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守備28團

    京杭大運河的發端在揚州。公元前486年,“吳城邗,溝通江淮”(《左傳》)。吳王夫差在揚州開鑿的邗溝,成為大運河的起始河段。隋煬帝大規模全線開鑿大運河,就是以揚州為中心,在邗溝的基礎上進行南北擴掘和連線的。在以後的漫長歲月中,古運河河道雖歷經遷徙,但揚州的中樞地位卻從來沒有變化過。邗溝是世界上最早的運河,揚州則是世界上最早的,也是中國唯一的與古運河同齡的“運河城”。

  • 2 # 弱水三千3003

    根據《蘇州河道志》記載,運河蘇州段的起源,要一直追溯到春秋時期。在此之前,蘇州周邊的自然水系,主要由吳淞江、婁江和東江構成。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建闔閭大城開挖環城河,以城外自然河流水系為依託,引太湖水進城內外,溝通內外城河,形成四通八達的水上交通系統。

    《江蘇交通史話》記載,8年後,也就是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初,吳王闔閭命伍子胥督役開鑿胥溪。這條胥溪起自胥門,入太湖,再經宜興、溧陽、高淳,在安徽南部的蕪湖注入長江,全長約225公里。通航後,吳國六萬水軍在闔閭親自指揮下,悄悄西進,十一天行軍350公里,突然出現在楚軍面前,五戰五捷,攻破楚都郢。有專家考證認為,這條胥溪,當是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人工運河。蘇州胥門和胥口之間的胥江,就是古胥溪的起始段。

    又過了11年,也就是公元前495年,吳王夫差繼位,決定北上爭霸,遂下令自閶門外環城河處開河通運。這條水道向西至楓橋後,再向北一直到太湖東緣,即今天望亭的沙墩港,經無錫至武進奔牛鎮的孟河匯入長江,全長170餘里。而一直被認為是大運河發源地的邗溝,則是吳王夫差到公元前486年才開始修建的。

    漢武帝年間(公元前140年),為了輸送貢賦,蘇州地方疏浚沿太湖東緣的水道,並以東環城河向南延伸至吳江,接通了今天的運河蘇嘉段。

    至此,大運河蘇州段的前身成形。

    到隋煬帝時,拓浚了自沙墩港至油車墩的水道,成為大運河蘇州段。從此,蘇州也隨著大運河上來往船隻的日益密集,而越發繁榮起來。

    閶門吊橋外的老照片,五條水道在此匯合,形成“紅塵中一等繁華地”。

    隋唐時大運河從楓橋急轉向東,與環城河交匯於閶門。這段水道也就是現在的上塘河。在唐朝,這裡市面繁榮,南北舟車在此雲集,成為米、豆、絲綢、布匹等物產的集散港。南來北往的客商,過滸墅關後,都是從這裡進入蘇州城。

    經濟的發展,催生了文化的繁榮,楓橋至上塘河一段水域也讓文人墨客流連忘返,寫下了許多動人詩篇。其中最負盛名的,當然就是張繼的《楓橋夜泊》。

    其實楓橋的原名,是叫‘封橋’。因為它橫跨古運河,古時每當漕糧北運經過時,就在橋下設護糧卡,封鎖河道,禁止別的船隻通行。”結果張繼詩中‘江楓漁火對愁眠’一句,讓世人都記住了‘楓橋’,此後這座橋也因此而改名。

    到了唐朝後期,當地利用周邊的自然水系,在楓橋碼頭往南又新開一條水道,繞橫塘進入胥江。這段水道經橫塘過石湖,兩岸景色秀美,也引得過往的文人興致盎然。這條水道新開後,直接帶動了蘇州城西鄉鎮的人氣。因此唐詩多詠楓橋,而宋詞多贊橫塘,就是這個緣故。如北宋詞人賀鑄就在《青玉案·橫塘路》中寫道:“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南宋詩人范成大也有《橫塘》一詩:“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足見此地文氣之興盛。漸漸的,繁華的閶門因雲集舟楫而使大運河堵塞。於是,人們想到了改道——利用天然河蕩彩雲塘溝通胥江,借用胥江沿著棗市街南側,穿過泰讓橋再進入護城河。於是,胥門繁榮起來了,棗市街更是身價倍增。尤其棗市街,更是在大運河改道後,形成一處新興的水果市場,因而得名。至清末民國初年,官爐、冶坊、火電廠、軋米廠,火柴廠……相繼在水陸交通要道的棗市街上落戶。這是大運河蘇州市區河段歷史上的第一次改道,據航道專家考證,大約發生在明末清初。

    大運河的第二次改道,發生在新中國成立後的1958年。經歷了起自清末的連年戰火,閶門一帶早已不復昔日繁華,上塘河也變得擁擠狹窄。與之相對應的,是船隻越來越多、船型越來越大,楓橋段河道顯得十分擁擠、嘈雜甚至堵塞,直接影響到楓橋、江村橋的安危和寒山寺的正常佛事活動。因此,1958年蘇州市和吳縣實施楓橋-彩雲橋航道急彎改善工程,在老河道以西新開及拓浚了800多米新河道,自此運河過鐵嶺關後直線南下至橫塘,再由胥江過泰讓橋進入環城河。這樣不僅保護了寒山寺、楓橋和江村橋,還在新、老運河的河道之間形成了今天的江楓洲風景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活的聲音經典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