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黑狗纏住了女兒

    這樣問的家長挺多的。

    帶抑鬱症女兒住院期間,見到太多太多生病的孩子,越來越低齡化,大多12-13歲,最小的只有8歲。

    對於您的憂慮和焦急,非常理解,感同身受。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看著13歲的孩子荒廢學業,虛度人生,將來怎麼生存?怎麼立足?家長肯定整日心急如焚,嚴重影響了工作生活,滿滿的愛化作了焦慮和恐懼,和孩子的溝通變得極其困難和痛苦,兩敗俱傷,親子關係被破壞,陷入惡性迴圈……

    大機率是這樣的。因為這是我曾經的經歷。

    家長毫無思想準備,茫然失措。到底該怎麼辦呢?

    我女兒初二上期時請病假兩個月,確診為輕度抑鬱症,經過調整,後來上學了,還順科考上了重點高中的重點班。但在重點班時,學霸林立,巨大的學習壓力讓她再次退縮,此時確診重度抑鬱症,休學後復學失敗。現在宅家兩年。經過治療和調整,雖然不能復學,但整體狀態好了許多,能積極主動學習發展興趣愛好,情緒穩定,通情達理。

    第一,關心孩子心理需求。

    成績差,天天不去學校,這是表面現象,實質是孩子內心有傷,有心理需求要彌補。

    但13歲的孩子,可能已經對家長關上了心門,和家長無法有效溝通。你們需要專業人士的幫助。

    我女兒第一次生病和您女兒差不多大,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不願上學和情緒低落。這可能只是單純的青春叛逆,也有可能是抑鬱狀態。我們當時去醫院心理科診斷輕度抑鬱症,沒開藥。讓沙盤治療,但女兒沒配合,實際後來終止了治療。

    但這件事給家長敲響了警鐘。家長改變了對孩子的態度,更溫暖更柔軟,更尊重接納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和支援。我當時尊重女兒意願,在外給孩子報了一對一輔導。並經常陪她出門,吃好吃的,玩好玩的,這樣慢慢地兩個月病假,再加上寒假,女兒就慢慢調整過來,去上學了。

    第二,家長不要焦慮。

    過度的嘮叨是毒藥,過度的擔憂是詛咒。

    焦慮是一把刀,既傷害了家長的身心健康,又加重了孩子的思想負擔,於事無補。

    我現在回想在去年九月份,孩子復學時,原本信心滿滿,幹勁十足。但正是因為我的過度焦慮,對她偶而的請假行為反應激烈,加大了她的壓力,損傷了她的信心和勇氣。所以我女兒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最終復學失敗。

    專家建議家長要去積極學習,調整認知,穩定情緒,真正做到不焦慮。因為靠裝沒用。人類擁有映象神經元,會敏感地捕捉和感應到,並受到影響。

    第三,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因為孩子不聽話,成績差,還天天不上學。這樣的孩子怎麼去愛?他配嗎?

    潛意識裡很容易這樣想。

    可是越不乖的孩子,越需要愛。反過來說,越缺愛的孩子,越不乖。

    再想想,有條件的愛,像不像打工領工資?父母是老闆,孩子是打工仔,表現好就給愛,否則就忽略、指責、放棄!

    所以,愛孩子,只是因為他是您的孩子。就憑這一點,就應該愛他。而無關成績、聽話。

    第四,像朋友一樣對待孩子。

    孩子13歲,已經進入青春期了。他自認為是小大人,渴望掙脫大人的束縛,獨立掌控自己的人生。

    這很正常,是生命向前進的美好狀態。

    所以大人應該與時俱進,不能再像從前那樣簡單粗暴地命令、打罵、呵斥。

    況且如果從前越簡單粗暴搞定孩子,就要面對越慘烈的青春期。

    想想是如何對待朋友的?是如何保證友誼的小船不翻的?是嘮叨、嘲諷、挖苦、貼標籤、指責、控制嗎?

    應該平等、尊重、理解、接納。

    孩子和家長是獨立的生命體,各有各的想法,孩子是多進化十多年的人類,屬於更先進的未來,生命不可能倒退,家長只能給孩子愛而不是想法。孩子才是自己生命的編劇和主角。家長不能替孩子活。

    第五,家長改變。

    全家生病,孩子吃藥。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

    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先成為那樣的人。

    孩子成長不順利的家庭,大機率夫妻關係不和諧、親子關係惡化、父母自身情緒狀態不佳。

    解鈴還需繫鈴人。

    先去改原件,影印件自然就好了。

    父母去學習心理學,多關注相關文章、影片、書籍,去調整認知,穩定情緒,自我療愈,提高非暴力溝通能力,好好說話!

    孩子出了問題,是危機,也是機遇。他在提醒家長,慢下腳步,去學習、去覺知、去調整,然後收穫更圓滿的人生!

  • 2 # 追夢人樂康媽

    可能是孩子的壓力太大,平時多和孩子溝通,瞭解她的心聲,如果是在重點班就給她轉到普通班去吧,讓孩子找到信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孩35歲了,沒戀愛,是不是大趨勢要獨自一人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