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作為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傑作,它透過賈府這個封建貴族大家庭由盛到衰的客觀描寫,真實地再現了清代康乾時期廣闊的社會畫卷。而作為綰轂全書的一根主線.作者對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描寫,卻又使《紅樓夢》在現實主義的基調上,塗抹上一種理想主義色彩,具有崇高的美學意蘊。無疑,寶黛的愛情描寫是《紅樓夢》最富神韻的地方。曹雪芹以飽含情感的筆墨,多側面地展示了寶黛二人刻骨銘心、哀婉動人的愛情生活,給後世留下了一曲優美動人的愛情絕唱。其中,廿三回所寫的寶黛“共讀西廂”就是最為精彩的片段。 小說此回寫寶玉一日閒散無聊,便攜著一本《西廂記》來到沁芳閘橋邊坐著閱讀,在這暮春時節,瀟湘館中的林黛玉忽感桃花飄零,恐為汙泥所染,便提著花鋤到沁芳閘“葬花”,於是,寶玉和黛玉在此相逢,黛玉忽見寶玉手中拿著一 本書,便問是什麼書?寶玉見聞.慌得將書藏於身後,說道“不過是《中庸》《大學》”。後被黛玉索逼不過,只好將書遞出.黛玉見是《西廂記》,內心喜不自禁,坐在石上翻閱,一會兒就沉浸在戲曲的藝術境界中。當黛玉讀完後.機敏的賈寶玉便借《西廂記》中張生所說的兩句話“我就是個‘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傾城傾國貌’,”向她挑情逗愛,傾吐內心的愛慕之情。黛玉因顧及少女的矜持,不覺怒嗔寶玉,說要告訴舅舅,舅母去,後見寶玉向她告饒的窘態,遂又轉嗔為喜,也借《西廂記》中紅娘所說的話來嘲笑寶玉是“苗而不秀的銀樣蠟槍頭”。 無可否認,“共讀西廂”所展示的寶黛愛情畫面是極為優美的,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它卻又是寶黛愛情的一首序曲。因為,在寶黛二人進人大觀園之前,《紅樓夢》對他們的生活場面雖有多處描寫,有的甚至也寫的極為精彩,諸如十七回的“林黛玉誤剪香囊袋”,十八回的“意綿綿靜日玉生香”,但即是表現他們二人天真無邪,鬥嘴賭氣的孩童生活,其中並沒有夾雜著任何愛情成份。而廿三回所寫的“共讀西廂”卻不同,它預告了寶黛表梅竹馬的生活已告結束,那充滿著理想憧憬的愛情生活正式降臨,很明顯,緊接著廿三回以後所寫的寶黛生活場面,如“情中情因情感妹妹”,“訴肺腑心迷活寶玉”等,無不是他們愛情自身發展中真情流露。 在寶黛二人進入大觀園生活伊始,小說就描寫了“共讀西廂”這場戲,顯然是作者的精妙構思。小說在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已初步為我們展示了大觀園這個古典園林建築的面貌。這裡山水相依,曲徑通幽,雕樑畫棟,亭臺欄干,有著一種非常優美 和諧、寧靜的氣氛。正是大觀園這種如詩似畫的典型環境.才使寶黛在步入大觀園生活之初,就迅速地孕育了那種追求精神愉悅,具有較高審美層次的男女愛情。無疑,大觀園這塊“沙漠中的綠州”,對催化寶黛愛情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它還使二人的愛情在以後的自身發展中.彷彿經過一層濾化.顯得純潔、美麗、動人.從而震撼了千千萬萬人的心靈,無庸置疑,“共讀西廂”這首優美的愛情序曲,一開始就奏出了一種不同凡響的音調,它所呈現的寶黛愛情的審美意向是顯而易見的。 在寶黛“共讀西廂”這場戲中,最有趣味的就是他們以曲詞挑情逗愛,以試真情,之句乎? 小姐聽了微道:“這倒記不得,只記得‘既見君子,不我退棄,之子于歸,宜其家人。”二人親親挑逗,兩個母親那裡知道,只道他們談論書中的典故,一毫也不防縑,遂由他兄妹: 人說說笑笑。 曹雪芹借鑑了才子佳人小說這一細節描寫,井加以藝術的創新,這首先在於,他改變了詩作為青年男女挑情逗愛的媒介,而大膽地運用了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收到了攝人心魄的藝術效果。《西廂記》自明至清,可以說一直被封建統治者視為“淫誨之書”,清乾隆,最高統治者就直接諭文內閣“嚴行禁止”,可見此書在統治者眼中,就如“洪水猛獸”,然而,曹雪芹《紅樓夢》中為我們展示的賈寶玉和林黛玉的初次愛情生活,就是“共讀西廂”。這種高妙的藝術構思.無論是對寶黛二人叛逆性格的形成,還是他們的愛情所表現出來的反封建禮教的深層思想意義.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其次,從《紅樓夢》的描寫來看,寶黛的愛情覺醒,顯然也與《西廂記》具有直接關係。《紅樓夢》所描寫的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與在前的才子佳人小說所表現的青年男女一見鍾情式的愛情具有很大差異。寶黛在愛情萌發之前,曾經歷著一段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童年友情生活,,又接觸到《西廂記》這種優美的戲曲,書中所描寫的張生和鶯鶯對愛隋的執著追求,無疑直接啟示了寶黛內心深層的朦朧的愛的意識,可以說,寶黛的愛情覺醒與《西廂記》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具有直接的關係。 寶黛《共讀西廂》之所以在《紅樓夢》中描寫得如此優美動人,與作者在藝術上精心處理也有很大關係。《紅樓夢》是一部詩意小說,這不僅表現在小說的審美意義上,而另一方面,正在於把中國古典詩詞的藝術表現手法移植到小說的創作中。中國古典詩詞大都追求一種“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紅樓夢》作為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傑作,它透過賈府這個封建貴族大家庭由盛到衰的客觀描寫,真實地再現了清代康乾時期廣闊的社會畫卷。而作為綰轂全書的一根主線.作者對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描寫,卻又使《紅樓夢》在現實主義的基調上,塗抹上一種理想主義色彩,具有崇高的美學意蘊。無疑,寶黛的愛情描寫是《紅樓夢》最富神韻的地方。曹雪芹以飽含情感的筆墨,多側面地展示了寶黛二人刻骨銘心、哀婉動人的愛情生活,給後世留下了一曲優美動人的愛情絕唱。其中,廿三回所寫的寶黛“共讀西廂”就是最為精彩的片段。 小說此回寫寶玉一日閒散無聊,便攜著一本《西廂記》來到沁芳閘橋邊坐著閱讀,在這暮春時節,瀟湘館中的林黛玉忽感桃花飄零,恐為汙泥所染,便提著花鋤到沁芳閘“葬花”,於是,寶玉和黛玉在此相逢,黛玉忽見寶玉手中拿著一 本書,便問是什麼書?寶玉見聞.慌得將書藏於身後,說道“不過是《中庸》《大學》”。後被黛玉索逼不過,只好將書遞出.黛玉見是《西廂記》,內心喜不自禁,坐在石上翻閱,一會兒就沉浸在戲曲的藝術境界中。當黛玉讀完後.機敏的賈寶玉便借《西廂記》中張生所說的兩句話“我就是個‘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傾城傾國貌’,”向她挑情逗愛,傾吐內心的愛慕之情。黛玉因顧及少女的矜持,不覺怒嗔寶玉,說要告訴舅舅,舅母去,後見寶玉向她告饒的窘態,遂又轉嗔為喜,也借《西廂記》中紅娘所說的話來嘲笑寶玉是“苗而不秀的銀樣蠟槍頭”。 無可否認,“共讀西廂”所展示的寶黛愛情畫面是極為優美的,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它卻又是寶黛愛情的一首序曲。因為,在寶黛二人進人大觀園之前,《紅樓夢》對他們的生活場面雖有多處描寫,有的甚至也寫的極為精彩,諸如十七回的“林黛玉誤剪香囊袋”,十八回的“意綿綿靜日玉生香”,但即是表現他們二人天真無邪,鬥嘴賭氣的孩童生活,其中並沒有夾雜著任何愛情成份。而廿三回所寫的“共讀西廂”卻不同,它預告了寶黛表梅竹馬的生活已告結束,那充滿著理想憧憬的愛情生活正式降臨,很明顯,緊接著廿三回以後所寫的寶黛生活場面,如“情中情因情感妹妹”,“訴肺腑心迷活寶玉”等,無不是他們愛情自身發展中真情流露。 在寶黛二人進入大觀園生活伊始,小說就描寫了“共讀西廂”這場戲,顯然是作者的精妙構思。小說在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已初步為我們展示了大觀園這個古典園林建築的面貌。這裡山水相依,曲徑通幽,雕樑畫棟,亭臺欄干,有著一種非常優美 和諧、寧靜的氣氛。正是大觀園這種如詩似畫的典型環境.才使寶黛在步入大觀園生活之初,就迅速地孕育了那種追求精神愉悅,具有較高審美層次的男女愛情。無疑,大觀園這塊“沙漠中的綠州”,對催化寶黛愛情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它還使二人的愛情在以後的自身發展中.彷彿經過一層濾化.顯得純潔、美麗、動人.從而震撼了千千萬萬人的心靈,無庸置疑,“共讀西廂”這首優美的愛情序曲,一開始就奏出了一種不同凡響的音調,它所呈現的寶黛愛情的審美意向是顯而易見的。 在寶黛“共讀西廂”這場戲中,最有趣味的就是他們以曲詞挑情逗愛,以試真情,之句乎? 小姐聽了微道:“這倒記不得,只記得‘既見君子,不我退棄,之子于歸,宜其家人。”二人親親挑逗,兩個母親那裡知道,只道他們談論書中的典故,一毫也不防縑,遂由他兄妹: 人說說笑笑。 曹雪芹借鑑了才子佳人小說這一細節描寫,井加以藝術的創新,這首先在於,他改變了詩作為青年男女挑情逗愛的媒介,而大膽地運用了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收到了攝人心魄的藝術效果。《西廂記》自明至清,可以說一直被封建統治者視為“淫誨之書”,清乾隆,最高統治者就直接諭文內閣“嚴行禁止”,可見此書在統治者眼中,就如“洪水猛獸”,然而,曹雪芹《紅樓夢》中為我們展示的賈寶玉和林黛玉的初次愛情生活,就是“共讀西廂”。這種高妙的藝術構思.無論是對寶黛二人叛逆性格的形成,還是他們的愛情所表現出來的反封建禮教的深層思想意義.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其次,從《紅樓夢》的描寫來看,寶黛的愛情覺醒,顯然也與《西廂記》具有直接關係。《紅樓夢》所描寫的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與在前的才子佳人小說所表現的青年男女一見鍾情式的愛情具有很大差異。寶黛在愛情萌發之前,曾經歷著一段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童年友情生活,,又接觸到《西廂記》這種優美的戲曲,書中所描寫的張生和鶯鶯對愛隋的執著追求,無疑直接啟示了寶黛內心深層的朦朧的愛的意識,可以說,寶黛的愛情覺醒與《西廂記》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具有直接的關係。 寶黛《共讀西廂》之所以在《紅樓夢》中描寫得如此優美動人,與作者在藝術上精心處理也有很大關係。《紅樓夢》是一部詩意小說,這不僅表現在小說的審美意義上,而另一方面,正在於把中國古典詩詞的藝術表現手法移植到小說的創作中。中國古典詩詞大都追求一種“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