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眾所周知,煮白菜在我們平常生活中是一道簡單的料理,而據記載開水白菜作為一道四川名菜聞名於世界,但我們又沒有實際見過,據食譜記載,此菜花了多種原料,輔以中藥,雞湯等熬製而成,那麼如此複雜的你真的見過嗎?
3
回覆列表
  • 1 # 豬油幫主老波頭

    有人說,開水白菜代表川菜的最高境界,我持不同意見,加上“之一”就沒有異議了。

    真正代表川菜最高境界的,應該是整個清湯菜系列,包括肝膏湯、清湯腰方、雞豆花、雞蒙葵菜,當然也包括開水白菜。單講烹飪難度的話,肝膏湯尤在開水白菜之上。

    但開水白菜聲名遠勝亦是事實。是託了鄧小平的福吧,據說老人家招待外賓,最喜此菜。

    相當推崇川菜的日本人,對開水白菜的評價極高。他們在八十年代拍攝了一套《中國名菜集錦》,照片質量一流,書中說,“雖然用了開水這樣的菜名,但實際用的卻是特別上等的清湯。四川廚師代代相傳的規矩,‘味要濃厚,不要油膩,味要清鮮,不可淡薄’。”

    我介紹清湯時引用的那句“廚師的湯,唱戲的腔”,也記錄在冊,可見當年一定是請動了真正的大師做顧問,泛泛之輩豈懂這些?

    道理確實講得透徹,可惜書中的開水白菜當今已無,即使請川菜正統傳人鄧師傅出馬,也沒辦法。

    不是湯的問題。掃清湯的技術,鄧師傅早已出神入化,他嫌現在的食材味道不夠,特地調整了雞鴨的用量,那碗湯,看似淡如清水,入口濃厚無比,粘性十足,真是人間罕有。

    毛病出在白菜身上。從前的開水白菜,要用四川東北部及重慶地區最優質的瓢兒白菜。這個品種,葉柄闊且厚,色綠白,根部內側捲曲呈瓢狀,故名。

    農業一發達,反而會造成優良菜種的退化。真正的瓢兒白菜,即使在四川,也可遇不可求,出川更找不到了。

    鄧師傅只能用最好的娃娃菜代替,甜度倒還可以匹配,無可奈何的是娃娃菜色黃,不是那種綠白如碧玉的模樣。

    把整棵娃娃菜剝出菜心,接著抽筋。吃時要確保真正入口即化,這個過程不可忽略。

    我聽過另一種做法,說是用縫衣針一口,在菜葉和菜幫上反覆扎洞。向鄧師傅請教,他表示聞所未聞。

    “聽起來有點道理罷了。無非是打散纖維,同時讓湯味進入。不過抽筋時已把白菜的毛孔開啟,效果相同,何必多此一舉呢?”鄧師傅想了一想,“而且白菜很忌諱鐵鏽味,紮了幾百下,那還了得?”

    將抽過筋的白菜心洗淨,放在沸水中焯至剛斷生。瓢兒白菜可用目測法,以保持鮮綠色為度,娃娃菜煮來煮去顏色不變,就要靠廚師經驗了。

    一斷生,立即撈入涼開水中漂涼,再撈出順條放在砧板上,用刀修整齊。

    今人見識淺薄,對開水白菜只知其名,不知其實,把一些以訛傳訛的傳聞當成神話一樣崇拜。

    最流行的一條,號稱要用滾燙的清湯反覆淋在生菜心上,直至燙熟為止。

    我也差點信以為真,幸虧有鄧師傅指教。這道菜,最難做到的要點是去除白菜的菜青氣,那股難聞的氣味,相信大家沒少喝過學校食堂裡煮的白菜湯,應該都有不愉快的經驗。

    “只有用水煮,淋湯沒辦法控制。”鄧師傅說,“單單水煮還是不行,要浸在清湯之中,其間換一次湯,作用是讓菜心入味,再把剩餘的一點菜青氣去掉。”

    把處理好的菜心裝在碗內,另取清東加一丁丁的胡椒粉燒沸,輕輕衝入即成。

    清湯雖叫開水,實際帶一點茶色,跟娃娃菜的黃色接近,鄧師傅求美觀,有時撒幾絲火腿,或用火腿絲將菜心扎一紮,紅與黃搭配,顏色就好看了。

    鄧師傅手下的服務員都與我相熟,時時向我抱怨,“今天鄧師傅又做開水白菜給你吃,可苦了我們。”

    是何緣故?原來整棵菜只取菜心,一桌十人,就是十棵菜,剩下那麼多邊角料,拿去做員工餐,什麼炒白菜、熘白菜、湯白菜,大家吃個不亦樂乎,名副其實地面有菜色。

  • 2 # 嗨Frank

    在傳統川菜系統中有很多神奇的菜品,開水白菜只是其中之一而己。只要對吊湯有豐富經驗的師傅都能做到。只是現在難找到能吊湯的老母雞、老鴨了。並且,白菜要用四川特有的“黃秧白”,也消失了......

    傳統川菜的“冬瓜燕”“雞蒙葵菜”“竹蓀肝膏”“釀鴿蛋”“玻璃肚頭”“攢絲雜燴”等都與“開水白菜”一樣,重用湯,刀工精細、強調以湯換味。

    以冬瓜燕為例。

    取冬瓜一方,修成整齊的四方型,再片成極薄的片,然後切成銀針絲,用乾淨紗布包裹瓜絲,擠幹部分水分,撒開後撲上豌豆澱粉,入水鍋由氽熟後撈出,修理整齊排列備用。

    十枚鴿蛋去殼後上籠蒸熟,用上湯浸泡備用。火腿切絲備用。

    取一湯盅,將瓜燕先整齊入內,再入鴿蛋、火腿絲,然後從邊上淋入掃乾淨、調好味的清湯,上蒸鍋十餘分鐘後取出即可。

    粵、魯、淮揚菜均有海鮮之便,取料廣泛、鮮物多樣,自然有先天之力。四系中唯川菜得海鮮不易,取料先天不力,這是地之不利。但川廚卻在有艱的雞鴨魚肉中自成一派,開以味致勝的新路,實則是殊為堅辛。

    川菜自古就有“小菜大作”的美食觀,從藝術的觀點來看“以艱絕為道、不失平正之法”是川菜美食審美的重要內容。而以湯換味則是川菜平正法的最明顯的例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0來歲到了溫哥華,怎麼學習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