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兵團盤姐
-
2 # 譚教Vlong
我發現很多家裡面的老人都有一些“惡趣味”,包括一些大人,就是喜歡哄騙孩子。
比如遞給小孩一個小玩具,小孩伸手去拿,老人家又不給了,小孩看你不給就就放下了手,接著又遞過去,小孩又高興地去伸手拿,然後又不給,就這樣迴圈往復,小孩子就哭了,老人在旁邊哈哈大笑,然後才把玩具遞到小孩手上。
老人家還有一些日常的哄騙,往往答應孩子的事情做不到。
比如跟孩子說吃完飯帶他出去玩,結果吃完了飯就沒下文了,孩子問起,老人又繼續哄騙,說等你乖乖洗完澡再出去玩,等洗完澡,又變成等你乖乖睡一覺再出去玩······反正結果就是說了做不到,形成一種哄騙的效應。
也有老人是為了孩子乖乖聽話,選擇哄騙的手段。
比如孩子晚上要是不老實睡覺,不願意蓋被子,老人就會恐嚇+誘騙,說被子外面有怪物婆子會咬手指跟腳趾,然後孩子嚇得趕緊鑽被窩裡,熱得滿頭大汗也不肯出來。之後孩子膽子越來越小,老人又會說孩子太膽小······
有時候老人家的操作真的很迷,說到的話做不到,在孩子看來就是沒有誠信,一邊訓練你乖乖聽話,一邊又嫌棄你太過膽小,在孩子看來就是自己不知道怎麼做才對。
不過當孩子意識到這是哄騙時,往往就是在他們的小心靈裡種下了一顆種子:你不值得信任。
我們都知道,信任的建立是一朝一夕,滴水穿石形成的,但是信任的坍塌卻是很容易的。
當父母跟老人講道理的時候,老人也不高興,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帶孩子的時候就是這樣騙大的,也很有意思,騙習慣了。
大家別忙著抨擊,畢竟要改變一個人固有的思維是很難的,更不能要求老人替你帶孩子的同時,還要求老人改變這一輩子的行為方式——改變自己有多難,更別說改變老人幾十年的的固有模式。
但是遇到問題還是要積極解決,不能依靠爭吵或指責就能改變局面,而且事關孩子的信任問題,也會影響到今後的教育,所以還是要吸取以下幾點建議。
一 換人帶
在孩子的教育上,大多數情況我們都該主張一個原則:誰帶誰做主。孩子是自己帶,那話語權就是自己的,孩子是由老人帶,那還是得聽老人的。
不涉及原則問題,都可以由著老人覺得舒服的方式去帶孩子,但如果涉及到我們所堅持的原則問題,就要做好兩手準備。
要麼,就是說服老人接受你的想法,你要感謝老人的付出和改變;要麼,老人不願意改變自己,那你就得換人來帶。
這點就不用多說了吧,大家還是以積極解決問題的態度處理,兩個方案都能解決99%的情況了。
二 改變自己和孩子
當這個局面難以扭轉,我們改變不了別人,那就只能改變自己和孩子。
不管別人怎麼對待孩子,自己都要做正確的事,給予孩子正確的迴應。
首先就是要肯定孩子的真實感受,告訴孩子,被欺騙會傷心會失去對某個人的信任是正常的,但正因為如此,才要信任值得信任的人。
同時父母也有注意言行一致,答應孩子的事都要盡力做到。
而當老人無法實現承諾時,父母也可以承擔起協商的角色。
比如出去玩,老人可能沒有那麼多體力帶孩子出去玩,那這時候老人已經做出承諾,父母則可以跟孩子協商:寶貝,等你吃完飯,我帶你出去玩。
老人要是願意出去,則一起同行,老人也兌現了承諾,孩子也不會感到被欺騙。
這只是舉個例子,假如還有其他的具體情況,父母可以嘗試參與其中,找到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案。
三 坦誠指出,“哄騙”行為是不對的
當孩子面對被欺騙的時候,感到受傷時,不僅難以信任人,甚至會學會這種欺騙行為。
這時父母就要挺身站出來,告訴孩子這種哄騙的做法是不對的,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信任我們可以信任不欺騙的人,但對於欺騙自己的人,可以不信任。
如果當時不方便當面指出,也可以私底下再跟孩子溝通,但有時效性,不要隔太久,隔久了孩子自己也會忘記,效果大打折扣。
何況孩子不傻,一再被欺騙,就會漸漸失去對該老人的信任,也會對別人的承諾做出更理智的判斷。
只要我們堅持去做正確的事,堅持對孩子做到言行一致,孩子就不會破壞掉自己內心的信任機制——反而會更願意跟正直、說話算話的人走得更近。
不管怎樣,哄騙孩子的行為是錯誤的,這是在做很不好的示範。
如果可以的話,儘量離這樣的人遠點,即使是自己的親爹媽。
回覆列表
這事得分兩面來說,一,老人為什麼哄騙孩子,如果是很小的孩子,媽媽去工作了,老人哄騙孩子說,媽媽一會就回來了,這樣的哄騙我覺得沒什麼太大的問題。二,如果老人哄騙的事是影響到孩子的做人做事,以及道德觀,價值觀,這樣的哄騙,我就必須跟老人說明白,以後這樣的話不能跟孩子說了,教育孩子是個很難做的事,是一家人都要正確對待的事,從小事就得注意,把孩子教育好,將來,對家庭,對社會都是一件好事。