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舒楠小事

    免密就是銀行為部分人開通的一種支付方式,各大銀行都有這個功能,當你付款時,如果你選擇設定開通免密,就回自動扣款,銀行預設的都開通的,超市消費300通通免密這針對收款便捷,不代表個體商戶有這個功能

  • 2 # 勤快的小蝦

    要具體分析,pos機上面透過刷卡、揮卡、插卡、ApplePay、雲閃付等方式的免密交易,成為小額雙免交易,交易金額限定在300元以下,此交易如遇風險由收單承擔。(畫重點)需要重視的不是這筆交易,而是這筆交易之後敏感支付資訊是否留存,需要攻擊後是否會被不法分子在其它地方盜取資金?上述交易走的是銀聯標準產品,不留存資訊,因此根源上不怕攻擊。

    另一類免密產品是由銀行代扣/快捷通道包裝而成,首次使用需要授權或者開通什麼的,這個要當心了,一旦授權就意味著向銀行授權了這個商戶從你賬戶直接扣款的能力。這是危險的,需要慎重。(重點又來了)越是大牌的商戶授權,越要注意,不排除該商戶違規把聽到轉接給其他商戶,那風險就不可控制地放大了,儘管也會說商戶賠,但是訴訟爭議流程很長。

    最後實在要用這種免密交易的話,建議綁信用卡。理由如下,借記卡是你的錢,銀行弄清楚後還給你。信用卡是銀行的錢,一般沒弄清之前可以先不還。

  • 3 # 使用者75926072554

    免密支付就是不需要密碼也能付款,這種方式讓付款的速度更快,效率成倍提高,不僅方便了使用者,收銀員也避免了數錢、找零等時間浪費,兩全其美。

    免密支付是有一定限額的,在使用者開通免密服務時,支付平臺會提供幾個不同數額請使用者選擇,比如支付寶,最低免密金額為可設定為200 元、500 元、800 元、1000 元、2000元 ,設定成功後,金額在這個範圍內的付款操作就不需要密碼。

    安全性這個問題其實要看你怎麼看,風控做的比較好的平臺如果賬戶發生異常行為,就會觸發風控限制,免密支付就不能使用了。比如說支付寶剛換了新手機登入,立馬就使用免密支付的話是需要簡訊驗證的。

    銀行對於免密支付也是有一定的限制的,一般的小平臺小公司是無法開通這個服務的,開通免密支付需要跟銀行簽訂一堆的協議來控制風險,銀行方面也會不會和有潛在風險的客戶簽約,總體來說免密支付是安全的。

  • 4 # 大道是天道

    “免密支付”也要立規矩

    江德斌

    繼消滅了現金、銀行卡之後,密碼也要退出歷史舞臺?隨著移動支付大戰進入“下半場”,快捷高效的免密支付應用越來越頻繁,但也被不少使用者吐槽“缺乏安全感”:無主動授權、無醒目提示,跳過“輸入密碼”、“確認金額”等環節,直接“嘀”的一聲就完成付款。更讓人擔心的是,很多手機應用都青睞免密支付,系統甚至會預設開啟。

    免密支付是一種快捷支付模式,主要是用於小額支付領域,為了提高消費者體驗感,而省下頻繁輸入賬號、密碼、驗證碼、確認支付等環節,所採取的免密碼付款模式。應該說,免密支付迎合了眾多消費者的實際需求,能夠極大提升消費舒適度,節省等候時間,商家經營效率、結算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乃是互惠互利的方案。

    不過,免密支付也存在一些規則漏洞,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部分商家、不法分子藉機鑽空子牟利,亦給消費者造成經濟損失,產生不必要的消費,需要對免密支付立規矩,制定完善的開通標準、支付流程。

    從記者調查的情況看,部分手機應用存在預設開啟免密支付、捆綁消費、“三無”支付等亂象,此舉涉嫌侵犯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跳過了合法授權環節,令消費者“不明不白”開啟了免密支付,如此就會隱藏惡意誘導消費、盜刷等風險,造成消費者蒙受經濟損失。從消費者的投訴資訊即可看出,免密支付暴露出的風險既成事實,已經給部分消費者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失,也令更多人對免密支付模式和手機應用提出質疑。

    由此可見,免密支付雖然給消費者帶來便利,但規則漏洞的存在,則令其的風險被放大,反而給消費者埋下“地雷”,如果不及時修訂規則、堵上漏洞的話,就會造成消費者對免密支付失去信心,最終引發監管禁令,導致免密支付失去發展機會。

    因此,銀監會、工信部等監管部門需聯手對免密支付功能進行調查,研究合理的管理制度,制定釋出統一規範標準,明確免密支付的開通要求和支付限額,需要滿足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並給予消費者後悔權,可以隨時關閉免密支付功能,以避免被濫用、盜刷。同時,鼓勵商家和第三方支付平臺採取支付保險制度,對消費者進行支付保障,如因商家、平臺的問題造成消費者損失,即可透過保險予以補償。

    至於普通消費者,也應慎用免密支付功能,只在安全可靠的手機應用內開啟免密支付,在具體消費時,亦要小心防範消費陷阱,如果不放心的話,儘可能使用密碼支付、指紋支付等,避免疏忽大意釀成經濟損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做肉食店,大家給個好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