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山月3
-
2 # 奔放的旋律88888
原因非常簡單。不過"禪讓"二字。漢禪讓於魏,魏禪讓於晉。三國志成書於晉。為證晉之正統,必以禪讓為正統。正統即用本紀,其他為傳。歷史不是以血緣立正統,而以政權立正統。
-
3 # 潦草東君
《三國志》中為什麼曹操被列入本紀,而劉備和孫權只能屈居列傳?
這個問題要從帝位的合法性說起。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當時孫堅勤王時在一口枯井裡拿到了傳國玉璽,這個傳國玉璽,就是皇帝的大印。
也就是由卞和搞的那塊引發“完璧歸趙”等許多故事的“和氏璧”雕刻而成的皇帝大印,最初是秦始皇的,由李斯篆刻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後來傳到漢代,因為王莽篡位,太后拿玉璽砸他,從此缺了一角,後來這缺角王莽用黃金補上了。有傳說,玉璽誰得到誰就是天命所歸。
但孫堅似乎並沒有這個命水,最終因為玉璽而喪命,後來被他兒子小霸王孫策拿去和袁術換了兵馬,跑回江東,成就了一番事業。後來袁術也沒當皇帝的命,雖然也稱帝了,但很短暫,為了換救兵活命,就把玉璽給了他哥袁紹,結果袁紹也被曹操滅了,那麼這玉璽應該就歸了曹操,至於曹操有沒有給回漢獻帝,就難說了。
由此可見,傳國玉璽這種寶物,還真不是誰得到誰就天命所歸,本人還必須要有這承受力。並不是說迷信,最主要是有沒有那抵抗搶奪者的能力。孫堅沒有,袁術沒有,袁紹也沒有。
但這寶物最終還是落入了“挾天子以令諸侯”擁有漢獻帝這個活寶的曹操一方手裡,加上後來曹丕的帝位,也是漢獻帝親自禪讓,雖然是被逼禪讓,那也是禪讓。正統皇帝禪讓出來的皇帝位,加上傳國玉璽的加持,合法性自然是唯一的。
但反觀劉備和孫權,則並不是得到正統皇帝禪讓,雖然劉備號稱是漢景帝閣下玄孫,當朝皇叔,他也不具備帝位正統的合法性,首先沒有漢獻帝的傳位詔書,其次沒有皇帝大印的加持。劉備不行,孫權更不行。所以他們兩個雖然也稱帝了,但他們不是合法正統皇帝,他們的皇帝印比起曹魏的皇帝玉璽,不管他們用什麼材質,都等同於蘿蔔頭刻的。
史學家治史,肯定是忠於正統思想,所以曹操這個被兒子追封的魏武帝可以列本紀,而劉備孫權只能列本傳。
圖源免費相簿。
-
4 # 中行偃1
如果按照正常的史籍記載,劉備、孫權相當尷尬!本紀就不用說了,連世家都夠不上,只能屈居列傳……
從讀史的脈絡來講,本紀相當於幹,世家相當於枝,列傳相當於葉。本紀因為一個帝王連著一個帝王,通讀下來就會對歷史發展的脈絡有一個初步的瞭解。
你如果想對地方發生的事或者本紀中個別的問題有一個詳細的瞭解,就要看世家。世家看完了,你基本就對大致的事都清楚了。
但是,對其中一些格外重要的人物還要詳細說明,這就是列傳。然後表、書一般都是對當時的制度、文藝、曆法之類的記述。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在一般的情況下,由於各個朝代史官地位的侷限性、記載史實的不確定性等因素的影響,對待同一件事是允許有不同的記載的!但要考證其真實的原委?特別是非常明顯矛盾處的時候,一般的史學家都會先考證列傳!!!長此以往,列傳的權威性就凸顯出來了。
這倒不是說列傳因此就能和本紀相提並論?對於史學家而言是可以的,但對於廣大吃瓜群眾而言,最好還是先把事情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以免出現笑話。
因此,三國曆史的主要脈絡還是應該以《三國志·武帝紀》為幹。《先主傳》和《吳主傳》就如同樹葉一樣給曹操的傳記增加點綠!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在給《史記》本紀做解釋的時候有這麼一段話:本紀簡稱紀,是紀傳體史書中對帝王的專用名詞。不過,也有例外,呂雉不是皇帝,但她的傳記也稱本紀;項羽沒有皇帝之實,卻列本紀?主要是因為司馬遷認為其在當時具有皇帝般的領導力。
,我想陳壽大概就是按照司馬遷的邏輯“賜予”曹操本紀滴!劉備和孫權,雖有皇帝之名,並無帝王之實。只能屈居列傳了……
回覆列表
陳壽撰《三國志》是奉張華之命,張華又秉承了晉帝司馬炎的授意,曹魏就必然成了正統。因為晉代魏表面上是行的禪讓之禮,晉的合法性來自於曹魏,陳壽敢不恭敬曹操。因此,曹操就成了三國時代的正統帝王,《三國志》屬斷代紀傳文體,記錄曹操平生就叫紀。劉備、孫權不做為正統皇帝來記錄,只能是屬於人物傳記了。《三國志》的記敘口氣基本上還是沿襲了成王敗寇這一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