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綠豆芽

    好茶的定義很簡單,先天採摘的好原料,加上後天優秀的製作工藝,便製成了一款好茶,話是這麼說,但事實能做到這兩點的茶,市面上還真的不少。

    現在都是機器製茶,製茶師傅只需要根據茶葉的狀態,實時調整機器的時間、力度和溫度。所以對製茶師傅的功夫要求沒那麼高,不像以前,純手工製茶的時候,你得找個有名氣的“大廚”,要不你這批剛採摘的好原料,可是很危險哦。

    製茶就像炒菜,先不說原料的問題,這後天的製作過程,要比原料的好壞更加重要。製作工藝造就了一款茶的品種特徵和全方面的品質。一款茶的品種特徵例如香氣、滋味很特殊,例如龍井的豆香、安吉白茶的蘭花香、正山小種的松煙香、肉圓味等等。

    茶葉的全方面品質也好理解,無外乎外形、茶色、香氣、滋味、口感均優秀,這幾點互有聯絡,某一點出了問題,會導致其它幾點一起下降,自然不能叫做好茶。製作工藝有瑕疵,茶葉的缺點也會很明顯,當茶葉有了這六種情況,說明製作工藝出了問題。

    一、焦味:

    類似炒菜炒糊了的味道。茶葉在製作工藝中的高溫環節,因溫度過高或者時間太長,導致茶葉被灼燒,便有了焦糊味,茶葉的全方面品質均會受到影響,香氣不純,滋味苦澀,無回甘,茶味過於厚重,葉底有燒灼痕跡等。

    因為茶香的掩蓋,茶葉的焦糊味不會像菜糊了那麼明顯,需要細聞、細品。做糊茶還是比較好辨認的,香氣不純正自然,聞時感覺茶香沖鼻,帶有焦火味,有種燥熱感。茶葉都有苦澀味,這是正常的,只要能馬上化開轉為回甘、生津就是好滋味,但糊茶的苦澀滋味更重,而且這種苦澀像“狗屁膏藥”一般無法化開,更別提會回甘生津。因為焦糊味的存在,這種茶的口感更為厚重,非常沉悶。如果判斷不出來,就著重看看茶的葉底,如果是糊茶,茶的葉底上會留有大片的燒灼痕跡。如果燒灼比例不多,面積不大,那這沒關係,茶葉都會有一點的,特別好的茶也不例外,在製作過程中茶葉翻動無法做到絕對均勻,所有會有一小部分無可奈何被燒灼。

    所有的茶類都有可能出現焦糊茶,注意觀察就行,這種茶很容易辨認的。

    二、水悶味:

    茶這種味道比較抽象,形象比喻下,就像一個生無可戀、萎靡不振、滿臉衰樣的人一樣。茶葉香氣和滋味沉悶,沒個新鮮氣。

    茶葉的含水量過高,會出現這種味道。詳情也是製作工藝瑕疵問題,殺青時茶葉翻動不均勻,攤晾時茶葉堆積的太厚等,茶葉水分沒有散出去,導致出現水悶味道。也有可能是下雨天氣採摘,鮮茶葉帶有雨水,整體含水量過高,用平時通用的製作工藝製成茶後,香氣低迷,滋味沉悶。

    茶的水悶味,對綠茶、黃茶和白茶這些以鮮爽滋味為重的茶類來說,打擊是巨大的。綠茶了沒有清香和鮮爽滋味,直接就可以丟了。

    三、陳味:

    說陳味算是比較好聽,說的不好聽點就是變質。茶葉變質後會出現陳味,輕微發黴的味道。出現陳味一般都是茶葉的儲存問題,茶葉受潮,質量全方面下降。

    至於後發酵茶類,黑茶、普洱、老白茶這些,儲存環境很嚴格,陳壞了的老茶多了去了。

    四、青味:

    青味就是青澀的草味,出現青味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茶葉含水量過高。另一個是茶葉的殺青工序不到位,發酵工序沒做足導致的。青味比較容易判斷,滋味和香氣都比較明顯。

    五、黴味:

    有黴味,就是受潮變質,可以說“拜拜”了。如果輕微發黴,你捨不得扔,那就二次乾燥一下,還能湊活喝喝,不過二次乾燥過的茶葉已經是次茶了,茶的質量全方面下降。

    黴變的根本問題是茶葉含水量過高,涉及到儲存和工藝。儲存問題說了,溼度過高導致茶葉受潮發黴。工藝問題,乾燥工序溫度過低,時間不夠,導致茶葉含水量過高,容易變質。或者黑茶在渥堆工序發酵時,時間過長,導致微生物控制失調,導致 茶葉黴變。

    六、煙味:

    正山小種有特殊的松煙香,這是透過煙燻工藝實現的。其它品種的茶葉是不應該有這種味道,如果有,那就是製茶裝置簡陋,燒柴或者炭的煙漏出,被茶葉吸收。煙味就是異味之一,茶香有了煙味,不再純正自然。

    這六種味道,影響著茶葉的品質好壞,除去特殊茶種,剩下的茶種在品飲時,要格外注意。喝茶品茶味,茶味不好,喝下去真沒啥意義。

    客觀公正有用的茶知識,與大家一同瞭解,請關注:承藝文化(ID:chengyimc)搜“承藝*茗茶”、“安吉承茗茶場”即可,望大家支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烘焙學校培訓學費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