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戈鐵馬

    二戰後期,日本的國民經濟遭到了巨大損失。一是因為長期的戰爭消耗了日本大量的人、財、物力;二是盟軍的原子彈轟炸,破壞了日本一些工廠和生產設施,所以到1945年8月二戰結束時,日本國民財富的 45%以上都被耗費和破壞掉了。戰後第一年即1946年,日本的主要生產指標均大大低於戰前水平,工業技術水平比美國落後了30年,勞動生產率比英、法等國也低的多。

    但日本並沒有就此沉淪。戰後的日本經濟一直保持著很高的發展速度。1956-1973年, 日本工業生產年平均增長率達13.6%,國民生產總值佔資本主義世界的比重、在資本主義世界的地位從第6位躍升到第2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因此被西方學者認為創造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蹟”。

    也有很多人對此不屑一顧。他們認為日本透過直接掠奪、販賣鴉片和發行假鈔的方式從殖民地攫取了大量財富,而日本正是藉助這筆財富完成戰後重建並重新崛起的。同時,美國也在重建過程中也向日本提供了有力的的經濟和技術支援。這些外在因素固然對日本經濟的恢復產生了強有力的推動,但真正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還是日本人民自身的努力。

    日本戰後重建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原因可以簡單歸納為以下幾點:

    1、產業傾斜,優先發展。

    所謂“產業傾斜”,就是在資金和原料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集中一切力量恢復和發展煤炭生產, 用生產出來的煤炭重點供應鋼鐵業,再用增產的鋼鐵加強煤炭業。目的是努力造成 煤和鋼鐵擴大再生產的能力,並以此為槓桿,帶動整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根據這 個經濟發展戰略,日本政府專門設立了“復興金融公庫”。在1947-1948年中, 日 本即向煤炭業發放了475億 日元貸款,佔據該公庫全部貸款總額的36%。1946 年日 本產煤2274萬噸,而1947年則達2932萬噸,增長近30%;同期的鋼產量也增長了21 %。到1948年,日本即出現了初步的經濟好轉跡象。

    2、和平安定的國內環境。

    二戰結束後,美國對日本實行了單獨軍事佔領,其安全與防務實際由美國負責,日本政府便專心致力於國內的經濟建設,排除各種干擾,抓住時要,大力發展其經濟、科技、文教等各項事業。在政治上,它完全聽命於美國,先做“經濟、科技大國”,後做 “政治、軍事大國”;在外交上,它以“日美同盟”為基軸,在不妨礙美國利益、不刺激美國的前提下,努力保持“中立”,與各種不同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國家建立和發展經濟貿易關係。在軍事上,日本根據美的要求,將防務開支一直控制在國民收入的1%以內(當時西歐各國為3%-5%,美國則7%),僅保留為數不多的自衛隊,且直到目前也不過24萬人左右。這些,都對日本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此外,二戰以後日本與其他一些西方國家形成鮮明對照,國內幾乎沒有發生“工潮”等政治動亂事件,國內環境異常穩定。特別是50年代中期以後,日本政局十分穩定,1955年自民黨上臺執政達38年之久,1993年才組成戰後第一個多黨聯合政府,不久,自民黨又重新獨掌政權。這對於保持11本國內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使人們將精力集中於國內的經濟建設上,無疑是十分重要的。

    3、良好的國民素養和教育水平。

    儘管美國的原子彈對日本的一些基礎設施和生產裝置造成了極其嚴重的破壞。但有些東西是它摧毀不了的,那就是一個民族的性格的素養。日本歷來很重視教育,它在戰後初期經濟十分困難,人民群體極其貧困、甚至有時還填不飽肚子的情況下,將國家的6年年義務教育延長至9年,幾十年如一日地把國民收入的5%以上(相當長時期是8%以上)投入到公共教育事業,極大地提高了日本國民整體素質,為日後的經濟發展積蓄了後勁。

    4、虛心學習的態度,善於學習的技巧。

    日本充分利用被美國獨佔和美國將大量加工製造業搬進日本之機,大力吸收美國的資金,學習、借鑑美國的先進工藝、科技和管理經驗,並加強仿製、模仿和創新工作,使日本成為世界上對外國技術、工藝消化、吸收力最強的國家之一。因此,戰後日本僅用了 20多年時間,就先後趕上並超過法國、英國和聯邦德國(指國民生產總值,1966年超過法國、1967年超過英國、1968年超過聯邦德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經濟強國。據完全統計,戰後日本的科學技術,90%是從外國引進的(其中又有90 %是從美國引進的)。因為“引進”比“研製”費用低、見效快。美國研製一項成果的成功率為1%,而日本的成功率為70%以上。 原因是日本不是“獨創”而是“改進”。就這樣,日本從1950-1975年共引進了25000多項技術,並用不到30年時間、花了僅60億美元左右,就把美國等西方國家用了半個多世紀、花了2000多億美元的研究成果學到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建築領域,如何讓節能更“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