址。遺址的南面是居民點和手工業作坊,東西北三面均有與二里頭、二里崗同期的墓穴,發現有奴隸殉葬墓和大批精美的青銅器。
城外四周分佈著民居、手工作坊遺址和小型墓地。民居為單體地面建築和半地穴式簡易窩棚。手工作坊有多處,一般為釀酒、製陶、冶煉遺址。
經過考古發掘,盤龍城遺址出土了數百件青銅器、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等遺物,製作精美,花紋別緻,特別是出土的銅圓鼎、銅鎖、銅提樑滷和94釐米長的玉戈等,都是中國文物中極為罕見的珍品。
盤龍城遺址的發現,為研究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根據遺址的地層與典型器物所作的排 比,型別文化被分為4期:第一期陶器以褐陶為主,磨光黑陶佔一定比例,紋飾以籃紋為主,另有少 量方格紋、細繩紋。第二期陶器中黑陶的數量減少,以細繩紋為主,籃紋和方格紋明顯減少。這兩期的器形多 折沿、鼓腹、小平底。第三、四期的陶器顏色普遍變為淺灰,以繩紋為主,出現粗繩紋,籃紋和方格紋幾乎絕 跡。在第三期遺存中,第一、第二期常見的鼎、深腹盆、甑等繼續延用,但有區域性變化,同時,新出現了鬲沿圜底盆、大口尊、小口高領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