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蓮教是興起於宋元時期的一種秘密宗教,源於佛教,尊奉無生老母,其教義為無生老母乃無生無滅之佛,下凡來將教徒度化返歸天界,到了元朝末年,白蓮教的規模達到了頂峰,與當時很流行的西域明教相結合,以韓山童為首組織紅巾軍,掀起了反元大旗。
朱元璋原本也是白蓮教的一員,他最早投軍就是在濠州郭子興的紅巾軍手下做事,可是到了他稱帝之後,深感民間宗教那足以改朝換代的強大威力,所以下令取締掉白蓮教,將其打為“左道邪術”,大力打壓白蓮教,令其著實沉寂了一段時間。
而說起白蓮教起義為什麼會在永樂十八年爆發,洪熙年間的湖廣佈政司左參政黃澤就曾切中時弊,他認為永樂年間,“南征北戰,出師連年,輜重牛馬,耗散鉅萬,又江北困於營造,江南疲於轉輸,丁男疲力役,婦女困於耕耘,富者怨征斂之繁,貧者罹凍餒之苦”。
雖據史所記,朱棣本人是個十分節儉的皇帝,但知小而忘大,永樂一朝二十二年,征伐安南、三通西域、七下西洋、五伐蒙古、遷都北京,開朝貢制度等,每一件事都是動輒上億,雖然朱棣有朱高熾、夏元吉為他勒緊褲腰帶省錢,可也不夠朱棣這樣揮霍的。
據《明太宗實錄》所記,永樂一朝的民間起義就高達四十起之多,其數目都已經不下於明末天啟、崇禎的亂世了,這其中不止飽經戰亂的江北地區,就連朱元璋經營了三十年,在元末也沒遭到太大破壞的江南地區也發生了起義事件,可見在朱棣顯赫武功之下,大明百姓過得卻是一片狼藉。
到了永樂晚年,大明國庫早就已經入不敷出,民苦於勞,唐賽兒起義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爆發了,而早在唐賽兒之前,山西、福建、嘉興、江西等地就出現了小規模的暴動,連天子腳下的順天府也有劉化借彌勒佛名義起義的事件,直到永樂十八年的唐賽兒起義之後,朱棣才被迫改變擴張政策,讓百姓有一口飯吃。
唐賽兒,蒲臺西關人,又名唐三姐,白蓮教雖然在朱元璋的打壓下,勢力不如元末之時,但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蓮教眾只是從明面轉為地下,在各地宣傳教義,招攬門徒,其中又以山東、江淮為核心地區,唐賽兒以“佛母”名號,在濱州組建“白蓮軍”,其成員多是白蓮教徒以及貧苦的百姓。
在唐賽兒起義之前,大明朝廷著實是內貧外困,朱棣正在準備第三次北伐蒙古,規模強盛的下西洋也到了第六次,耗資億萬的紫禁城剛剛開業典禮,山東還爆發了有史以來最駭人聽聞的大饑荒,山東在眼見自己的家人、同鄉、朋友不是活活餓死,就是被瘟疫害死,已經不堪重負的山東百姓捉住了唐賽兒這位“佛母”的救命稻草,都自願聚集到她旗下。
唐賽兒率領著義軍,先佔領了有群眾基礎的益都,以易守難攻的卸石棚寨為基地,正式宣佈起義,並派出信徒四處活動,連線諸城、安州、即墨等的義軍,唐賽兒軍在擊敗青州左衛指揮使高鳳,又怒斬朱棣派來招安的使臣後,聲威大振,整個山東前前後後出現了十多支起義軍,皆奉唐賽兒為領導。
高鳳戰敗、使臣被殺,使得朱棣龍顏大怒,他知道這次的起義不同以往,不是派個軍官就能解決的事,於是朱棣派出精銳部隊,以安遠侯柳升、都指揮劉忠為正副總兵,率鎮守京師、國之利器的大明三大營五千精兵前往圍剿,同時下令,山東都指揮僉事衛青,率防備倭寇的沿海衛所軍奔赴安丘,鰲山衛指揮僉事王真前往諸城,分擊唐賽兒、賓鴻、董彥杲三支勢力最強的義軍。
在卸石棚寨,唐賽兒以詐降之計,誘騙看輕義軍的柳升帶著主力部隊移走,再乘機率軍進攻朝廷軍的薄弱之處,殺死副總兵劉忠,此時被調走的京營精銳也馬不停蹄地趕來,唐賽兒自知不敵,不敢逗留,只好率軍撤離卸石棚寨,柳升率精銳持續追擊,捉捕了大部分起義士兵和將領,但卻被唐賽兒跑掉了。
因為這樣,出身燕王護衛世家的柳升被下獄議罪,直到兩年後才放了出來,可其他的地方官員可就沒這麼好運了,山東參議、按察使、布政使以及出現過與唐賽兒軍有關聯的縣官全部處死,至於另外兩支義軍則全部失敗,除了賊首唐賽兒下落不明外,被捉拿押送北京處死的起義軍將領多達三千多人。
由於唐賽兒失蹤,朱棣發出天下緝捕的旨意,要求務必將唐賽兒捉拿歸案,一個普通的農婦,居然兩次擊敗大明正規軍隊,連出動了京營精銳還能讓她逃脫,加上她以“佛母”名義蠱惑人心,她一日不歸案,就在一日增強民間對她的狂熱追捧,這無疑是朱棣揮之不去的噩夢。
到後來,唐賽兒久捕不到,朱棣懷疑她是剃髮潛入道觀和寺院裡,所以才找不到,於是下令強行將北京、山東境內、軍民婦女出家的尼姑和女道士全部逮捕到北京受審,前後共有一萬多尼姑和道姑被押往北京,但最後還是不了了之了。而因為唐賽兒起義一事,朱棣也派專員對山東各地進行賑災、減稅,唐賽兒因其傳奇故事,也成為了山東一帶的民間英雄,口耳相傳至今,熱度不減。
白蓮教是興起於宋元時期的一種秘密宗教,源於佛教,尊奉無生老母,其教義為無生老母乃無生無滅之佛,下凡來將教徒度化返歸天界,到了元朝末年,白蓮教的規模達到了頂峰,與當時很流行的西域明教相結合,以韓山童為首組織紅巾軍,掀起了反元大旗。
朱元璋原本也是白蓮教的一員,他最早投軍就是在濠州郭子興的紅巾軍手下做事,可是到了他稱帝之後,深感民間宗教那足以改朝換代的強大威力,所以下令取締掉白蓮教,將其打為“左道邪術”,大力打壓白蓮教,令其著實沉寂了一段時間。
而說起白蓮教起義為什麼會在永樂十八年爆發,洪熙年間的湖廣佈政司左參政黃澤就曾切中時弊,他認為永樂年間,“南征北戰,出師連年,輜重牛馬,耗散鉅萬,又江北困於營造,江南疲於轉輸,丁男疲力役,婦女困於耕耘,富者怨征斂之繁,貧者罹凍餒之苦”。
雖據史所記,朱棣本人是個十分節儉的皇帝,但知小而忘大,永樂一朝二十二年,征伐安南、三通西域、七下西洋、五伐蒙古、遷都北京,開朝貢制度等,每一件事都是動輒上億,雖然朱棣有朱高熾、夏元吉為他勒緊褲腰帶省錢,可也不夠朱棣這樣揮霍的。
據《明太宗實錄》所記,永樂一朝的民間起義就高達四十起之多,其數目都已經不下於明末天啟、崇禎的亂世了,這其中不止飽經戰亂的江北地區,就連朱元璋經營了三十年,在元末也沒遭到太大破壞的江南地區也發生了起義事件,可見在朱棣顯赫武功之下,大明百姓過得卻是一片狼藉。
到了永樂晚年,大明國庫早就已經入不敷出,民苦於勞,唐賽兒起義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爆發了,而早在唐賽兒之前,山西、福建、嘉興、江西等地就出現了小規模的暴動,連天子腳下的順天府也有劉化借彌勒佛名義起義的事件,直到永樂十八年的唐賽兒起義之後,朱棣才被迫改變擴張政策,讓百姓有一口飯吃。
唐賽兒,蒲臺西關人,又名唐三姐,白蓮教雖然在朱元璋的打壓下,勢力不如元末之時,但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蓮教眾只是從明面轉為地下,在各地宣傳教義,招攬門徒,其中又以山東、江淮為核心地區,唐賽兒以“佛母”名號,在濱州組建“白蓮軍”,其成員多是白蓮教徒以及貧苦的百姓。
在唐賽兒起義之前,大明朝廷著實是內貧外困,朱棣正在準備第三次北伐蒙古,規模強盛的下西洋也到了第六次,耗資億萬的紫禁城剛剛開業典禮,山東還爆發了有史以來最駭人聽聞的大饑荒,山東在眼見自己的家人、同鄉、朋友不是活活餓死,就是被瘟疫害死,已經不堪重負的山東百姓捉住了唐賽兒這位“佛母”的救命稻草,都自願聚集到她旗下。
唐賽兒率領著義軍,先佔領了有群眾基礎的益都,以易守難攻的卸石棚寨為基地,正式宣佈起義,並派出信徒四處活動,連線諸城、安州、即墨等的義軍,唐賽兒軍在擊敗青州左衛指揮使高鳳,又怒斬朱棣派來招安的使臣後,聲威大振,整個山東前前後後出現了十多支起義軍,皆奉唐賽兒為領導。
高鳳戰敗、使臣被殺,使得朱棣龍顏大怒,他知道這次的起義不同以往,不是派個軍官就能解決的事,於是朱棣派出精銳部隊,以安遠侯柳升、都指揮劉忠為正副總兵,率鎮守京師、國之利器的大明三大營五千精兵前往圍剿,同時下令,山東都指揮僉事衛青,率防備倭寇的沿海衛所軍奔赴安丘,鰲山衛指揮僉事王真前往諸城,分擊唐賽兒、賓鴻、董彥杲三支勢力最強的義軍。
在卸石棚寨,唐賽兒以詐降之計,誘騙看輕義軍的柳升帶著主力部隊移走,再乘機率軍進攻朝廷軍的薄弱之處,殺死副總兵劉忠,此時被調走的京營精銳也馬不停蹄地趕來,唐賽兒自知不敵,不敢逗留,只好率軍撤離卸石棚寨,柳升率精銳持續追擊,捉捕了大部分起義士兵和將領,但卻被唐賽兒跑掉了。
因為這樣,出身燕王護衛世家的柳升被下獄議罪,直到兩年後才放了出來,可其他的地方官員可就沒這麼好運了,山東參議、按察使、布政使以及出現過與唐賽兒軍有關聯的縣官全部處死,至於另外兩支義軍則全部失敗,除了賊首唐賽兒下落不明外,被捉拿押送北京處死的起義軍將領多達三千多人。
由於唐賽兒失蹤,朱棣發出天下緝捕的旨意,要求務必將唐賽兒捉拿歸案,一個普通的農婦,居然兩次擊敗大明正規軍隊,連出動了京營精銳還能讓她逃脫,加上她以“佛母”名義蠱惑人心,她一日不歸案,就在一日增強民間對她的狂熱追捧,這無疑是朱棣揮之不去的噩夢。
到後來,唐賽兒久捕不到,朱棣懷疑她是剃髮潛入道觀和寺院裡,所以才找不到,於是下令強行將北京、山東境內、軍民婦女出家的尼姑和女道士全部逮捕到北京受審,前後共有一萬多尼姑和道姑被押往北京,但最後還是不了了之了。而因為唐賽兒起義一事,朱棣也派專員對山東各地進行賑災、減稅,唐賽兒因其傳奇故事,也成為了山東一帶的民間英雄,口耳相傳至今,熱度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