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554501989952

    馬鈴薯俗稱土豆、洋芋,屬茄目、茄科,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馬鈴薯在世界多數國家均有種植,尤其是在歐、美等國家,被人們稱為第二麵包作物。由於馬鈴薯單位面積產量非常高,塊莖含有多種營養成分,而且適應各種生態地區種植,所以已經成為世界上僅次於玉米、小麥、水稻的第四大糧食作物。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馬鈴薯高產種植方法技術。

    一、選地整地

    1、應選擇交通方便,表層深厚,結構疏鬆,排水通氣良好,富含有機質,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暴雨排得幹,乾旱時灌溉有保證,微酸性,前作為水稻的砂質壤土。整地要深耕細耙,保證鬆土層達30釐米,起壟作畦,雙行植壟面寬80-85釐米(2.4-2.5尺),溝底寬20釐米(6寸),壟高25釐米(7-8寸),要求土塊細碎,壟面溝底平直。

    2.、施肥。馬鈴薯是喜肥高產作物,每生產500千克塊莖要從土壤中吸收氮2.5-3千克,磷0.5-1.5千克,鉀6-6.5千。施肥方法分基肥與追肥。基肥多用有機肥加化肥混用,每0.1公頃施有機肥4000-5000千克,化肥20千克左右。在肥料充足時可結合秋或春耕撒施,然後隨耕耙與土壤混合;肥料不足時,可在播種時做種肥,如再增施鉀肥效果更佳,可增產20%以上。追肥則應早為佳,尤其早熟品種越早越好,晚熟品種可結合鏟趟進行追肥,根據地力0.1公頃追氮肥15-23千克。

    二、種薯選擇與處理 

    1、種薯選擇。根據本地生態特點和不同用途及市場需求,選用經過審定的高產、抗病、優質的2代以內的標準脫毒種薯。

    2.、種薯處理。

    2..1困種催芽。種薯於播前15~20天出窖,置於溫度13~15℃,黑暗處平鋪2~3層,將種薯逐漸暴露在散射光下,每隔2~3天翻動一次,使種薯充分見光,催紫芽,當芽長至0.5~1釐米左右時,即可切塊,準備播種。催芽時要避免Sunny直射、雨淋和霜凍等,同時淘汰病、爛薯。

    2..2種薯切塊。切刀用70%酒精或5%來蘇兒水消毒,選用健康種薯豎切,每塊栽子確保1~2個健壯芽眼。機械播種,每塊重40~50克為宜。人工播種,每塊重35~40克為宜,為防止病毒傳播,提倡整薯播種。

    2..3拌種、悶種及種子包衣。100公斤種薯用70%甲基託布津粉劑100克+72%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15克+1.5-2公斤滑石粉及微量元素(如鉬、硼、銅、鋅、鎂)拌種後,放在通風處1~2天,待創傷癒合即可播種。最好採用專用馬鈴薯種衣劑包衣處理,可有效防止播種後爛種,並能起到殺菌、降低田間發病率,提高出苗率的作用。

    三、播種

    在播種前20~30天,將種薯放在20℃避光環境中催芽10~15天,當芽長0.5~1釐米時,將種薯放在15℃有光環境中曬芽。壯芽的標準是:芽體粗壯、綠色或紫色,播種前2~3天開始切芽塊,每個芽塊至少有一個芽,芽塊重量在20克左右,每公斤種薯約切50個芽塊、切芽時要靠近芽眼邊緣,將種薯切成三角塊,不能切成片。切好的芽塊放在陰涼處晾乾,同時拌些草木灰。切刀千萬要用消毒液(20克高錳酸鉀對水2公斤)消毒。切開種薯後如發現有黃圈或黑臍,要將整個種薯淘汰。

    四、田間管理

    1、苗前管理。 當幼芽已伸長,還沒出土時用耮子將壠頂耮掉一部分,以便提高土溫,消滅雜草,利於早出苗,出齊苗。

    2.、苗後管理。

    2..1幼苗期,當苗出齊後,要早鏟早趟,深鏟深趟,淺培土,以便疏鬆土壤,提高土溫,促進根系生長。

    2..2孕蕾期,此期抓緊鏟趟2-3次,同時要加厚培土,使土壤疏鬆,消滅雜草。如遇乾旱則應適當灌水,缺肥時可適當補肥。

    2..3結薯期。此期應促地下結薯,控制地上徒長,可延長結薯盛期。所以此期應噴藥防病或噴矮壯素防止徒長,如有條件可進行掐花掐蕾,避免過快生長消耗養分,這樣可提高產量10%左右。

    五、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1.主要病蟲害種類

    馬鈴薯主要病蟲害有晚疫病、早疫病、蚜蟲、二十八星瓢蟲、蠐螬、金針蟲等。

    2..制定科學植保方案

    選擇使用高效、低毒、對環境安全的農藥產品,以保證生產出優質、健康、安全的農產品。根據病蟲害的發生規律以及良好農業操作規範的要求,在病害防治中應採取保護性殺菌劑和治療性殺菌劑配合使用的原則。在生長期中進行5次葉面噴藥,分別在始花期和盛花期各施藥1次安泰生70%可溼性粉劑(100—150克/畝),間隔10天;從塊莖膨大期開始,連續3次施用銀法利(75—100毫升/畝),間隔10天。 

    對於蚜蟲及二十八星瓢蟲的防治,除了在拌種期使用高巧拌種控制苗期的蚜蟲、二十八星瓢蟲外,在馬鈴薯成株期使用艾美樂70%可溼性粒劑5—10克/畝的劑量葉面噴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剖析人性的三個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