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034326997784

    綜合自天涯論壇、知網文化等

    在軍事票友中,有這樣一種說法:

    秦弩就是古代戰場上的“核武器”。射程遠,殺傷力高,可謂牛掰到射無不摧!

    什麼馬其頓方陣,古羅馬軍團,在秦弩陣前都是小兒科,完虐!

    事實果真如此,秦弩果真如此恐怖嗎?

    01

    據專家考證,說來遺憾,春秋戰國乃至秦漢時期的弓弩,準度並不準。當然也包括傳說中的秦弩。

    為啥這麼說?

    原因很簡單:弩箭只是“光桿”,沒有尾羽。射發之後,自然難以保證飛行平衡。

    且不論百丈之外,哪怕近距離也會漂移。

    箭桿一飄,又怎能垂直擊中目標?

    即便擊中,射擊力度也會因漂移而分散,甚至直接滑過盔甲,致使殺傷力銳減。

    再者,在對敵擊發過程中,弩匣處於旋轉狀態,而非一直保持平穩。這也會影響弩箭飛射出去時的平衡性。

    經測試,如果敵我雙方相距50~60米開外,基本甭指望能射殺目標。

    打個比方,將人身靶立於100米處,張角大約為1度。

    而要想射至100米,弩箭的射角約為8度。

    即射手需要仰臉,瞄向人頭上方大約7個人身之處!

    當然,這還是指固定靶。如果是衝殺中的行進靶,要想射死他,恐怕只能靠鋪天蓋地的盲射。

    如同下面這樣——

    所以說,僅憑肉眼,很難精準判斷敵我距離;

    確定不了距離,自然難以把控好射角;

    射角出現偏差,又如何能射死對方?

    因此,除少數久經訓練的超級射手外,秦弩並非戰場首選利器。

    02

    在諸多影視和小說中,秦孥威力無窮,能輕鬆洞穿鎧甲。此說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舉個栗子:

    公元1241年,蒙古進攻歐洲強國波蘭與德國,將其引以為傲的重騎兵誘離步兵,然後圍殺全殲。

    彼時,就連蒙古硬弓尚不能射穿13世紀的盔甲,更何況是在千年之前的大秦時代。

    還有發生於公元1415年的阿金庫爾戰役(Battle of Agincourt),英軍靠長弓手大勝法軍。

    對戰中,法軍有弩手。據文獻記載,當時的弩,壓根無法穿透英軍騎士的板甲。

    如果秦弩真的殺傷力超強,為何秦末會天下大亂?

    想想看,面對有攻擊力強大的秦弩加持的正規軍,幾百操持棍棒木叉者能造成反?

    嘁哩喀喳嗖嗖嗖,早都被串成了糖葫蘆!

    長弓最遠射程可達400米,有效射程300米,幾乎是秦弩的2~3倍;

    射速更牛,每分鐘能射發10~12箭,更是甩了秦弩不止一條街。

    由於長弓更輕便,易掌控,所以非常適用於散兵射擊和方隊齊射。

    以此可見,長弓才是戰場上遠勝秦弩的最有效和用途最廣的單兵武器。

    03

    說了這麼多秦弩的不足,可能有些人還不服氣,那就來一次模擬軍事對決。

    就用秦朝軍隊VS馬其頓軍團吧。

    當馬其頓遇上秦軍,它的騎兵不會像大家所預想的那般,在弩的打擊下迅速倒下。

    而是選擇另外一種讓弩幾乎無法發揮作用的方式,避開這個最大的坑。

    前文已說,由於秦弩精確度不高,必須採用一種很寬但很薄的陣形來迎戰。

    如同秦兵馬俑那樣,三列弩手拉長,排在肉搏步兵之前,在與敵接觸前進行射殺。

    而馬其頓擅長的作戰方式,是方陣和騎兵配合。

    在多次著名戰役中,夥伴騎兵(又譯夥友騎兵或馬其頓禁衛騎兵,是馬其頓軍隊中的精銳騎兵,源於馬其頓王國的國王騎兵衛隊)都是向對方側翼拉動,然後實施突襲。

    這便是秦弩面對的最大問題!

    因為,秦軍弩陣的優勢在於正面打擊敵人。當馬其頓騎兵發動側翼攻擊時,秦軍需要儘快變陣。

    而變陣速度,遠遠跟不上騎兵的移動速度。結果不消說,只剩下遭受衝擊、被動挨打的份兒。

    要知道,秦弩射程才百米左右,有效殺傷距離更短。這個距離,騎兵完全可以在20秒內完成衝鋒。

    換到秦軍一方,要想在20秒內重新佈置一個弩陣,可謂難上加難!

    再者,即便秦弩陣能射中敵人,但歐洲弓手裝備的軟皮衣,雖不能抵禦肉搏,卻能在很大程度轉化和吸收掉箭矢動能。

    也就是說,就算射中人體也不足以致命。更何況,歐洲軍團普遍裝備板甲和大盾。

    大致估計一下,面對目標,即使保證每支箭都精確瞄準每一人,忽略空氣阻力,忽略穿透力不夠及器械不良造成的誤差;

    能順利幹掉第一批衝鋒敵人,那20秒之後的第二輪次,秦軍後果會如何?

    恐怕不用細說了吧?

    綜上所述,秦弩陣實質上並沒有那麼強悍,不過是影視小說誇大了其威力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餐英文接待服務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